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科技的日益發展,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從以前的馬車變成了汽車,煤油燈變成了電燈……這些都是祖國一代又一代先輩們辛苦奮斗的結果,錢學森爺爺,鄧稼先爺爺,袁隆平爺爺……他們竭盡全力給我們創造了一個不一樣的新時代中國,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我也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眳⒂^完洋縣新時代文明紀念館洋縣青年路小學學生朱紫涵激動地說道。這是洋縣青年路小學開展的以“家鄉美麗我驕傲 祖國強大我自豪”為主題的研學活動,也是學?!暗谌n堂”的一個小小剪影。

一、在行走中了解家鄉熱愛家鄉

5月11日,記者跟隨洋縣青年路小學王新義書記和五年級七班的孩子們帶著洋縣教體局的自編讀本《七只朱鹮的故事》,來到了洋縣朱鹮保護站。

20230602152948282-81-866f1.jpg_scale.jpg

20230602152947947-80-4ff8b.jpg_scale.jpg

“天下朱鹮出洋州”,孩子們在這里詳細了解了朱鹮的生長環境、體貌特征、生活習性、繁殖過程等,探討朱鹮的保護對策,了解洋縣人民和朱鹮的不解之緣,也更了解了自己的家鄉。

“我想制作一些有關朱鹮的影片,用來宣傳朱鹮,讓大家了解朱鹮,也了解洋縣,讓朱鹮可以在世界上永久存活,讓幸福鳥走向全世界。”程溪說道?!拔乙蚕胂窦亦l的人們學習,保護朱鹮,為朱鹮創造良好的環境。”梁煜晨說?;顒又?,孩子們的眼神里閃耀著興奮的光芒。

20230602153003933-63-7b373.jpg

20230602153003891-71-d78a4.jpg

經歷是最好的學習,研學是最美的相遇。據了解,在春分節氣,洋縣青年路小學還會開展“走進油菜花海 擁抱大美洋州”研學活動。在明媚的春光里,孩子們在金燦燦的油菜花海旁,分享著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圍坐在一起表演豐富多彩的節目、現場畫畫和創作“寫給春天的詩”等,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學會了用心去發現春天的美,書寫春天的美,感受家鄉的美。

20230602153003887-74-c5c5c.jpg

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參觀洋縣新時代文明紀念館,在生態洋縣、錦繡洋縣、旅游洋縣等展區中深入地了解賴以生存的家鄉,感受家鄉的地域特征、發展前景。

鄧愛華校長說:“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我們結合學校校情和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優勢,從了解洋縣開始,給孩子們種下一顆熱愛家鄉的種子?!?/p>

二、在親身體驗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一方幕布,兩個世界,古老的皮影藝術,傳入洋縣形成獨一無二的“洋縣碗碗腔”,已有300多年歷史,2009被列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在洋縣青年路小學落地生根。記者了解到,學校會組織學生參觀洋縣文化館的皮影劇場、查閱洋縣縣志、觀看皮影表演、走訪縣劇團、秦腔劇團、皮影劇團等多家單位,了解皮影這門文化藝術在洋縣的傳承、發展和現狀。還帶領皮影社團的孩子們多次走進皮影傳承人何寶安老師的家鄉——皮影之鄉平溪村。在何老師的小院里,孩子們欣賞著他壓箱珍貴的皮影老物件,觀看了何老師家庭式的皮影表演,學習著何老師手把手的指導,聽他講述著洋縣皮影的那些事。

20230602153031359-99-c4ed0.jpg

20230602153031326-46-c96cb.jpg

“學校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需求,設置不同的皮影課程內容,把非遺傳承做為音樂、美術等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部分。帶著更多孩子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創意之美,讓皮影得到更多孩子的喜歡。學校的和美皮影小劇場也先后為來校訪問、交流、參觀等做表演百余次;受邀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道德大講堂活動、洋縣春晚演出、日韓首屆朱鹮論壇展演、學研在漢中西安推介會現場展演等,贏得了社會各界好評?!?nbsp;皮影社團輔導員陳園老師介紹道。

20230602153045392-73-7e123.jpg_scale.jpg

“千年蔡侯紙,萬里文明史”,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與蔡倫博物館合作自然也少不了,學校多次組織帶領孩子們走進蔡倫墓聆聽名人故事,跟著蔡倫紙文化博物館館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馬永旗體驗了從切料、搗漿制絮、抄撈到晾曬等一步步復雜的造紙工序。

20230602153043701-14-19b29.jpg_scale.jpg

20230602153044367-99-e665a.jpg_scale.jpg

“感謝爺爺,是您把造紙術傳承了下來!” “謝謝您,把造紙術教給了我們,我們以后會更加努力學習!” 感受著傳承了千年的手工造紙智慧,孩子們被馬館長這份堅持將蔡倫造紙技藝不斷傳承并發揚光大的初心所深深感動,一聲聲的謝謝,就是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最好的理解。就像李小卉校長所說:“什么叫研學?研就是研究,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想一邊思考一邊質疑,為什么會這樣?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我們研學的價值?!?/p>

在精彩紛呈的研學活動中,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非凡魅力,也讓孩子們在課堂外傳承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三、在觸摸歷史中延續紅色基因

一篇篇文字記載,一幅幅功勛圖片,帶領同學們走進了洋縣的歷史記憶,走進那些奮斗歲月。在馬暢鎮雙廟村張富清故居紀念館,洋縣青年路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們認識了家鄉英雄——張富清爺爺。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緊握右拳的師生們情不自禁地莊嚴宣誓道。孩子們在認真聆聽講解員介紹英雄張富清老爺爺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感人事跡后,一個個爭先恐后,紛紛表示要立志學習張富清爺爺的紅軍精神,做一名優秀的共產主義接班人,要用榜樣的力量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自己的家鄉爭光添彩。

20230602153105079-51-e7f85.jpg

洋縣是一方紅色熱土,紅色文化根基深厚,資源豐富,洋縣青年路小學通過與馬暢鎮雙廟村張富清故居紀念館、華陽長青保護局、中核陜鈾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多家單位加強聯合,開展紅色革命教育研學活動,打造“第三課堂”,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家國情懷,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30602153105136-25-a827d.jpg

“第三課堂”是用“行走”的方式,不斷深挖孩子們的潛能,“除了在研學旅行中培養孩子們的家國情懷和陶冶情操,學校也通過和超市、醫院、交警隊、環衛站等多所單位建立職業體驗基地,開發勞動課程,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職業意識,培養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等。第三課堂就是要以開放的姿態,讓學生走向校外更廣闊的天地,與社會形成育人合力,采取共建、參建、合建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素質拓展起到良好效果。”鄧愛華校長介紹道。

“學研在漢中”是漢中市委市政府打造的漢中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區域特色品牌,是科教優先發展戰略的一張靚麗名片,洋縣青年路小學也正是這張名片上碩果累累的一筆,學校依托地域特色和人文環境等開展的“第三課堂”,真正讓家國情懷在孩子們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也在漢中這片熱土上唱響著愛黨、愛國、愛家鄉的主旋律……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