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醫院作為校園內部的醫療服務機構,在保證師生身心健康、健康教育、疾病防控中肩負著巨大的責任和使命。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高校醫院的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本文從高校醫院工作實際出發,結合近年來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經驗,就高校醫院衛生工作展開探討,為高校抗擊新冠疫情、校醫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冠肺炎  高校醫院  疫情防控

引  言

近年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流行。我們作為最早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在全球抗擊疫情的過程中,14億中國人同呼吸、共命運,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的階段性勝利。

高校作為人員密集流動場所,教師、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分布范圍廣泛,開學、放假時人員流動范圍大,增加了近距離感染的幾率;有些高校還有大量外籍教師、留學人員和校內安保、后勤服務人員,人員結構相對復雜,管理上存在一定難度。以上這些都給校園疫情防控帶來更大的困難和挑戰。本文從高校醫院工作實際出發,結合近年來高校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經驗,就高校醫院衛生工作展開探討。

克服輕視心理,增強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高校由于人員密集,學生活動范圍大,防控工作在近三年中一直沒有停歇,處于緊張狀態。加上新冠肺炎病毒潛伏期長、初期癥狀不明顯,疫情有時呈零星散發狀態,許多高校教職員工和學生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麻痹大意、輕視思想。個人防護不到位的情況屢有發生,例如,進入公共場所不戴口罩,接觸人員、物品后洗手消毒不徹底,冬季開窗通風次數減少,公共場所社交距離保持不到位等。還有教職員工和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注射過新冠疫苗,或近期已經“陽過”、“陽康”,不會患病。思想上的輕視會對校園疫情防控帶來巨大的阻力。因此,高校的校醫院要和宣傳部門聯合起來,積極引導教職員工和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官網、自媒體、短視頻等互聯網平臺,傳播防疫科普知識,大力普及“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疫情防控理念,引導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正確面對疫情,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各部門加強協調聯動,明確責任,各司其職

高校領導層要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及時制訂疫情聯防聯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并根據疫情發展情況不斷作出調整,把責任明確到各個領導小組和個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分別成立醫療組、保供組、宣教組、轉運組、心理組,模塊化分工,明確責任,各司其職。要加強各領導小組之間的協調和聯絡,保證防控工作緊張有序進行。

1.重視輿情,正面引導

大學師生群體對以網絡為主的各媒介傳播的疫情信息有著極強的敏感性和求知性,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引導和處理,則有可能演變為群體恐慌事件。高校網絡信息中心和宣傳部門要及時發布疫情發展動態,掌握輿論導向,消除師生的恐慌、緊張心理;關注學校內有關疫情熱點的問題,公開回應、解釋、引導疫情熱點問題,穩定師生情緒,避免網絡上的小問題演變成大事件。對一些有關疫情、疾病的不實信息或錯誤觀點、說法,校醫院應當及時說明事實情況,引導學生正面應對,起到答疑解惑、正本清源的效果。教育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不擅自發布不實信息,堅決不信謠、不傳謠、不過度恐慌。學生處和輔導員要及時關注在疫情當中言辭比較激烈、情緒波動比較大的同學,查明原因,盡早主動給予幫助和關心,發現學生情緒、行為有異常的要盡早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

2.全面加強人員管控

從新冠暴發到2022年下半年,高校大都根據防控要求實行封閉管理,要求學生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從校外向校內輸入感染的幾率。學校安保部門要做好所有進入校園人員的檢查、檢測工作,車輛、快遞、外賣等物品進入學校前必須進行徹底的消毒滅菌。學校人事部門則要落實好出省、出市請假、銷假報備制度。

2022年底,全國疫情防控政策迎來重大變化,之前的防控措施也進行了相應調整,除了優化風險區劃定、核酸檢測、隔離方式之外,對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對重點人群的健康情況摸底及分類管理、進一步優化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等又有了新要求,而不是“一放了之”,這也充分彰顯了疫情防控工作繼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取向。具體在高校校醫院工作中,師生入校時需測量體溫,對發現有發熱癥狀并確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師生及時采取健康驛站留觀的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被轉為“乙類乙管”之后,學校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但對校內從事餐飲、物流、保安、保潔、宿舍管理等工作的重點人員仍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核酸或抗原檢測;將學校高年資教職員工和離退休教職工作為重點人群,由老干處和校醫院摸清老年教職員工的健康狀況底數并建好臺賬,及時了解其健康狀況和就醫需求,做到“一人一策”。校工會加強對老年教職員工的關心關懷,聆聽他們的生活需求,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為有基礎病的老年教職員工發放血氧儀、藥品等,校醫院醫生指導老年教職員工通過居家監測血氧水平等方式,提升其早期識別和預防重癥的能力。

3.加強鍛煉,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在疫情防控期間,高校大都要求不搞群體性的聚集活動,疫情嚴重時還要求學生在宿舍內活動,上網課。學生的實際活動量比平時有所下降,體育鍛煉時間也被迫縮減,各種室外鍛煉活動無法進行。有調查顯示,疫情期間高校大學生的焦慮抑郁水平高于中國成年人常模。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改善人的身心健康發揮著關鍵作用。體育鍛煉有助于人們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能有效調節不良情緒。因此,高校體育部門可以根據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鍛煉需求,制訂不同的學生鍛煉計劃,也可以鼓勵學生使用手機上的健身APP進行鍛煉,加強檢查和督促,促進學生增強體質,減輕生活、學習壓力,積極面對疫情,減少患病。

高校應當要求學生外出時遵守公共衛生,在社交場所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進入公共場所做好個人防護,必須正確佩戴口罩,接觸電梯、快遞、門把手等物品表面后必須洗手,避免使用臟手觸摸口鼻、眼睛等部位,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可以常備一些消毒濕巾、免水洗消毒凝膠、口罩等主動防護用品。

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不僅可以預防疾病,還可以使學生保持積極、愉快的心情。因此,高校應當教育學生保持教室和宿舍干凈、整潔、衛生,同時也要保持良好的個人健康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換衣服,勤洗被褥,經常開窗通風,保持房間整潔。

4.做好后勤服務保障工作

高校后勤服務保障部門要加強口罩、消毒用品、防護服、測溫儀等防疫物資的儲備和管理,過期失效物品要及時更換、處置,提供疫情防控期間人員調度、防疫物資配送等專用工作用車。高校衛生防疫人員要對在食堂、圖書館、超市、教室、浴室、公寓、體育館、實驗室等人員密集場所工作的教職員工、服務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消殺防控知識培訓,安排專人每日進行清潔消毒,定期對這些場所開展環境檢測。

校醫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培訓工作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方案》是在全面總結抗疫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疫情形勢變化及相關研究進展不斷修訂的,對于指導我們開展具體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已更新到第十版。防控方案的每一次更新都有新內容和新進展,高校醫院要適時組織醫護人員跟進學習,對照方案的新內容及時改進調整實際工作中的診療標準和操作方案。配置個人防護用品,要求醫護人員做好標準防護,增強防護意識,樹立自我防護理念。針對醫護人員的七步洗手法、含氯消毒液的配制、穿脫防護服等關鍵環節要反復演練,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確保醫護人員自身不被感染。

2.加強校醫院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高校大都沒有附屬醫院,主要由校醫院或醫務室負責全校師生日常疾病的救治和傳染病預防。由于校方重視程度和資金投入往往不足,校醫院的基礎設施通常薄弱,醫學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業務能力不強,大部分教職員工和學生對校醫院的信任程度不高,平時有病更傾向于到校外就醫,在疫情期間就可能導致監管漏洞,不能及時發現問題,造成同學之間、教職員工之間、師生之間的大范圍繼發傳播。因此,校醫院要以此次疫情為契機,爭取得到學校的理解與更大的支持,引入醫務人員專門從事疾病預防與控制、公共衛生等工作,通過內部培訓、網絡教學培訓和到三甲醫院短期進修等方式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并將此作為常態化工作進行下去。完善、升級硬件配套設施,如收費窗口增加掃碼收費功能,掛號、收費、檢查單據電子化處理,減少人員接觸頻次,降低單據在病人和醫生以及各診室、藥房、檢查檢驗室、處置室間的流動性,預防院內交叉感染。增加網上預約掛號系統,錯峰控制進入校醫院的人數,避免人群聚集。以方便教職員工和學生就診為目的,優化診療流程,提升就診體驗。加強與三級醫院、醫聯體的合作與聯系,積極開通與三級醫院雙向轉接診綠色通道,使教職員工和學生,尤其是離退休教職員工及家屬患急危重病時能夠得到快速、優質的醫療服務。也可開通與三級醫院對接的遠程會診系統,在遇到疑難雜癥時,通過遠程會診系統不出校門也能得到診療建議。

3.規范預檢分診工作

在校醫院設置預檢分診臺,要求前來就診的人員必須佩戴口罩、測體溫方可進入相應診室就診。發現發熱患者要立即引導至預檢分診室,由發熱門診醫生詳細詢問病史、流行病學史及相關情況,做好記錄。聯系班級輔導員,派專人陪送至外部醫院就診。

4.積極建設健康驛站,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高校建設健康驛站,是為了有效應對當前新冠病毒的傳播形勢、進一步優化防控方式,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最大程度保護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障校園秩序的重大舉措。在疫情出現暴發的情況下,健康驛站原則上主要接收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確診病例(新冠病毒感染的輕癥患者)。

健康驛站需要配齊醫護、管理、保供、心理服務等支持團隊,齊心協力共同守護師生健康。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盡早建立健康驛站運行制度,如消殺制度、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24小時值班制度、急危重癥轉運制度,嚴格執行入站、出站標準,建立《在站人員每日健康情況表》等電子臺賬并進行交接登記,實行動態監測。

健康驛站需要配備足夠的救治藥物、消殺物品、個人防護用品和體溫計,按照每10人1套的標準配備醫用指氧夾,每100人1套的標準配備氧氣瓶及配套吸氧用品,以及醫用便攜急救箱1套、便攜式醫用除顫儀1套等。要經常在室內通風換氣,教會在站人員每天自行對居住環境進行消毒,每天早晚2次在微信群上報個人體溫。達到出站條件時,在站人員需對房間和物品進行終末消毒,將生活垃圾和醫用垃圾分開裝袋。

5.日常診療與防控常規工作并重

在疫情防控期間,校園相對封閉。教職員工和學生生病時大多要在校醫院就診,因此醫務人員要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及時處理。校醫院要加強醫護人員的排班、值班工作,做到24小時有人值班,隨時處理就診需求。同時要堅決執行疫情防控部門的醫療防控要求,如發現有發熱、干咳、乏力、嗅覺減退、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癥狀的人員,要立即上報、及時就診,及時追蹤診療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要求有前述新冠癥狀相關表現的人員,盡量減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人流密集場所,做好個人防護工作,主動向學校和疾控部門匯報,到發熱門診就診,為科學精準高效防控贏得時間,降低防控成本。

校醫院要指定專人負責疫情統計、報告工作,隨時接收疫情防控部門的指令和要求,并能傳達、溝通、執行。發現新冠病毒感染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及時完成網絡直報,不得瞞報、漏報、遲報,同時向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上報。

堅持做好校醫院內部消殺檢測工作。校醫院工作人員和學校服務人員等重點人群要按照疾控部門的要求,定期進行核酸檢測,對醫療器械和工作環境物體表面進行常規消殺,定期檢測。

6.積極接種新冠疫苗

接種疫苗是用來控制、預防甚至消滅傳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可以有效提高個體的免疫力,從而起到保護易感人群、減緩并阻斷疾病流行的作用。接種新冠疫苗是國際社會通行的控制新冠疫情的重要策略。

在接種疫苗方面,校醫院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統計好需接種人員的數量,便于與疾控部門銜接,配備相應的疫苗、配套物品與器材。

對接種人員進行培訓。重點圍繞疫苗接種流程、接種現場組織實施、疫苗接種適齡人群、暫緩接種人員處置、接種現場醫務人員個人防護等內容展開培訓,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進行疫苗接種工作。

疫苗接種點的設置。要設置預檢分診(健康咨詢)處、等候區、接種區、留觀區和搶救區。設置好接種流程圖,各區域劃分清晰,標識明確。受種者在進入疫苗接種點時要求體溫正常,排隊等候接種的全過程要求正確佩戴口罩,做好一米間隔。要求受種者單向流動,避免交叉往返。維持好接種現場秩序,避免擁擠。

提前印制新冠疫苗接種知情同意書,明確告知新冠疫苗接種禁忌和接種疫苗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并簽署接種新冠疫苗知情同意書。在預檢分診(健康咨詢)處配備醫生,負責詢問接種者的身體情況,告知接種禁忌,解答接種疑問。

疫苗接種點配備電腦、掃碼樁、身份證讀卡器等。通過預防接種網絡信息平臺實現接種信息的采集、接種疫苗的信息追溯,自動生成下次疫苗的預約接種時間。確認信息后掃描疫苗監管碼完成接種,疫苗接種全程無需人工錄入,杜絕接種差錯。

疫苗接種后,受種者需要在接種現場留觀區嚴格觀察30分鐘,無任何不適方可離開,離開時在電腦錄入確認,并獲悉下次疫苗接種時間和注意事項。留觀區配備急救人員和巡回護士,隨時發現和處理接種異常反應者。對接種異常反應者的臨床表現、急救措施、急救效果、接種疫苗批次等情況要有專人記錄并上報疾控部門。

結  語

高校的校醫院肩負著保護全校師生員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的重大責任。通過加強公共衛生基礎建設,改進人員配置,可不斷提高校醫院的綜合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建議高校根據實際情況,配備專職公共衛生人員,平時可以專門對高校高發傳染病如結核病、艾滋病、出血熱、諾如病毒感染等進行傳染病宣傳、教育工作,認真落實健康教育進課堂工作的要求,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意識,掌握維護健康的知識和技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健康管理能力,增強維護全民健康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在學校疫情防控小組的領導下,組織、協調各部門的力量,緊抓疫情防控不放松,及時根據新冠疫情的發展情況調整疫情防控工作重心,積極應對、解決疫情防控當中出現的新問題,共同構筑疫情防控的保護網,將新冠疫情對學校的影響降到最低,確保全體師生員工身體健康,工作、學習、生活正常進行,保證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晉竹筠,張冰,彭文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高校學生心理狀態調研與輔導員心理援助工作初探[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15(1):127-133.

[2]王軻,王琪,劉碧波,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某高校不同專業大學生心理的影響[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42(1):146-151.

[3]殷恒嬋,盧敏,王新利,等.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7(5):41-46+56.

[4]史寶麗.淺談大學校醫院的重要性及建設發展[J].讀書文摘,2017(1):35.

[5]門德良,趙嫣紅,宋偉,等.山東省高校校醫院現狀調查[J].中國校醫,2013,27(1):68-71.

[6]王李玨,劉澤眾,姜世勃.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廣譜性的商榷[J].中國科學基金,2020,34(5):588-593.

(劉虎:西安美術學院衛生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