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11點32分,藍天白云相映生輝。

復興號準時開動,載著我們奔向數百里外那所聞名已久的學校——韓城市楨州學校(以下簡稱楨州學校),追尋學校何以聲名遠播的答案。

C:\Users\sss\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i1ks9io0pm5t22\FileStorage\Temp\1684819024648.png

復興號

下午14點50分,列車徐徐駛入韓城站。此時,楨州學校的兩位老師已等候在出站口多時。

從車站到學校的路上,教師雷玉瑩和陳斯彧,熱情地為我們介紹起這所學校幾年來所創造的“傳奇”:建校短短6年多的時間里,就以優秀的幼小教育水平以及遠超其他兄弟學校的中高考成績,一躍為當地和周邊地區家長心中的“心儀學校”,以至現在學校 “一位難求”。

記者追問兩位老師,從行政的角度看,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現在的現狀?“我覺得教師都緊緊地團結在校長周圍,不打折扣地落實學校的各項要求可能是重要原因,而推動教師們這樣做的根本原因是對校長由衷的愛戴。”校辦主任雷玉瑩說。

“教師的干勁和責任心都特別足,每個人都干的很開心,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主管學校宣傳的教師陳斯彧說。

兩位老師說的都很有道理,但是記者覺得還應該有更重要的其他原因。

C:\Users\sss\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b2c8117e8820f959a48b811efb629ab.jpg

韓城市楨州學校幼兒園大廳里的一面墻

車子很快停到了學校門口,楨州學校幼兒園的黃娟麗副園長和小學部的張曉校長以及初中部的張紅軍校長同時迎了上來。大家一起邊走邊談,從幼兒園園區開始了解整個校園。

記者看到幼兒園一面墻上一句非常好的標語,未及仔細琢磨,便被開心農場里大白鵝的嘹亮叫聲打斷了思考。白鵝們點著頭,好似歡迎著遠方來的客人。

C:\Users\sss\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a284f047c254f761838fa54682b8306.jpg

開心農場里的白鵝

此刻,正值小朋友們放學,一個個活力十足、笑逐顏開、魚貫而出。孩子們見到我們便立刻停下,滿眼愛意地用充滿稚嫩的童音喊著:老師好,老師好!其中幾個稚童情不自禁地蹦跳起來,眼睛瞇成了一道道月牙,著實可愛。

C:\Users\sss\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c9a9003ba679529abea3e1bf3b2d33f.jpg

幼兒園放學的小朋友

隨后,我們拾級而上,進入小學校區。“學習驛站”旁邊,人民日報和CHINA DAILY 的報欄瞬間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此時已到學生的晚飯時間,不知從哪里傳來的英文廣播傳遍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聲音清晰而昂揚。

“校長聚焦主業,學校氛圍營造得非常好,可謂風清氣正。”張紅軍說:“在這里你會不自覺地克服了職業倦怠感,覺得事業大有可為。”

正說著,忽然迎面走來一名校服沒有穿好的小學生。“毛豆,你的校服怎么了?”幼、小學部校長張曉脫口而出的話,讓記者驚訝,驚訝于她竟然對3千多名小學生中的一名學生的小名,都這樣熟悉。當張曉走過去幫毛豆整理衣服時,路那邊又走過了2名學生,其中一名的腳好像受傷了,另一名同學攙扶著他在上坡。張曉立刻喊出了同學的姓名,問他們怎么不去取輪椅?兩名男同學眼含感激,解釋說剛還回去。之后,慢慢地走遠了……

C:\Users\sss\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i1ks9io0pm5t22\FileStorage\Temp\1684819416727.png

排隊趕往食堂的小學生向我們打招呼

記者于思索中,不覺就走到了高中部,高中部的王亞峰校長剛巧剛開完高考準備的一個會。高中生剛下課,三三兩兩討論著什么,順序走下樓梯。幾乎每一位走過站在樓道口的王校長身邊的學生見到校長在和記者交談,便都用目光招呼示意,眼睛里是藏不住的敬愛。未多加交談,王亞峰又急著趕去參加教師會了。

C:\Users\sss\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9a868a8535d17ca5cc147510aeebbd4.jpg

楨州學校校園一角

望著匆忙上樓的王亞鋒的背影,雖然還未見到仍在外地開會的校長劉鵬,但記者對韓城市楨州學校何以建校短短幾年,就成為當地家長們心中首屈一指的好學校,贏得了老百姓好口碑的疑問,答案已明了——學校實現了愛的教育。校長愛老師,老師愛孩子,孩子愛老師,老師愛校長,這樣一個良性循環讓整個校園充滿了愛,而這種愛的驅動使得濃厚的學習氛圍和昂揚的精神充盈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在這樣的校園里,心中不覺間就充滿前行的力量,學生身心自然間昂揚成長,自然,老百姓就會滿意。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