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銅川的櫻桃正紅,我與同事有幸來到銅川市第一中學用一周的時間全方位感受學校的各個方面,來到學校之后,熱情、親切是我對一中的第一印象,副校長梁偉和校辦公室主任付雷早早等候在校門前,那天陽光很好,兩位老師溫和的笑容讓我們瞬間松弛下來,一周的時間,我們聊學校的歷史、學校的文化;我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古柏的見證下感受以文廟為中心一中的昨天,穿梭在新區的各個角落感受著年輕活力的一中的今天,回憶起來,點滴碎片或許無法拼湊出完整的銅川一中,但是或許能讓你我感受到更為具象更為鮮活的它。

時光流轉,郁郁古柏見證八十年風雨歷程

“我覺得我們學校就像老校區文廟前的那四棵松柏一樣,不太張揚,但是歷經滄桑依舊屹立不倒。”說這話時,平易近人的校長屈文宏眼里滿滿的真誠與堅定,屈校長是名副其實的一中人,除了上大學離開學校之外,從高中開始就扎根于此,從學生到老師到校長,屈校長在不同的角色上見證著學校的變化。而我對銅川一中的認識,始于新校區的年輕活力,終于老校區的古樸典雅;始于活力滿滿的紅藍校服,終于老中青三代教師的情懷與熱愛;始于薔薇簇擁之下各式各樣的文體活動,終于徐徐麥浪中的每一位實干的一中人。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人。去一中之前,我就知道學校建校歷史悠久,于是新區的校史館便成了走進一中的第一站,去年動工建設的校史館里,形象生動地展現了一中從建校之初到如今的歷史進程,滿墻的照片從黑白到彩色見證著一中這艘大船在風云變換中揚帆起航乘風破浪的決心。一首《一中頌》吸引了我們的注意,梁校長告訴我們這是銅川市第一中學原黨委書記、校長孫曉平為建校80周年而寫的,洋洋灑灑一千多字展現了兩校區相得益彰,合諧發展的互相成就。學校始建于1941年7月(新區校區于2005年8月創建,2007年9月建成投用),初名為“同官縣立初級中學”,1946年隨縣名改為“銅川縣立初級中學”,1951年6月更名為“銅川縣初級中學”,1956年9月改稱為“銅川縣第一初級中學”,1958年銅川撤縣改市,更名為“銅川市第一中學”,一直沿用至今。學校在風云變幻中走過了80多年的歷史,這些底蘊成為了一中師生的底氣,這些底氣又化為更為團結更為凝聚的力量,讓一中師生能在“重德厚學、弘毅尚美”的校訓中繼續砥礪前行,關于凝聚力,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高三年級主任付雷為我們介紹校訓背后的教師墻,從建校以來的1000多名的職工的名字無一遺漏刻在墻上,而當我問起,那如果有職工離職怎么辦,付老師笑了笑“那也不能抹去老師為一中做的貢獻,一中發展到今天離不開任何一位在一中工作過的老師”。

情懷深種,奉獻精神融入精神血脈

情懷二字,我一直覺得大而寬泛,可這次在一中與老師們的交談中,這兩個字在我腦海里變成點滴細節彌漫在一中的角角落落,這種具象源于屈校長說的一中老師的那股倔勁,80年前,嚴木三校長在學校成立之初,變賣了家里的許多東西成立清寒學生獎勵基金、教員年功加薪基金,并慨然捐資。20年前,新一代的一中人義無反顧踏上修建新校區的征程,勇于充當夯基壘臺的先行者,如今,一批80、90后教師接過先輩手中的接力棒,把奉獻精神融入精神血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干好每件小事。

近些年來,學校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先后制定了《教師專業成長“二三三”行動計劃》《青年教師三年合格考核及“教學新秀”評選辦法》等制度和辦法,每年組織舉辦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班、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走訪慰問青年教師、組織青年教師聯誼會、改造單身教師過渡房等,通過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師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但是現在面臨的問題也很現實,我校教師的總體狀況是總量有余,結構短缺。近幾年專業任課教師辭職調動多,尤其是名優教師外流現象比較嚴重,在教師招聘方面,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和公費師范生也是‘一生難求’。”提到這,梁校長眉頭微蹙。“近些年,得益于銅川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銅川市教育局各項改革措施的加持,同時學校也采取各種措施希望能把優秀人才招得來、用得好、留得住。開展青年教師拜師學藝活動為載體,提高教師適應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以及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重點要加強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給教師搭建更高更廣的平臺,以影響和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我們與90后老師朱琳的聊天中,她說“學校會想盡各種辦法為老師們搭建平臺,爭取學習資源,在與名校老師的交流學習中,我們更好地提高自己,學校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子,但是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平臺和資源留住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老師。”目前學校中青年人才占了絕大部分,學校形成了以骨干教師為學科帶頭人、中級教師為核心、中青年教師為有生力量的教師隊伍。一周的時間里,一中教師的活力與熱情仿佛和煦的春風,輕撫著每一位學子的內心,也感染著我們,我相信一中這艘帆船在新進力量的加持下只會愈發堅挺。

乘風踏浪,合諧同心守護學子星辰大海

五月的校園,偶有涼風陣陣,校園里櫻桃樹隨處可見,付老師驕傲地告訴我們學校是省級園林式單位,各式各樣的果樹爭相斗艷,大片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怡。在路上,付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目前學校兩校區現有教學班127個(高中93個、初中34個),在校學生6270名。新校區目前既有初中年級,也有高中年級。看著校園墻上高考倒計時的數字已經變成一字打頭,我想借此機會在不打擾學生正常上課的情況之下了解最真實的高三情況,所以著重讓老師為我們介紹了相關情況。

從去年開始新區實行高中封閉式管理,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合理支配時間和有效利用時間。,近段時間學校特意將高三學生的午休時間與下午放學時間都提前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我們下午去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學生們正在模考,高三整個樓道鴉雀無聲,“這段時間的節奏基本就是學生考試,老師講卷子,題目難度都有意簡單一點,讓孩子們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昨晚剛熬夜批完卷子的付老師略顯疲憊。

目光所及,高三的樓道里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的書本、卷子、衣服以及各式各樣的日用品無聲地訴說著這段時光,抬頭,一排排紅色的條幅架在走廊之上,“爭分奪秒,絕不彷徨,努力拼搏,贏在輝煌”字字句句見證著課桌中的青春,教室里,孩子們一人一排專心致志地答題,我想書寫青春的答卷或許就是眼前這幅畫面吧。

“這一屆的學生剛剛經歷了四年疫情再加上今年對他們的期望值也都比較高,同時今年新區的學生大多處于臨界生,除了學生,老師們的壓力也很大。”付老師說道,作為年級主任,付老師除了教學事務,平常還有很多行政工作,提到高三這一年,他像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高三老師一樣,“艱難并幸福著,期待結束又害怕結束,心情非常忐忑。”

為了緩解學生的壓力,學校每個月會舉辦放松活動,讓學生每個月都有兩三天徹底放松的時間,每次模考后也會對學生進行總結和表彰,針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處專門為高三學生進行訂單式心理健康輔導,針對不同班級的情況,提前一周心理老師擬定方案,幫助學生放松。“在定制班的心理體驗活動中,學生通過沙盤的擺置可反觀自己的生活學習狀態,通過音樂太空艙體驗自我與身體的聯結,通過身體宣泄感受情緒壓力的釋放,也可以體驗“不倒森林”、“彩虹人生”或者冥想放松等團體輔導,在師生互動中體驗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心理健康處老師謝華利介紹道。

第二天的時候,校辦老師張謀帶我們到各個年級更近距離的體驗高三學生們的狀態,課程基本以講卷子為主,老師們一邊講解習題,一邊穿插著一些高考時的注意細節:“這道題大家整體答得不錯,高考大概也就是這樣的難度,一定要注意細節,注意書寫的整齊”。我們一共聽了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四門學科,無一例外,老師們都在強調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大家在課堂上的互動比我想象中的要更輕松一些,化學課上與老師的討論,還有語文課上的疑問,時不時發出的笑聲,讓我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大半。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書桌上書寫著星河萬里,少年的筆下盡是萬丈光芒。

為了讓學生放松下來,我們特意將聊天放到操場上,對于未來,孩子們既期待又迷茫,有在后悔以往沒有更努力的,也有比較坦然地面對接下來的高考的,當聊到考完試最想干嘛時,所有的孩子幾乎都回答想要睡覺,當問到這段時間里哪句話最激勵你時,一班的王研悅說“時光不負實干者,星光不負趕路人”,或許征途漫漫,可彼方尚有榮光在,少年不懼歲月長。

高三一班的曹天宇讓我印象格外深刻,他一直特別緊張,他形容自己高三的生活是黑色的,很多時候整晚整晚睡不著,這段時間讓他撐過來的是逃跑計劃的一首歌叫做《夜空中最亮的星》,我不知道我該如何緩解他的壓力,我只能安慰他,哪怕最黑的夜,也會有星星一直閃爍。五位高三的學生略顯羞澀地聊了夢想,聊了未來,看著他們的表情逐漸放松,越來越健談,我真希望十幾天以后的他們也能竹杖芒鞋輕裝上陣!少年終究是少年,雖然黑板上會寫“學不完啊,根本學不完,”雖然會有“我怕我考不上”的擔心,可是少年也是在課堂間隙圍在老師周圍討論解題思路的爭執不下;是在埋頭苦干的日日夜夜里叫囂著“小小高考,信手拈來”的自信,是在深夜暢談心事與夢想眼里灼灼的星光,更是在教室外寫下“高考,不要那么不堪一擊,我要讓所有的喝彩與歡呼為我而來”的肆意與驕傲。

少年自當扶搖上,攬星銜月逐日光,坐在操場上,到處是學生嬉笑玩耍的聲音,遠方的日光撥開層層烏云透出最耀眼的光芒,風光旖旎,和風向暖,此時的少年們正在鮮衣怒馬中奔向屬于他們的未來,而一中及每一位一中的老師宛若老區中央的那座文廟般靜默無言,卻蒼勁有力地守護著每位學生的星辰大海……

20230530164946212-7-e8ebf.JPG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