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百年奮斗的過程中,在祖國各地都留下了鮮紅足跡,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紅色文化。高校人才培養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基礎,做好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保持人才培養正確方向的基本前提。本文在明確地方紅色文化內涵及特征的基礎上,全面闡述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意義,分析在融入實踐中面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對應的實踐創新路徑,以此為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提供參考,為實現地方紅色文化傳承發展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地方紅色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等教育

引  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所有社會公眾群體應當普遍接受和認同的價值觀念,是民族生存發展的基本支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必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多元價值觀影響,對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認知產生不同偏差。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引導學生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不斷朝主流價值觀方向靠攏,是學生個人健康成長和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的基礎。

地方紅色文化的內涵及特征

1.地方紅色文化的概念

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進程中,紅色文化都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具體到我國地方紅色文化層面,是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不同地區內,由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和鮮明地方特征的先進文化。地方紅色文化呈現在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基本層面,是這些層面具體表現的有機結合體。紅色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具有豐富內涵的代表顏色,已經突破其本身所固有的性質,成為中華民族基因的象征。

2.地方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

地方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瑰寶,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一是地方紅色文化中蘊含著熱愛祖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精神內涵,紅色文化的產生,離不開革命者和建設者為新中國成立和發展做出的種種貢獻,離不開愛國主義的精神指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同樣也成為新時期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形成發展的基礎。二是地方紅色文化中蘊含著不忘初心、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涵,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百年革命和建設歷程,始終沒有忘記初心所在,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進行艱苦卓絕的奮斗。三是地方紅色文化中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所特有的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精神,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革命和建設活動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千差萬別,中國共產黨以智慧的革命頭腦和靈活的方式帶領人民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斗爭,逐漸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四是地方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實事求是、以實踐為標準和導向的精神,在不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深刻了解事物發展的本質,把握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結合地區發展情況,以先進理論為指導,將建設活動落實在具體實踐中,以此來實現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并將繼續起到引領發展作用。

3.地方紅色文化的特征

地方紅色文化在百年傳承發展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的各種歷史活動,具有自身的顯性特征。首先是具有廣泛分布、形式多樣的特征,在各個地級市甚至是鄉村中,都以紀念館、革命遺址等物質形式和英雄事跡、革命精神等非物質形式廣泛存在,為高校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具有內涵豐富、地域性強的特征,紅色文化真實而客觀地記錄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進共產黨人的英雄事跡及高尚品德,在不同地區的紅色文化中,也以不同形式呈現出來。再次是具有繼承性特征,在不同地區的文化教育中,以紅色文化物質載體為基礎,以制度和精神傳承為形式,強化對青少年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能夠更好地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品德意志,樹立為國家和社會奮斗的崇高理想。最后是具有真實性特征,在不同地區,紅色文化都以革命遺址、革命人物故事等形式存在,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重要載體。

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意義

1.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

新時期背景下,高校學生成長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多元化的信息交互,多元化的價值理念,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根本上而言,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為根本目的,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為根本要求的教育活動。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學生價值觀教育體系,能夠讓學生以更加直接、真實的形式接觸到紅色文化,更為深入地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歷史,學習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革命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學生的價值傾向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能夠真正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2.防范錯誤思潮在高校中的侵襲

高校向來是意識形態競爭的主陣地,是不同思潮融合競爭的重要場景。新時期背景下,雖然黨和國家不斷強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培養,但是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背景下,西方敵對勢力依然沒有放棄在網絡和現實的各種場景,宣傳和鼓吹“普世價值論”、“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利用歪曲歷史和扭曲事實的方式,否定中國近代史,甚至采取以點帶面、刻意放大等形式,宣傳社會和政府的負面問題,期待動搖大學生的思想認知。而一些學生出于特定原因,在心理和思想上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個人價值觀產生認知偏差。地方紅色文化是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的、抵御西方錯誤思潮最為有力的工具,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中,必須要強化地方紅色文化的有機融入,為學生的價值觀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豐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高校思政教育是人才培養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是確保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影響因素。但是由于思政教育的理論性、灌輸性特征,使得學生對其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地方紅色文化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體系中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教育題材,將地方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內容有機結合,能夠更好地豐富思政教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主動性。同時,通過現場參觀、組織研討會等形式,還能更好地完善思政教育形式,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學習機會。在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革命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融合,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水平。

4.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的基本要求

地方紅色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教育資源,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做好紅色文化的資源傳承,引導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群體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應有貢獻,是教育工作開展的基本要求。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是做好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是實現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的重要形式。將高校學生納入地方紅色文化的傳承主體,能夠引導學生在思想上深刻認識地方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信仰,在行動上以不同形式踐行紅色文化精神,更好地實現紅色文化的資源傳承,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努力奮斗。

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的問題

1.對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不夠深入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廣泛分布,成為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為紅色文化的時代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新時期成長起來的高校學生,沒有經歷過革命時期和建國初期的艱難困苦,單純依賴課本和教師的引導教育,無法深刻理解紅色文化資源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部分教師在思政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中,只是簡單要求學生參觀學習,沒有從根源上向學生解釋、闡述中國革命發生的原因,沒有認識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面臨的現實困境,沒有能夠向學生明確新時期建設事業中紅色文化傳承的必然性和重要意義。由此使得紅色文化無法實現思想和心理層面的傳承,無法為紅色文化傳承奠定堅實基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的成效產生負面影響。

2.對地方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關系把握不夠精準

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動力,培養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需要教師在教學組織過程中,精準把握地方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關系,采用合適的方式將二者融為一體。但是在目前很多教學活動的開展中,二者融合依然是以粗放模式為主,多數教師都是在完成理論內容學習后,簡單要求學生進行參觀訪問,或者寫出觀后感。由于地方紅色文化精神內涵的豐富性、多樣化,學生難以把握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內涵,在關鍵節點和對應關系上把握不足,由此也會造成融合效果受影響,使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產生偏差。

3.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常態化機制缺失

對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構建常態化開發利用體系,是確保資源教育效應充分體現的重要基礎,但是當前多數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管理主體較為分散,缺乏與高校層面的有效對接。多數高校在組織參觀訪問紅色文化景點時,只是完成形式上的學習流程,很少在現場深入學習溝通,在活動完成后,沒有能夠結合教師指導、資料查找和課題研究等形式,深入挖掘地方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沒有從理論上分析地方紅色文化傳承與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關系,更無法以紅色文化精神為指導,改變自身日常的學習和行為。常態化機制的缺失,讓學生只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理論學習的一部分,無法將理論與實踐深度結合,無法對個人成長起到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4.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新媒體融合不夠深入

新時期背景下,新媒體已經成為學生學習和外部信息交互的主要路徑,也成為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的重要載體。在技術體系不斷完善、各方面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地方紅色文化資源以各種形式展現在新媒體平臺,成為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體系中,教師層面對新媒體平臺應用的重視程度不足,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應用不夠深入,也沒有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強化地方紅色文化精神學習,使二者不能在新媒體平臺上實現有效融合,更無法對學生的思政教育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由此不僅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成效受到影響,更無法在新媒體平臺中發揮紅色文化對西方糟粕意識形態的抵御作用。

5.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評價體系不健全

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已經成為學生知識學習和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做好對其融入水平的評價,并對學生的后續學習成長進行正確引導。當前高校的思政課考核體系仍以理論考核為主,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考核占比較低,關于紅色文化方面的考核幾乎處于空白狀態。以理論為主、缺乏實踐層面的考核,使得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紅色文化的意識,更無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踐行紅色文化,無法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個人價值體系。

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創新路徑

1.深刻認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時代價值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作為青年群體意識形態培養的主陣地,在紅色文化傳承發展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作為人才培養方向的決定性因素,在學生的思政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對高校黨委、團委和教育主管層面而言,必須要深刻認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時代價值,將紅色文化以多元化途徑、更加豐富的形式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體系,充分體現紅色文化對學生思政素養培養的導向作用。在教育教學活動組織中,要強化與地方文化主管部門的有效對接,完善高等教育與社會組織的銜接體系,充分利用地方紅色文化的資源優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教育與學生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實現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有機融合,以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為完善思政教育體系奠定良好基礎。

2.明確學生在融合教育中的主體地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善學生價值觀的思想體系,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并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要將地方紅色文化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體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必須明確學生在融合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要充分發揮當代大學生組織能力強、思維創新活躍的優勢,激發學生參與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各個流程中,思政教師要將教學組織與學生主體作用有機銜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小組討論、項目研討及特定文化活動為載體,為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提供多元化機會,引導學生在不同場景下,以更為豐富的形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深對紅色文化內涵精神的理解,充分體現紅色文化對學生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的導向作用。

3.完善地方紅色文化開發利用的常態化機制

在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要求更加細化的背景下,高校層面必須強化與地方紅色文化主管部門、圖書館及宣傳部門等方面的合作,以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要求為基本導向,構建完善的地方紅色文化開發常態化機制。首先來說,紅色文化景點、景區可以在遵循制度要求的前提下,為學生開放更多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其學習和研究活動的開展提供資源。圖書館則需要充分發揮館藏資源的優勢,借助圖書館信息化平臺,為學生提供專題文獻資源服務。學生則應當在教師指引下,結合課程學習目標,圍繞地方紅色文化的資源特征,深入開展相關方面的理論研究,并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宣傳部門應當發揮政策把握上的優勢,為學生研究成果的形成提供方向指引。以此在各個方面的通力合作下,形成常態化的紅色文化開發利用機制,有效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水平。

4.充分發揮新媒體的輿論導向和熱點載體效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離不開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和分析,尤其是某些問題還與地方紅色文化具有直接關系。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關注輿論導向,明確新媒體在熱點問題上的載體效能。一方面強化對學生關注熱點問題的分析,另一方面又要能夠利用新媒體對熱點問題進行深刻解讀。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合至新媒體宣傳體系,既能為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又能夠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教育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必須強化對新媒體平臺的應用,利用平臺運行優勢,將紅色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體系。

5.完善紅色文化融入反饋評價機制

完善紅色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體系反饋評價機制,構建完善的指標評價體系,是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成效的重要保障。在學生思政素質考核體系中,應當將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和踐行能力等,以指標分解的形式納入評價體系,并實現對學生的精細化考核。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新型教學模式應用,構建過程性評價體系,強化對學生價值觀形成過程中的考核,以更加精準地發現學生學習環節存在的問題,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引導學生展開針對性學習,更好地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實效。

結  語

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教育,不僅需要理論層面的深入研究,更需要完善相應的教學管理和實踐機制。對于相關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須要適應新時期高等人才培養變革的要求,優化融合模式,轉變學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以此才能夠實現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有機融合,為學生思政素養的培養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藝.紅色文化視域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11):92-93.

[2]王天佳.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7(3):141-144.

[3]陳冠嵐.推進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實踐——以粵西民辦高校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1):114-116.

[4]邢瑞娟,冉姣.傳承紅色文化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析[J].大學教育,2020(7):127-131.

[5]付云燕,韓敬瑜.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分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3):44-45.

[6]羅雄.紅色文化融入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前提、原則和路徑[J].紅色文化學刊,2020(1):53-60,110-111.

(王艷麗:安康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