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渭南市教育鄉村振興工作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堅持振興鄉村教育和教育振興鄉村“雙輪驅動”,做好“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盯落實”四篇文章,努力辦好高質量教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教育力量。

書寫好“守底線”的基礎文章,著力夯實振興鄉村教育基礎。一是常態化開展控輟保學工作,持續夯實“七長責任制”、月報制度,通過控輟保學管理系統動態管理、日常排查、重點排查和春秋季開學專項行動等,常態化動態監測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持續鞏固提升控輟保學成果;二是常態化做好脫貧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等重點監測家庭學生的篩查預警,精準落實學生資助政策,確保不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失學;三是持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不斷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康水平;四是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子女的就學安置,做到隨遷群眾子女“上得了學、安得住心、融得進集體、積極向上、健康成長”,解除搬遷群眾的后顧之憂,“以學促搬”“以學促穩”。五是大力改善農村薄弱學校、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夯實義務教育基礎,辦好家門口學校;六是大力實施“特崗計劃”、“三區”人才支持教師專項計劃、“銀齡講學計劃”,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實施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積極化解鄉村教師結構性缺編。全方位提升鄉村教育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扎實做細做實做到“義務教育有保障”。

書寫好“抓發展”的系統文章,著力構建振興鄉村教育發展體系。一是深入開展“課堂革命·陜西行動”活動,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深化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大練兵”展示活動,加強教學成果的孵化培育和推廣應用,促進農村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二是實施農村教育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在項目建設資金、新招聘錄用教師、交流輪崗的名校長名教師、中省市教師培訓等方面,向鄉村學校、鄉村建設示范村和省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村的保留學校幼兒園傾斜支持,大力提升農村學校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三是扎實開展鄉村教師培訓和能力提升,按照“市級抓骨干、縣級抓全員、校級抓落實”的思路,構建中、省、市、縣、校五級聯動網格化教師培訓體系,完善鄉村教師培養激勵機制,多措并舉構建鄉村教師專業成長良好生態;四是深入推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陜西教育扶智平臺”“陜西教育大平臺”“渭南基礎教育資源平臺”等中省市平臺應用,豐富線上教育服務供給和服務模式,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五是持續深入推進“三名+”建設,“名校”與鄉村學校建立教育聯合體、“名校長”與鄉村學校建立發展共同體、“名師”與鄉村學校教師組建研修共同體,“名師工作室(坊)”吸納鄉村教師加入,將優秀的基礎教育成果向農村薄弱學校推廣應用,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優質均衡發展,多層面促進鄉村教育水平和質量提升。六是補齊鄉村學前教育資源短板,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多樣化發展,打造職業教育精品、特色和示范專業,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全方位提升渭南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書寫好“促振興”的內涵文章,發揮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助推作用。一是大力發展鄉村職業教育,積極發展涉農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強蘇陜職業教育合作,全面精準落實“雨露計劃”政策;二是實施“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對脫貧家庭、低收入家庭、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畢業生按照重點關注、重點推薦、重點服務原則實施優先指導、優先推薦、優先服務、優先扶持,加大就業幫扶力度,及時開展困難群體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培訓和“一對一”就業幫扶指導;三是持續提升鄉村普通話普及率和用語用字規范化意識,落實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工作,加大鄉村教師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培訓,積極組織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提升鄉村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質量。

書寫好“盯落實”的擔當文章,增強推動鄉村教育振興的主動性。一是在謀劃部署中著眼落實,謀劃部署工作時著眼基層實際,著眼基層操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提前預設解決的辦法和途徑,確保工作實施科學有效;二是在講時效中馬上落實,安排部署的工作迅速行動、“馬上就辦”,講求時效,注重質量;三是在具體工作中細抓落實,即工作過程扎扎實實,工作成果實實在在,經得起檢驗。以“跳起來摘桃子”的拼勁、“挺直身板勇擔當”的闖勁、“一竿子插到底”的韌勁,攻堅克難、埋頭苦干,以實干之風,行務實之舉,收落實之效;四是在勤督細考中嚴抓落實,運用好督查和考核結果,讓督查考核在抓落實中發揮“標尺”和“指航燈”作用。

來源:渭南市教育局

編輯:張書源(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