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是新課標倡導的六個任務群之一,“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但創意表達不是學生自發的表達、盲目的實踐,就好比作家也不是自學成才的幸運兒、突出重圍的幸存者,而是需要教師的指導。統編版語文教材編選了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是訓練學生語言思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載體。《珍珠鳥》是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任務視角開展。

一、解讀與設計:正確把握任務群設計的要義

《珍珠鳥》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和諧自然、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該單元以“人與自然”的主題編選了《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四篇課文和習作《我的心愛事物》,語文要素為“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習作要素為“寫一種事物,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師可以立足單元整體,聚焦典型課文——《珍珠鳥》,結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內涵、教學內容、教學提示等進行解讀,重點把握任務群設計的要義,科學合理地設計任務群。

(一)解讀內涵,鏈接要素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重視“讀”與“寫”的相互聯通,通過引導學生正確把握文學語言運用的基本規律,實現其文學創作的“自能”。因此,教師應立足單元內容,結合單元閱讀要素“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設計任務群。如學生學習《白鷺》后,可以通過寓情于物的寫法表達自己對白鷺的喜愛;學習《落花生》后,可以通過借物喻人的寫法突出文章中心;學習《桂花雨》后,可以采用寄情于事的方法抒發情感。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鏈接閱讀要素,設計“閱讀《白鷺》《落花生》《桂花雨》,了解借助事物表達感情的基本方法”的閱讀任務。

(二)梳理內容,明確學習任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依據年段特點,對“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教學內容做了相應的規定:一是學段特點明顯,學習內容由淺入深,呈層級呈現;二是內容豐富多彩,教學內容涵蓋了“革命文章”“詩歌散文”“兒童文學”“成長故事”等方面。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聚焦“人與自然”這一人文主題,編選文章均為名家名篇,具有典范性。新課標針對“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明確規定:“閱讀表現人與自然的詩歌、散文等優秀文學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用口頭或者書面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觀察和體驗,抒發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設計“從珍珠鳥、鳥寶寶的角度讀《珍珠鳥》,感受珍珠鳥的可愛”“能借助事物表達感情的方法,寫一寫自己的心愛之物,可使用多人稱寫作”這兩項任務。

(三)研讀提示,優化評價能力

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教學主題創設閱讀情境,要重視聽說讀寫,讓學生運用朗讀、默讀、誦讀、復述、評述等方法學習,還要圍繞閱讀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價。依據以上要求,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任務,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以此提高學生交流、評價的能力。

20230525104156914-75-5a381.jpg

二、情境與活動:有效提升創意讀寫共生能力

任務群教學以任務為導向,驅動學習進階,任務是方向,是目標,任務的完成離不開情境設計,離不開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實踐活動落實任務群教學,如指導學生梳理一至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相關課文表達情感的方法。學生在梳理中能夠溫習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抓住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等。通過“梳理與探究”,學生對如何表達情感有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較為扎實的基礎。

(一)變換角度,有趣地讀

1.站在“珍珠鳥”的角度讀

變換角度是指變換讀的人稱視角,相對于傳統的閱讀教學而言,“變”往往被視為“創意”的一個顯著標志。那么怎么變呢?且看下面教學片段:

師:有學生說朗讀最簡單,朗讀沒有難度,只要沒有生字詞,朗讀就沒問題,你們贊同這種觀點嗎?

生:贊同(異口同聲)。

師:但是老師覺得未必。下面,大家嘗試讀一讀這篇課文——《珍珠鳥》。

生:這個簡單啊,讀起來沒有難度。

師:請你們站在珍珠鳥的角度讀,珍珠鳥就是“我”,讀讀開頭第一句“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放在……那是小鳥舒適又溫暖的巢”。

生1:真好!朋友送我一對我(全班哄笑)。

師:看來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誰還想再試試?

生2:真好!朋友送馮驥才一對我(全班繼續哄笑)。

師:“一對”是幾只?

生:兩只。

:那這里就要用“我們”,誰愿意再試試?

生3:真好!朋友送馮驥才一對我們。

師:大家好好想一想這句話通順嗎。

生:別扭。

師:那么怎么改呢?

生4:真好!朋友把我們送給了馮驥才。

生5:真好!朋友把我們送給了他的好朋友馮驥才。

師:這樣是不是通順了,看來變個角度讀也是有難度的。現在,大家開始練習吧。

2.站在“鳥寶寶”的角度讀

師:站在珍珠鳥的角度讀,讓我們感受到珍珠鳥的可愛,以及馮驥才對珍珠鳥的關愛。那么,如果讓我們站在“鳥寶寶”的角度,又該怎么讀呢?

生:真好!朋友把我的爸爸媽媽送給了馮驥才,馮驥才把爸爸媽媽放在一個用簡易竹條編成的籠子里,籠內還有一卷干草,那是我們一家舒適又溫暖的巢。

師:這里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巢”換成“家”呢?這樣是不是顯得更加親切,大家繼續讀。

……

生:我猜到,是爸爸媽媽有了我。

師:大家再讀讀,能不能更親切一些。

生:馮驥才猜到,是我出生了。

師:這樣讀就更親切了,下面大家繼續讀。

(二)鏈接生活,創意表達

生活是寫作的基礎,寫作來源于真實體驗。葉圣陶曾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竭,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見,寫作必須立足于生活化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這樣引導學生:

師:作家馮驥才收到朋友送的珍珠鳥,不由自主地贊嘆道“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收到過一些禮物呢?會不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類似的贊嘆呢?

學生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說:“我收到了同學送的小金魚,真好!我把它們放在一個寬敞透明的玻璃缸里,缸里放了一些五顏六色的小石子,這是它們自由而又舒適的家。”也有學生說:“真好!過生日時,媽媽送我一件連衣裙,連衣裙是淡藍色的,上面有十分別致的圖案,我穿在身上別提有多漂亮了,大家都說我是小仙女。”

師:大家都用了“真好”這個詞,看起來顯得重復,“真好”還有同義詞嗎?請大家換一個說一說。

生:太好了!棒極了!真幸運!妙極了!

師:大家能否站在“禮物”的角度說一說呢?看看是不是更有趣。

學生結合自己的禮物寫出了《小金魚》《圖書的煩惱》《漂亮的連衣裙》《我的爸爸叫萬萬歲!》等優秀作文,這些作品打開了學生塵封的記憶,還原了生活的本身,促進了學生心智的成長。

(三)交流分享,智慧地評

評價的目的在檢視,在優化。教師一是要給予學生交流評價的“指標”,做到有內容的評價。五年級上冊單元習作1《我的心愛之物》重在要求學生寫出心愛之物的樣子,寫出心愛之物的來歷,為什么成為心愛之物,寫出自己的喜愛之情。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借助事物表達自己情感”的寫作方法。二是做到有價值的選,讓學生會選優秀作文。

總之,在《珍珠鳥》“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教學中,教師以任務驅動為導向,以生活經驗為基礎,運用視角變換激活學生思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幫助學生積累了習作素材,讓學生在言意轉換中學會了寫作。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