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飛馳,窗外的景色不停地在變化著,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令人生出無限遐想。五月的陜北,乍暖還寒,經過五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和同事楊樂來到此次為時一周的采編人員走基層活動的第一站——榆林市橫山區第七小學。

img1

剛到校門口,我們就受到了榆林市橫山區第七小學李峰校長和校領導班子的熱情迎接。在李峰校長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學校創建于2016年8月,是一所區直屬完全小學,現有4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42人;教職工146人,專任教師125人。學校堅持現代教育理念,狠抓“五項管理”,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創新教學模式,以“三個課堂”建設為抓手,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堅持內涵發展,實施素質教育,全力打造文學特色學校。

img2

校園文化墻 

5月23日上午,在李校長的安排下,我們深入課堂聽課,感受新課改、“雙減”政策下的課堂變化。我們先聆聽了四年級龐小霞老師的數學課——《優化》,龐老師以“烙餅”為主題,以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為主線,把烙3張餅作為教學突破點,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們利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經歷解決問題,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在踴躍發言、積極分享中感悟優化思想,進而培養優化意識,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節約時間的良好習慣。

img3

龐小霞老師執教《優化》

接著我們聽了五年級高英英老師的語文課——《金字塔》,高老師通過默讀、齊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在具體內容、介紹方式和表達效果方面的不同;《金字塔》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九月的開羅是金色的等問題,讓學生感受到金字塔的神奇與魅力,學會用不同的方式來介紹同一種事物。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為,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閱讀理解能力。 

img4

高英英老師執教《金字塔》 

課程結束后,我們與負責“第一課堂”的老師們進行了交流,詢問了他們在備課、教研、青年教師培養、教師業務水平提升、作業設計方面的具體做法。交流中,高軍副校長介紹道,我校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學校,家庭貧困和留守兒童的比例相當高,造成了家庭教育的斷裂和缺失。此外,青年教師居多、教師的配備差距大,優秀的教師、有能力的教師都進城了。面對困難和挑戰,學校通過加強常規管理、青藍結對、督導檢查+反饋指導、輪訓課等方式,目的就是為了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和教師教研能力的提升。“雙減”政策下,學校還積極組織開展“語文主題活動”“思政課大練兵”等活動,改變傳統課堂滿堂灌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思政課教師素養。

通過“進課堂活動”,我們親身感受到了新時代的教學理念。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課改的新模式喚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學生們熱火朝天互動探究,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成為學習的引導者,把更多時間留了學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機會,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變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建構知識的陣地。

IMG_20230523_113820

教師們在食堂用餐

微信圖片_20230529170647

老師們在體育館打排球

下午,我們參觀了學校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觀看社團活動展演,充滿朝氣的啦啦操、激情澎湃的籃球操、飽含深情的舞蹈、韻味十足的秦腔表演、慷慨激昂的朗誦、熱鬧喜慶的橫山老腰鼓……孩子們秀出了他們滿級的才藝技能。他們身上展現出的自信、陽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MG_20230523_141731IMG_20230523_142035

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

據了解,學校根據自身優勢,有效發揮教師專業特長,利用學校功能部室、體育館、操場、門庭等場所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學校開設曙光籃球社、動漫繪畫、足球社團、漢字聽寫、詩詞大會、舞動奇跡、書法社等28個校級社團;同時開設繪畫、泡泡泥、舞蹈、桌舞、剪紙、葫蘆絲、英語角等29個年級社團,并把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秦腔、陜北民歌、剪紙、泥塑、老腰鼓等非遺項目引入作為特色。為全力打造文學特色學校,每個年級組建文學社團,并且創辦以主要發表師生文學作品的《七彩虹》校報,每月定期發行,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文學修養和創作熱情。

微信圖片_20230529170425IMG_20230523_151016

精彩的社團活動展演

劉欣主任告訴我們,我們希望通過社團和課后服務,讓學生每年都能學到一項新的美術技能。我們在一、二年級開設簡筆畫、兒童畫;三、四年級開設線描畫和動漫;五、六年級開設剪紙和裝飾課程。通過“第二課堂”的學習,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和發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樹立了自信心,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IMG_20230523_141128_edit_7442942280634

IMG_20230523_141417

動漫社團孩子創作的作品

“詩詞社團對我的影響很大,我不僅學會了課內的知識,還增加了對課外古詩的理解,通過參加古詩詞方面的比賽,改變了我的認知,我會更加努力學習,將來去大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六年級三班張文欣同學說。

學生社團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第一課堂”的有效延伸,其發展是一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舞臺和窗口,直觀地反映著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精神面貌。在“三個課堂”背景下,橫山七小的社團建設正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微信圖片_20230518093150

最后,我們來到了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勞動實踐基地里種植著各種各樣的蔬菜和果樹,采用先進的滴灌技術。王小東副校長說,每年的5至7月份我們會組織四、五年級各班在勞動實踐基地種植各種蔬菜,從施肥、翻地、耙地、播種、澆水,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從實踐中獲取經驗。10月份繼續組織四、五年級同學“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采摘、收獲,使孩子們得到成長和鍛煉,培養孩子們的基本勞動技能和不怕臟累、不怕吃苦的勞動精神。從而形成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良好品格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趙發有副校長告訴我們,學校充分利用市、區文化活動場所、人文歷史資源、自然資源、教育基地等,定時定年級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三課堂”活動。3月份組織三年級全體師生走進社區,參加志愿服務、關愛老人等活動;4月份組織四年級到市科技館、博物館開展愛國主義、傳統文化教育;9月份組織五年級全體學生赴延安革命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參觀學習。去康巴什感受現代產業發展,讓學生不僅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著力打造行走在路上的課堂。

QQ圖片20230525144520

為了扎實推進”第三課堂“建設,5月5日,學校德育處組織五年級學生去鄂爾多斯海洋館和動物園進行為期一天的研學旅行,此次研學活動,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豐富了知識,增加了閱歷,激發了學習課外知識的興趣。

五年級一班的胡雯奕同學說:“這次研學讓我戀戀不舍,在回程的路上我腦海中不斷的浮現出那些動物的樣子,不禁想到:我們一定要保護大自然和動物,更不要去傷害它們。不要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只能在博物館看到冷冰的標本。讓我們共同愛護小動物,保護大自然吧!”

QQ圖片20230525144559

李校長說,“第三課堂”是對“第一、二課堂”的補充和延伸,有效開展好“第三課堂教學”,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學生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出課堂和學校,參加社會生活、勞動實踐和研學活動,使學生的認知、格局、品質、人格等方面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

建校七年來,橫山七小各項工作成效顯著,從2017年起連續六年被橫山區教體局授予“目標考核優秀單位”,連續六年被橫山區委區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進單位”,連續六年榮獲“教學質量檢測成績優異學校”,2022年榮獲橫山區規范漢字書寫大會小學組團體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橫山七小已成為當地百姓心中的優質名校,校長李峰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面前,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最后衡量學校的標準仍然是升學考試成績。在“三個課堂”背景下,學校充分發揮“第一課堂”主陣地作用,再加上“第二、第三課堂”的助力,盡最大可能為孩子們提供挖掘興趣、培養特長、展示才藝的舞臺,讓農村學生在家門口留得住、上好學、學得好,努力把百姓對教育的期待變成現實。

在橫山七小,我們看到“三個課堂”促進了學校的特色發展、內涵式發展,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和高質量教育的需求,讓學生找到了張揚個性的平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基。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