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要求,“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在小學語文這門課程中,作文的教學方式對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體會生活,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將生活中的素材積累下來。

一、寫作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語言單調乏味

寫作文往往是通過文字的敘述來表達個人見解、描述個人經歷、抒發個人情感的途徑,寫作本身是非常有趣且豐富的,因為人的思想和經歷是不盡相同的。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作文以一項考試題目出現,學生對于作文的理解很局限,他們片面地認為寫作文就是為了在考試中得高分。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下,學生通常會將寫作文當成一項任務來完成,學習起來很被動,思維也很難開闊。為了完成作文及字數的要求,學生會用很多枯燥無味的話來堆砌,缺少真情實感的表達和個人意愿的抒發,語言單調且乏味,文章沒有生命力。學生的生活經常是兩點一線,接觸的人和事物都非常有限,生活經歷也很難豐富起來,如果再沒有養成觀察生活、體會生活的習慣,就不能形成用文字來表達心情和抒發情感的意識。如此寫作對于學生來說,就會是一件痛苦且難度較大的事情,即使寫出了文章,內容也不盡如人意。

(二)缺乏寫作興趣

無論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學生作文的基點是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愛動,生活經歷比較簡單,因此他們對于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也沒有那么多的感觸和感悟,但是對于寫作來說,真情實感的流露是最為重要的。小學生掌握的詞匯較少,需要表達一個事物的時候,往往會詞不達意,對于詞語的正確使用還存在疑惑,語句以及篇章結構等掌握也不是很到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寫作文往往會呈現出一種興趣不足的情況,很多學生對于寫作文這件事比較發愁,有一些抵觸情緒,一提起作文便愁容滿面。有的學生會按照范文,高度模仿,千篇一律,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是真人真事,沒有特點。總之,這部分學生的寫作思路非常僵化,沒有寫作興趣,只是按照作文的模板進行仿寫,完全沒有新意和思想,也缺乏一定的生活氣息。例如,寫“我的爸爸媽媽”的作文,學生都是寫爸爸工作多辛苦,媽媽照顧家多勞累;爸爸少言寡語,媽媽熱情洋溢,等等。基本上這樣寫下來,很多人的爸爸媽媽是完全沒有特點的,似乎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缺少了真實感和個性化。

(三)教學模式單一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往往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講解,沒有新意、沒有啟發性。作文教學質量不高,作文教學訓練要求不明確,而且沒有形成一個科學的、層次分明的訓練體系,對于作文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做到清晰、明了、有效,作文教學處于無序化狀態中。課堂上,通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的狀態,也就造成了學生興趣低下,主動參與感不強,感受不到寫作帶來的樂趣,故而沒有積極性。我們知道,小學生是十分具備表達欲的,究竟是什么讓學生喪失了表達的欲望呢?多數原因就是教師在為學生設限,而不是在拓寬學生的思路。在設限之下,學生的思維被要求限制住了,沒有辦法去思考,甚至心理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導致學生對寫作越來越抗拒。改變的方法就是教師要用豐富的課程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找回表達欲,這樣寫作教學就會事半功倍。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相關主題的故事講出來,給予學生一定的參考。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自己在類似的情境下有沒有發生過難忘的事情,然后找到寫作的素材。或者可以讓學生進行情景對話,在對話中激發他們想要表達的內容,嘗試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變得有話可說,也愿意去寫,且言之有物。

二、寫作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比較欠缺,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還比較片面,觀察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能力均需要鍛煉和提高。他們難以將頭腦中想要表達的事物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出來,描述事物也缺乏足夠的敏銳性,思維能力也有待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更多的是將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描述出來,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化的寫作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講是非常適合的。這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他們通過將自己所經歷的事件、親身體驗清晰描述出來,具有生活化的素材往往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興趣。從身邊小事出發,從生活場景出發,由淺入深,逐步提升寫作能力,對于小學生愛上寫作、逐步提升寫作技能大有裨益。基于生活化的寫作教學對于小學生寫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非常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也能規避一些常見的主要問題,使學生能夠輕松上陣,敢于寫作,樂于寫作。

(一)生活化寫作教學的目的

第一,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最大化地發揮思維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在構思和寫作的過程中感受到愉悅,能夠享受這個寫作的過程。我們知道,很多作家都十分享受寫作的過程,如著名作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就曾說:“我們應該享受寫作的過程,不要在意寫作的結果。”這個理論雖然有所偏頗,但是也表達出了寫作是一個很奇妙的過程體驗,能夠帶給人愉悅感。那么我們開展小學生的生活化寫作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份愉悅感。那么愉悅感從哪里來?這就涉及生活化寫作教學的第二個目的:讓學生盡可能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小學階段的寫作不需要多么深刻,不需要揭示生活中的人性善惡,只需要學生帶著情感來描寫事物的具體內容就可以。我們可以從“生活向陽”的方面入手,讓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發現生活的美好,在寫作中仔細回憶,拾遺生活中的美好,然后輸出筆端,描寫美好,在寫作的過程中體驗生活,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第三,生活化寫作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表達能力。如何把筆下的故事和人物、景色寫得動人,是寫作教學必須要關注的重點,我們開展寫作教學的終極目的也是如何寫得更好。所以生活化寫作也是一個道理的闡述,我們必須要思考如何才能把生活化的作文寫得更加生動、真實、感人,令人印象深刻。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不斷思考這一問題,學生也要在寫作的時候不斷思考這一問題。

(二)小學生的生活化寫作原則

小學生的生活化寫作教學需要遵守三個原則:第一,適用性原則。小學生的生活視野和經驗有限,我們在選擇主題的時候,不能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太遠。如果說,讓學生來寫“生死”那不如讓學生來寫“離別”好,小學生不了解“生死”,根本不知為何而“生”,也不知“死”究竟意味著什么,顯然這個主題對于學生而言,太深了也太遠了。而“離別”就比較適宜。在幼升小的時候,學生歷經了和教師、小伙伴的“分別”,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有一些說“再見”的場景,這樣的話題對于小學生而言,顯然更具探討性,更接地氣。第二,趣味性原則。小學生的興趣特點被滿足,其自身的積極性也會得到釋放。在積極性的加持下,生活化寫作教學就會變得更容易,而且效果更好。因此,我們要盡量挖掘生活化寫作的趣味性,而挖掘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情境,用搞笑幽默的演繹來牽引出寫作主題,引起學生對寫作主題的趣味性思考,或是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發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從中理解什么是幽默,最后用筆墨描寫出這種幽默感。還可以在一定的寫作主題之下,為學生展示優秀范文,讓學生為這些范文打分、排序,并說一說這么排序的原因。用這種趣味性的評價方法,來掌握這一主題寫作的要點。趣味的生活化寫作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師發揮創新能力和想象力,以讓自己的生活化寫作教學更具魅力。第三,生活性原則。既然是生活化寫作,就一定不能跟生活實際脫軌。而這里的生活性,必然是真實的生活,雖然可以加入文學創意,但是不能過于浮夸。如果文章失去了真實性,那么再好的文筆也是不可取的。我們要讓學生從小就明白這個道理,發揮想象力是可以的,但是想象力要與真實性結合起來,你可以用魔幻故事來代替真實的生活場景,像宮崎駿一樣,打造一個夢幻的世界,但是在這個夢幻的世界處處可以發現真實的生活事物。如果教師的寫作指導水平無法到達這種程度,那么還是老實地教孩子從寫身邊的故事開始吧,將一個平凡的故事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那么寫出來的內容一定也不會太差。

所以,落實生活化寫作教學,教師要本著這三個教學目標和教學原則,才能讓生活化寫作教學更具有效性,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生活化視角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

(一)寫作內容生活化

生活是一切好文章的來源,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得到靈感,得到感悟,進而引發寫作的欲望和念頭。生活越豐富,素材越多,越具有觀察能力,再練習一些寫作技巧,積累更多的詞語和句子,便越能寫出好文章。在生活這個大課堂中,要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具有敏感的體悟能力,學習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感受課堂上沒法感悟的情感,觀察自己以及身邊發生的事情,不斷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越來越多的寫作素材,如此便會擁有大量可以寫的材料,寫起作文來才會文思泉涌。因此,小學生想要寫出接地氣的、有靈氣的文章,就要增加文章的生活化氣息,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生活體驗,盡量接觸更多的活動,參與更多的交談,豐富自己的情感,細致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培養自己敏銳的洞察力,豐富自己的詞匯,漸漸地就可以寫出言之有物的好文章,而且是具有真情實感、有血有肉的好文章。例如,小學生非常愛玩耍,在生活中經常喜歡到各種有趣的地方參觀游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游玩時碰到的人和事,并做好相關記錄,如自己有感觸的事要第一時間記下來,培養自己積累素材的好習慣。或者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有的小學生喜歡養貓、養狗,特別喜愛小動物,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動物的外貌特征、生活習性等,并且將這些細節一一做好記錄,漸漸地學生就對動物的習性和特點了如指掌,掌握了很多關于動物的常識,也積累到了相應的寫作素材。

(二)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感受生活、記錄生活、感悟生活,將生活中的點滴記錄下來,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對于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經歷的事件、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從主觀來說,學生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從外界客觀來說,環境和事件都是各不相同的。這些豐富多樣的事物,都可以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只有及時將它們記錄下來,才不會放走這些好的感悟和靈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動手開始寫,描繪記錄自己的生活,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漸漸地,學生便能從生活出發,寫出自己認為值得寫、善于寫的事物,也能講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例如,學生一開始寫的很多都是流水賬,記錄自己都做了什么,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越寫越多,越寫越深入。學生從觀察身邊的人開始,注意到細節就描寫細節,記錄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情感,擺脫了流水賬的寫作形式,文章越來越真實、越來越有思想了。

(三)寫作語言生活化

在寫作中,學生可以用生活化的語言來記錄生活,更加直接且接地氣。小學生的語言體系還不夠完善,掌握的詞匯量有限,句式和文章結構技巧都有所欠缺,利用生活化的語言來寫作更符合小學生的實際。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復雜的書面詞句或者深奧的長難句,看似能為文章增加色彩,但是強行使用的詞句未必能夠切合需要,或許更晦澀難懂,導致文章缺乏真情流露、真情實感,也難以長久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記錄身邊的人和事時,用原生態的話語來記錄人物的語言,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生活化,更有畫面感,更加接地氣。例如,在寫一些關于身邊人物的作文時,不可避免地涉及描寫人物語言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更生活化的方式進行表達,更能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的畫面感更強,避免了模仿范文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予以呈現,如通過微信平臺進行交流和探討,以多種方式優化作文教學,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中,可以通過各種生活化的手段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事物、記錄細節,積極地體驗和感受生活,從生活中得到大量的、豐富的情感體驗,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同時掌握詞匯、句子、段落的寫作技巧。在記錄生活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其漸漸愛上寫作,享受寫作,離不開寫作,實現學生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思源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