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5日,記者走訪了子洲縣老君殿中學、綏德縣第七幼兒園、綏德縣名州鎮中心小學。在這些學校中,不乏有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學生家庭背景單一等現實問題,眾所周知,城鄉教育資源差距較大。在基層鄉鎮學校中,教育資源更為匱乏。比起大城市的優良條件,這些學校往往無法提供充足的圖書館、實驗室、體育設施等硬件設施。在信息化時代,科技也對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基層鄉鎮學校,很多老師無可奈何,內心深知這些現狀,卻又束手無策。

“我們學校始建于1958年,九十年代初期因生源不足,撤銷高中部,成為了一所縣辦初級中學。目前,在校教職工32人,在校學生120人,開設三個年級5個教學班,較2021年秋季學期增加學生44人。2022年春季,學校在縣教體局的指導下轉型為留守少年學校,實行全封閉管理,全封閉管理是將農村寄宿學生、留守少年及父母監管有困難的學生集中在學校管理。我們鄉鎮學校面對的問題不光是招生難,資金短缺的問題,很多特崗教師也面臨著服務期滿就流失的問題。”在采訪中,子洲縣老君殿中學校長榮菲介紹說。其實,這是大多基層鄉鎮學校的共性問題。面對困難和挑戰,榮校長并不氣餒,她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勞動實踐課,著力打造“1334”勞動教育實踐特色校本課程體系,結合學校土地資源優勢,還開發了“半畝田園”示范基地,用于種植蔬菜、瓜果、花卉等,目的就是為了重拾基層少年的勤勞品性,促進學生身心和諧成長。

20230525152745522-75-31fd5.png_scale.png

記者實地走訪子洲縣老君殿中學的勞動實踐基地

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的靈魂,第二站記者來到綏德縣第七幼兒園。在座談會上,崔華園長語重心長地給老師們說:“做教育就要心貼心,腳踏實地地做事情。”崔園長平時特別注重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培養,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和現實條件影響,老師們的日常工作相對比較繁忙,事無巨細的事情太多,從而忽略了個人能力提升,于是園長想辦法、找平臺、搭架子,敦促老師們要靜心閱讀,將實踐工作中的教育心得刊發至雜志和報紙,為以后的評職提升做準備。現代社會中,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使得很多人陷入內卷中,而幼兒教育作為一項需要耐心和細心去呵護的事業,卻很常常被忽視。崔園長指出,幼兒教師要潛下心來做教育,將更多地關注和投入給予到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中去。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和成長環境各不相同,我們要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幫助他們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20230525152745429-88-46f58.png_scale.png

記者介紹《陜西教育》《教師報》,并做問卷調查 

20230525152744768-60-6b573.png_scale.png

綏德縣第七幼兒園崔華給記者介紹園區校園文化建設

“在鄉鎮學校的教育中,我們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現代社會的學習壓力和生活挑戰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受家庭背景和一些社會現象的影響,給我們鄉鎮農村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挑戰,再加上應對各種檢查和課后服務的延點,教師和學生身心俱疲。你看現在的孩子眼里是沒有光的,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適當地要讓他們吃點苦。”綏德縣名州鎮中心小學校長李孝壯在采訪中意味深長地說。基層鄉鎮學校中的學生群體由于家庭背景復雜,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多阻力。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也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很難理解和接受教師的耐心勸導,家校溝通方面也遇阻力。面對這些困難,李校長囑咐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學生群體的特點,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面對問題學生一定要引導有方,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良性發展。 

20230525152743713-84-b0908.png_scale.png

《陜西教育》《教師報》讀者調研座談

 

20230525152743900-73-ea815.png_scale.png

綏德縣名州鎮中心小學課后服務調研座談

盡管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是基層鄉鎮學校的教育工作還是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有人說,災難和危機是改變世界的催化劑。雖然這句話有些過于悲觀,但基層鄉鎮學校面臨的諸多構建性問題,需要我們教育者以更為開放的心態、更為務實的態度來解決和改善。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