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入推進教師評價改革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
發布時間:2023-06-08 16:40:12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網站
近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決策部署,扎實推進教師評價改革,著力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教師評價改革的方向性。一是強化學思踐悟。該校黨委專題組織學習研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年度工作主題,將教育評價改革貫穿于中央巡視整改、“十四五”規劃、“雙一流”建設、第四次黨代會工作部署中,融入學校事業發展各方面。二是建立工作機制。該校成立以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為組長、全體校領導為成員的學校教育評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以及分管校領導為組長的專項工作組,明確責任分工,建立任務臺賬,壓實改革責任。按照“對標對齊、實事求是、落實落細”總要求,適時組織召開教育評價改革推進會,總結改革經驗,研究解決遇到的突出問題。遵循農林高校教師職業特點和發展規律,修訂完善制度72項,制定負面清單21條。三是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校內媒體和每周三理論學習,加大對教育評價改革的學習宣傳闡釋力度,實現干部師生應學盡學、應訓盡訓,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
完善評價體系,增強教師評價改革的系統性。一是探索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教師年度考核制度。該校對不同崗位類型等級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推廣、國際合作交流、公益服務等任務進行量化賦分,并設定各崗位等級教師年度任務量標準。二是破除崗位“終身制”。該校堅持“總量控制、兩級管理、優化結構、動態調控”的指導思想,2022年開展第四輪聘期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教師低聘或轉崗。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聘用;目標管理,擇優聘用;能上能下,競聘上崗”原則,貫徹落實破“五唯”要求,開展第五輪崗位聘任工作。三是充分發揮職稱“指揮棒”作用。該校設置12個職稱類別,根據教師所在崗位確定評價重點和路徑,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建立綠色通道,完善“標志性成果”申報制度,對工作業績和學術成果突出,特別是在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方面成績顯著、在科研和社會服務中取得重大前沿技術突破和社會貢獻突出的教師,不受資歷限制,通過綠色通道申報職稱。
細化評價標準,突出教師評價改革的導向性。一是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該校構建形成校黨委統一領導,黨委教師工作部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各基層黨委(黨總支)具體實施的工作機制,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在教師選聘、職稱評聘、評優獎勵、年度考核等環節嚴把思想政治關。二是突出教育教學實績。該校全面落實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基本制度,將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編寫教材等計入教學工作量。加大教學評價比重,將人才培養效果、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改革與研究成效、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等作為評價指標。設立“金牌教師”獎,分為立德樹人終身榮譽獎、成就獎、卓越獎和新秀獎四個類型,教育教學業績突出的“金牌教師”等標志性教學業績可以破格晉升高一級職稱。三是分層分類制定評價標準。該校將教師分為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科研為主型和科研推廣型等4個類型,分設不同的評價標準,建立“菜單式”評價指標,教師取得的教學成果、新品種、咨政報告、成果轉化、解決生產難題等均列為業績條件。
強化評價效果,發揮教師評價改革的激勵性。一是切實發揮績效工資激勵導向作用。該校不將人才稱號與薪酬待遇簡單掛鉤,修訂《教學獎勵辦法》《科技獎勵辦法》《推廣獎勵辦法》,建立起更加符合教師發展實際的績效獎勵機制,重點鼓勵產出對國家重大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科研成果,重點支持原始創新和核心關鍵技術突破的標志性成果。二是有效構建新時代高層次人才發展支持體系。按照“補短板、重效率、強協同、破五唯”的結構性改革思路,出臺關于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系列文件,分兩批遴選220人入選“高層次人才發展支持計劃”,全方位保障人才心無旁騖潛心研究,成為大先生,產出大成果。三是大力創設服務教師成長發展的良好環境。該校在對校內二級單位年度工作考評中,設立辦學核心指標完成情況獎勵,增設教學核心指標完成情況、科技核心指標完成情況、人才核心指標任務完成情況等獎勵,進一步增強二級單位做好服務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