寫作教學中指導學生細節描寫的策略研究
作者:■文/馬玉琴
發布時間:2023-06-08 15:45:34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細節描寫往往微不可察、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在寫作中卻是不可或缺的。缺少細節描寫,一篇作文便空有外殼而失去靈魂,難以出彩。古往今來的文人大師,其文學成就之所以斐然,都離不開對寫作文本的細節打磨。人們常說的文章“三分寫,七分改”,其實就是在修改細節。小學生處在寫作訓練的初級階段,他們雖然寫作經驗不足,但是如一張白紙,可循可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寫作教學中的細節描寫指導,通過多種多樣的寫作訓練,讓學生認識到細節描寫的重要性,并不斷提升細節描摹的寫作能力。
一、鑒賞閱讀文本,感悟細節描寫魅力
(一)課內文本精品細讀
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訓練經驗相對較少,細節描寫也是一種操作起來并不簡單的寫作技巧,因此在指導學生開展細節描寫時不可操之過急。在學生上手進行寫作之前,他們首先應當理解什么是細節描寫,理解其意才能行文有章法。教師不必直接給學生擺出細節描寫的概念,而是要帶領學生在具體的文本中感悟細節描寫的獨特魅力與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當描述雨來喜愛在水里玩、十分調皮時,作者用了一個十分絕妙的比喻:“渾身光溜溜的像條小泥鰍”,后面還有“撲通一聲”“扎進”“露出小腦袋”“抖著”“抹一下”“吹著氣”“笑”,一連串的詞極富畫面感,將雨來活潑調皮、水性極好的特點生動地展現出來。這段情節并不復雜,甚至十分常見,但是作者卻不費筆墨地進行細致描摹,令人印象深刻。在寫作這一段時,雖然主人公是雨來,但是側面也通過描寫媽媽的動作和神態,突出表現了雨來的活潑機智、媽媽愛子心切卻又無可奈何的心境。倘若沒有細致連貫的動作和情態描寫,只寫雨來而不寫媽媽,這部分段落就顯得索然無味、十分平庸了。正是這些細節描寫將原本的情節不斷擴大、填充,使之更富有閱讀的美感,也易于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課內文本的精品細讀讓學生感受細節描寫的內在魅力,是開展寫作指導的必由之路,在寫作訓練中十分有益。
(二)課外閱讀理解細節
相比課內閱讀文本,課外閱讀不論是在細節描寫的頻次上,還是在整體的內容含量上,都大為充實。很多小學生初次接觸課外名著,可能都會抱怨閱讀內容之多;有的學生還認為讀課外名著不如直接閱讀梗概,能簡單明了地了解故事內容。但是只有深入到課外閱讀的文本中、理解著作的內涵,學生才會明白其中的細節描寫是多么不可或缺。例如,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憶讀書》這篇課文中提到了古典名著《水滸傳》,因此教師可以選取其中的經典片段,帶領學生品味其中細節描寫的特色,并啟發學生理解細節描寫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節寫了魯達與鎮關西的打斗場面,勝負自然不說,但是打斗的過程卻描寫得極為細致。施耐庵善用比喻,且極富想象力,如“似開了個油醬鋪”“似開了個彩帛鋪”“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等等,非常具有畫面感,讀起來十分有趣。倘若作者只寫打斗的動作、結果,而沒有把過程具象化、形象化,那么這一番打斗便味同嚼蠟,毫無趣味可言。正是作者的細節描寫容易引起讀者的聯想與想象,這一段情節才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回目,其中的人物形象、個性精神也為人所銘記。因此,在課外閱讀中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的作用時,教師需要從中摘出最具代表性的片段,并將有細節描寫的版本與無細節描寫的版本進行對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細節描寫在文本中的重要作用。
二、指導寫作方法,實踐寫作描摹細節
(一)教師指導準確突破
在對細節描寫有一定感悟和理解后,學生就要進行一定的寫作訓練,從親身動筆的過程中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當然,小學生的寫作經驗相對匱乏,教師首先應當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和提點。關于細節描寫,可展開來說的教學方法不在少數,但是對于初次接觸細節描寫訓練的小學生而言,教師要盡可能選擇直接有效、富有趣味的寫作方法,以期能夠提升學生參與寫作訓練的積極性。如對比法,教師可以把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當作范例,讓學生通過對比性較強的寫作對象,逐步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如作者在對課文中的父親、母親進行細節描寫時,運用了不同的形容詞,并且人物的語言、動作習慣等都大不一樣。這一范例所體現的對比法,可以幫助學生在寫人時寫出人物的不同側面。如學生描寫自己的弟弟,先寫其調皮搗蛋、不愛學習,后來又通過一些小事表現其心地善良、為人著想,并與前面所寫的負面事件對應起來,將一個活潑調皮又善良可愛的小男孩形象寫得活靈活現。這種對比法不同于欲揚先抑,而是要求學生在描寫人物時注重細節,比如作文中的弟弟為何不愛學習,可通過具體的小事直接或間接點明,對比之下讓讀者明白緣由。再如重復貫穿法,將人物的某一語言、動作或情態特點不斷重復、貫穿全文,既能增加閱讀印象,還可以突出人物特征。如學生寫自己熱愛工作的媽媽,在作文中多次提到媽媽出門時都會有一個挎包的動作,表現了媽媽愛崗敬業的積極形象。教師的寫法指導,有助于學生快速上手細節描寫,準確突破寫作瓶頸。
(二)學生自主總結經驗
不論是哪種細節描寫的指導方法,都需要通過學生的寫作實踐來檢驗其有效性。有的方法適合寫人記事,如對比法、貫穿法;有的方法適合寫景觀物,如素描法。學生也不一定能夠掌握全部的寫作技巧,但是他們可以通過不斷的寫作實踐找到自己喜歡、擅長的寫作方法。在小學語文細節描寫的教學中,學生自主總結寫作經驗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有的學生通過課堂練習、課余寫作等方式,對細節描寫練習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如觀察法,學生發現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寫作,都離不開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只有親眼看到的,才是最真實的。在生活中發現了新景象、遇到了新事情,學生一時可能想不到該如何去通過寫作來記錄與表達。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觀察的方法,把所見、所感如實地記錄下來,無需過多的修飾或語言的精雕細琢,只需將觀察的結果細致地進行梳理與總結即可。這一過程看似簡單枯燥,但是從長遠來看,對學生提升細節觀察能力、細節描摹能力來說大有裨益。還有的學生提到了日記法,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生活中的細微小事都寫進去,日積月累也會形成不少的寫作素材。學生自主總結寫作經驗,不僅提高了他們開展細節描寫的積極性,而且大大提升了寫作教學的質量。
三、系統開展訓練,精雕細琢細化語言
(一)多種訓練,培養習慣
細節描寫最能夠彰顯一個人的寫作功底,想要提升學生的細節描寫能力,必然離不開大量的、持久的寫作訓練。考慮到小學生喜好新奇、寫作經驗不多,教師應當積極拓展細節描寫訓練模式,不拘泥于單一的、特定的寫作教學方法,而是結合學生實際創設有趣多樣的寫作環境,讓學生在不同類型的寫作訓練中提升對細節描寫的興趣,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傳統的寫作訓練總是被設在特定的寫作課中,如每周安排兩節寫作課,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鍛煉寫作能力。但是這種一周一次的課程設置,不利于學生對細節描寫的系統掌握,而且寫作教學的主題十分多樣,細節描寫只是其中一類,在寫作課中出現的頻率不會太多,因此細節描寫訓練應當貫穿至全部的語文教學中,見縫插針地融入到學生的語文學習中。教師可以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種課型中穿插細節描寫教學,讓學生能夠利用手邊素材拓展細節,達到雙向鞏固、整體提高的教學效果。例如,閱讀課上的隨堂練筆,不嚴格考核學生的寫作成績,也不需要學生一定寫多少字數,只需要從課堂教學內容中選取一個點進行細節描寫即可。在教學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我不能失信》這篇課文時,慶玲與父母的對話大部分是語言描寫,缺少慶玲的動作、神態、心理描寫,因此在學完本課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據此補充細節。學生可以在動作、神態、心理描寫幾個方面,任選一個予以拓展補充。這一系列的系統訓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細節描寫能力,還能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互改作文,深化能力
一篇吸人眼球的作文可能有賴于剎那的靈光一現,但是一篇優秀的作文離不開反復的修改與打磨。出彩的細節描寫也是如此,往往需要在不斷的觀察、思考中彌補缺漏,修正不足。通過閱讀鑒賞、寫法指導、系統訓練,不少學生對細節描寫已經不再陌生,甚至下筆自如。真正的優秀作文不是寫給自己看的,而是面向讀者的,讀者的認可是文章成功性的體現。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的作文尋找讀者,并通過讀者的反饋指導學生進一步修改作文。如教師可以在班級范圍內開展“你換我改”的互動活動,學生之間互相交換細節描寫的習作,然后審閱批改、提出修正意見。即使是同一個主題,學生的寫作思路、成果都是各不相同的,批改是一個開拓寫作視界、積累寫作經驗的過程。將自己置身于旁觀者的位置去看一篇細節描寫的習作,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閱讀感受。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學生既要學會自己動筆寫,也要善于借鑒他人的細節描寫經驗,尤其是在寫作對象相同或近似的情況下,綜合分析他人的作品能夠加深學生對細節描寫的整體性認識。通過寫作修改訓練,學生不僅能夠吸取他人的寫作經驗、拓展細節描寫的思路,同時還能以他人之長短對照自身,不斷提升和改進自己的細節描寫能力。
四、細節引發共鳴,真情實感活化語言
(一)生成細節描寫體會
細節描寫如今已經成為小學語文寫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寫作教學中備受重視。不論是以讀促寫還是寫法指導,或是多元互動評價等方式,歸根結底都是要提升學生的細節描摹水平。但是對于寫作經驗尚不豐富、對寫作任務存在一定畏難情緒的小學生來說,這些策略并不能立竿見影,需要長期應用,為學生的細節描寫訓練提供持續的、可適應的寫作環境。學生每次的細節描寫練習成果尤其重要,通過對多次細節描寫練習的分析和總結,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己在描摹細節時的習慣性思路與方法。細節描寫的一個突出特點在于其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單純技巧性或模仿性的細節描寫往往較為機械化,難以凸顯出學生個人的寫作風格與真情實感。因此,將“細節描寫做到引發共鳴”還需要學生不斷總結經驗,生成細節描寫體會。這一體會可以是個人的寫作記錄,如學生模仿優秀文章進行細節描寫,也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模仿思路,與原文原句的相似或不同之處進行對比。既要指出自己的問題,又要肯定個人的寫作水平。學生可通過教師提供的寫法指導開展細節描摹,學生是否能夠完全掌握并應用這一寫法,也是通過細節描寫成果體現出來的。學生不僅可以對個人細節寫作生成體會,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細節描寫、閱讀經驗來生成體會。比如,在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或他人習作時,不僅要給出適當的評價,還要以他人為范本,思考如何將好的寫法應用到自己的細節描寫中。在學生生成體會時,教師不必嚴格要求其字數或規格,只要能夠引發學生共鳴的部分都可以拿來分析。
(二)構建寫作交流平臺
精巧的寫作技法、反復的打磨修改,固然能夠讓細節描寫的語言更加純粹工整,但也容易使得文章匠氣過多,不夠自然和生活化,難以打動讀者。出彩的細節描寫依賴于學生個性靈感的迸發,一瞬間的感悟就有可能成就細節描寫,這種真情實感的流露能夠讓細節描寫做到以情化人,深植于文本的字里行間。為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在細節描寫中的靈感顯露,引導他們捕捉剎那間的心靈感悟。教師可以構建班級語文寫作交流平臺,讓學生能夠有即時輸出靈感的途徑,系統整理和收集學生的細節情感。這種交流平臺既可以采取線上的形式,如班級交流群、班級小組、班級博客等;也可以采取線下的形式,如班級文字墻、交流角等。線上寫作交流平臺給予學生抒發個人感想的自由,不強制的形式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寫作輸出的積極性。在線上平臺中,教師或者學生都可以自主發起話題,對話題感興趣的同學就可以通過話題標簽輸入個人觀點。學生之間還可以互相點贊、評論,有力地促進了細節描寫討論更加深入。在線下的班級環境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瞬時的所思、所感表達出來,并與周圍同學進行交流,由一帶多。教師也可以適時組織細節描寫游戲活動,以“我來找細節”“細節描寫對對碰”等為主題開展課堂互動。學生可以借助教師提供的文本材料,開動腦筋、仔細閱讀,找尋其中的細節描寫閃光點,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喜歡的細節描寫段落,比一比看誰寫得好。這樣的游戲活動讓原本枯燥的寫作訓練變成游戲式的互動模式,不僅可以促使學生輸出更多想法,而且也讓學生通過互動交流擴大了寫作視界,通過真情實感的流露達到活化語言、引發共鳴的寫作目標。
綜上所述,細節描寫對小學生的語文寫作練習而言有著不可替代、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動筆寫作,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素養、觀察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在指導小學生開展細節描寫訓練時,教師要有計劃、有章法地安排訓練過程,從閱讀品鑒出發讓學生體悟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和獨特魅力,精心點撥學生開展實地寫作訓練,讓學生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然后通過系統化的寫作訓練模式,讓學生逐步養成細節描寫的習慣,在寫作中能夠自發地審視自己的語言是否精確、到位,最后以真情流露、引發共鳴為目標,讓學生的細節語言更富生命力和靈活性。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張川學區趙川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