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家大力推進5G網絡建設和應用背景下,陜西高校開展5G網絡建設和應用研究是實現高校發展的潛在增長點。本文分析了陜西高校5G建設在管理層面、實施層面、技術層面存在重視不夠、缺少方案、支撐不足等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陜西高校通過建立相關專門委員會統籌戰略規劃,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對5G網絡認識、重點推動某項5G網絡應用以帶動技術和科研等方式來解決5G網絡建設和應用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要結合陜西高校本身的學科和專業特色,融合開展5G網絡應用研究,由此實現陜西高校在5G應用中的特色發展。

[關鍵詞]5G網絡  高等教育  陜西  問題  對策

引  言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相對4G而言,其具有較高速率、較低時延、較大連接等特點,在物聯網、人機交互、智能駕駛、遠程醫療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2020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頒發5G使用許可證,國內5G網絡規模部署速度加快。2021年11月,工信部發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力爭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力爭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26個。目前,國內5G網絡建設正在按照國家戰略部署穩步實施。對于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重要職能的高校而言,5G是開展科研和育人活動的高效技術工具,充分利用5G特點,能夠在新領域實現新突破。工信部和教育部開展“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項目就是較好的例證,該試點設立了5G+互動教學、5G+智能考試、5G+綜合評價、5G+智慧校園、5G+區域教育管理、其他自選方向、融合類七個方向,共有試點項目109個,其中陜西高校,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郵電大學等均有項目入選,體現了陜西高教界對5G網絡在高校應用的重視和前瞻性。陜西高教正在穩步由大向強邁進,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利用好5G網絡優勢開展多項工作,是實現跨越的助推器。基于此,本文研究當前陜西高校在5G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對陜西高教發展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高校5G網絡應用研究現狀

在中國知網以“高?!薄?G網絡”為篇名關鍵詞進行搜索,截至2022年12月13日共有201篇研究文獻,具體主題分布見圖1、共現矩陣見圖2。從主題分布來看,呈現較為明顯的長尾分布,其中“5G時代”“高校圖書館”兩類主題最多,占據了總文獻量的39.3%,剩余每個主題的論文數量在3到7篇不等。共現矩陣圖也支持了這一分析,即5G網絡結合圖書館的研究文章較多,交叉點的文獻數據量表明了特點。

這些文獻中,數量列第一位的“5G時代”主題為口號性提法,是對其他研究內容的定語性修飾。如胡婷以5G時代為背景研究高校影視傳媒類課程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劉天琦和喬鵬程通過問卷調查研究5G時代高校會計教育的機遇和挑戰[]。智晶晶研究5G時代思政教育工作,提出完善表達、加強話語權、創新工作方式等六個針對性措施。譚琳等人則以5G時代為課題背景,研究高等學校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與研究能力的路徑,包括多方面合作、充足費用保證、制度激勵等。列第二位的“高校圖書館”主題則為5G網絡的研究對象,表明研究5G網絡在高校圖書館應用中的研究最多,合并其他主題中與圖書館相近的關鍵詞“智慧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四類共計19篇后,“高校圖書館”主題數量由34篇增加到53篇,占所有文獻的26.37%。如李安裕用扎根理論建立5G環境下移動圖書館知識生態系統理論框架,研究圖書館知識生態系統。王云弟等人以5G網絡為基礎,建立融合了5G網絡的高校圖書館智慧學習服務體系。劉瞻在5G網絡視角下,研究應用型高校圖書館如何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張加豪研究在5G技術加持下,高校智慧圖書館基礎設施空間如何智能化發展。彭迪和豐丙金梳理了高校圖書館業務流程基礎上,從網絡、系統、硬件三方面構建基于5G的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體系,為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提供參考。

可見,高校校園5G網絡建設在圖書館方面研究和探討得最多,占比超過四分之一。高校校園5G網絡建設其他如智慧校園建設、信息服務、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極少。關于陜西高校5G網絡建設和應用的研究文章則為零,缺乏研究。這一現象,與高校5G網絡建設和應用不足有關,對此進行分析有助于陜西高校的發展。

20230518161818258-33-aaf91.jpg

20230518161818258-23-0d563.jpg

陜西高校5G網絡建設現狀與問題

根據陜西省教育廳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陜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學校88所,是我國傳統的教育大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轉變,是陜西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向教育強省轉變,不僅僅是口號,而是要落實到教學、科研、學科、人才等方方面面,即每個方面都要有實質性的突破和成績后,最終才能匯聚提升成教育強省指標,其中,網絡技術特別是5G網絡技術的支撐作用必不可少,甚至在某個階段成為決定性力量,不容小視。從公開報道的數據來看,陜西高校參與5G網絡建設和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實際建設和使用5G網絡,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與西安移動開展5G網絡規劃建設合作并開通了陜西高校首個5G網絡、西安交通大學與陜西移動開展建設5G校園專網;另一個方面是建設實驗室或開展合作研究,如西安郵電大學與陜西聯通和中興通訊建立聯合實驗室并開通5G實驗網、西北工業大學與陜西電信和華為公司共同合作開展“5G+教育”“5G+科研”“5G+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除這兩方面外,高校更多參與的是5G網絡相關競賽活動,網絡建設方面的公開報道極少,這與5G網絡建設以三大運營商為主體,高校只是具體使用的思想有關。同時也可以看出,陜西高校在5G網絡建設中,更多是從科研角度出發,與三大運營商、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活動。但也在管理層面、實施層面、技術層面均存在重視不夠、缺少方案、支撐不足問題,影響5G網絡在陜西高校中的建設和應用。

1.管理層面對5G網絡建設和應用重視不足

這里所說的管理層面是指具有資源分配權限的高校領導層面,即高校決策層面。高校的主要職能在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基于此,高校的各項工作主要圍繞這五大職能展開。高校領導層面普遍將互聯網作為服務于這五大職能的基礎性支撐工具,5G是對當前互聯網功能的技術性擴展,其工具屬性本身并未發生變化,因此,重要性未能得到領導層的普遍認可。這一認知,是陜西高校5G網絡建設和應用數量有限的重要因素。領導層對5G網絡建設認識不足,必然導致發展戰略、規劃制定、執行實施、資金投入等方面受限,不利于5G網絡在陜西高校的建設和應用。同時,也與高校資金有限,只能將有限的資源用于學科、人才等高校建設的核心指標中的現實有關,如何將資源向5G做一定的傾斜,是管理層面需要解決的問題,歸根結底,在于認識和重視不足。正如web3.0時代不是web2.0和web1.0時代的簡單疊加和擴充,而是深入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使人們生活更為便捷,更使得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經濟成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刻影響了社會發展,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經濟形式因此得到了變革,誕生了不同于重工業時期的另類經濟巨頭,甚至擊敗了傳統經濟模式。同樣,5G網絡并不僅僅是對當前網絡的技術性擴展,其高速率、低時延等特點,使得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會有極廣泛的應用場景,這些是高校交叉學科產生和發展的潛在增長點,就如5G加汽車產生無人駕駛汽車、5G加機器人產生無人機甚至戰士,行業因此發生地震性變革。那么,5G加高等教育理應會產生更為深層次和更為深遠的影響,因此,在陜西高校大力實施5G建設和應用是發展的必然選擇,這一機遇越早抓住越有利于高校自身的發展和實力提升。

2.實施層面缺少5G網絡相應的建設方案

這里所說的實施層面是指高校自設二級部門管理層。實施層面缺少相應的建設方案,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由于管理層面對建設和應用重視不足,思路傳遞到實施層面,工作的條框性自然就會使實施層面缺乏相關工作的研究和建設方案,即實施層面是以管理層面的要求來推動工作,如果一項工作管理層面不重視,實施層面就很難開展。二是因為實施層面領導層思路不夠開放,高校信息化過程正在逐年加速,各種新的技術和應用層出不窮;在這些眾多技術和應用中,哪些是對信息化發展和科研工作起決定性作用,需要實施層面做出判斷并組織實施,但由于思維和工作慣性,做出正確的決斷并非易事,往往是基于現有工作做微量創新即會取得業績,建設5G網絡和應用則類似于零基礎工作,不一定立即見到成效,實施層面領導層的推動力自然就會減弱。三是轉型困難,實施層面要部署5G網絡,要綜合考慮對現有多種資源進行一定的融合,包括基礎網絡融合、云網融合、應用融合等多個方面,這些融合在經費成本、時間成本、人力成本、機會成本上是否具備建設和轉型價值,需要考慮。只有當建設5G網絡帶來的收益能夠彌補以上成本時,才會被納入實施層面考慮,但當前5G建設的價值是要對當前基礎網絡進行部分轉型,其價值尚未得到一致認可。

3.技術和科研層面知識和業務支撐不足

這里所說的技術層面是指高校信息技術部門具體技術執行人員,主要包括信息部門技術人員和部分科研人員。管理層面的戰略和實施層面的規劃,需要技術和科研層面具體執行,對執行支撐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技術方面,當前陜西高校的網絡基礎架構以傳統以太網為主,光網結構較少,5G網絡融合更少,這就造成高校信息技術部門的技術人員對傳統維護更為熟練,對光網、5G網絡的熟悉程度較低,具體著手實施的技術能力不夠成熟和全面,相關知識匱乏,對5G業務的底層支撐不足。缺少實踐和具體操作,導致對5G網絡不熟悉,造成技術抵觸心理,不利于5G網絡建設。另一個方面是科研方面,科學研究是陜西高校融入地方經濟服務社會發展提升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點,5G網絡應用研究是科研業務有效增長點,也是形成交叉學科的可能點,但科研人員對5G缺乏接觸和了解,或者沒有5G研究需要的基礎基站設施,自然就難以形成科研成果。根據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互聯網產品的產生和壯大以企業需求驅動為主,即企業的需求推動了技術革新,這也是國家重視產學研融合、陜西提出秦創原的根本原因,5G網絡的建設更多的是停留在基站硬件建設,軟件應用和創新比較缺乏,這與建設和科研支撐不足有一定關系,陜西高校應在技術和科研層面發力,提高5G建設和應用力度。

陜西高校5G網絡建設對策建議

為了建設好和應用好陜西高校5G網絡,實現技術和科研上的突破,引領相關學科發展和科研項目落地,需要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1.建立相關專門委員會統籌戰略規劃

任何創新性工作的推進,都需要管理層面統一研究戰略,通過戰略推動實施層面建立規劃,5G網絡建設同樣如此。陜西高校要推動5G網絡建設和應用,需要在教育管理部門或者高校校級管理層面建立5G建設和應用的專門委員會,通過管理層面統一認識和思想、教學科研管理全校聯動才能做好5G網絡建設。特別是在統一認識上來看,5G網絡建設和應用對于交叉學科發展具有較大的潛在增長點,是陜西高校與自身某個或某些特色專業領域結合之后能夠產生超越其他高校的跨越點,只有充分認識到5G網絡建設對高校學科的重大影響,才能促使管理層面推動發展,成立專門委員會是重要舉措,能將分散的二級部門統籌起來總體實施推進5G網絡建設和應用,更能將學校戰略方向最大程度統一起來,共同向正確的5G網絡建設和研發方向前進。

2.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對5G網絡認識

前述的重視不足、思路不夠開放、技術和科研支撐不足等問題,歸根結底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對5G網絡能夠帶來的戰略和跨越增長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如果管理層面、實施層面、技術和科研層面能充分認識到5G網絡對創新性帶來的跨越作用,自然能夠激勵各個層面的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共同為5G網絡建設出力,因此要加強宣傳教育。宣傳教育可以通過兩個方面進行。一個方面是宏觀層面宣傳5G網絡的重要作用以及對社會方方面面帶來的積極影響,讓陜西高校各個層面對5G網絡有宏觀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讓管理層面在諸多工作中加強對5G網絡的印象和重要性認知,以便在委員會工作決策中做出符合高校實際的正確決定,同時推動實施層面的工作。另一個方面是微觀層面宣傳5G將在科學研究方面可能帶來的新研究方向,這需要實施層面發掘出5G在國際國內的研究和應用案例,持續宣傳,逐步增強科學研究人員對5G研究前景的期待和熱情。通過這兩方面調動管理層面、實施層面以及技術和科研層面的積極性,5G才能在陜西高校徹底發揮作用。

3.重點推動某項5G網絡應用以帶動技術和科研進步

任何技術的應用,多是在宏觀層面理論基礎上針對某一點展開研究,從而取得突破性或創新性進展,最終應用于實踐,實現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5G網絡的發展同樣如此,陜西高校應鼓勵科研人員在5G網絡建設和應用上開展創新性研究,獲得創新性成果,帶動學校和學科發展,同時以科研反哺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實現學校整體競爭力的提升。這些研究,可以從小的應用場景和小的創新點切入,實現以點帶面的連鎖成果效應。特別是陜西高校各有學科和專業特色,將5G網絡和自身專業特色相結合,必然會形成獨特的成果。如5G和醫學結合產生遠程手術、5G和礦業結合產生遠程探測、5G和輕工結合形成智能穿戴設備等,都是陜西高校可以著手進行研究的領域,高校發展自然會推動陜西高等教育形成由大到強的轉變。

結  語

總之,5G網絡對社會發展會帶來深遠影響,但陜西高校目前在管理層面、實施層面、技術層面均存在重視不夠、缺少方案、支撐不足問題,影響5G網絡在陜西高校中的建設和應用。對此,陜西高校應通過建立相關專門委員會統籌戰略規劃、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對5G網絡認識、重點推動某項5G網絡應用以帶動技術和科研等方式來解決5G網絡建設和應用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要結合陜西高校本身的學科和專業特色,融合開展5G網絡應用研究,由此實現陜西高校在5G應用中的特色發展。

參考文獻:

[1]光明網.《“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發布:2025年基本建成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EB/OL]. https://m.gmw.cn/baijia/2021-11/17/1302682286.html,2021-11-17.

[2]工信部.2021年“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項目入圍名單公示[EB/OL].https://www.miit.gov.cn/jgsj/txs/wlfz/art/2022/art_8b3b9d29a7a742e3bb32b278acb7dc1f.html,2022-1-27.

[3]胡婷.5G時代O2O教學模式在高校影視傳媒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15):64-66.

[4]劉天琦,喬鵬程.5G時代高校會計教育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J].甘肅高師學報,2022,27(2):94-99.

[5]智晶晶.5G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學報,2022,24(2):75-77.

[6]譚琳,熊斌,高春艷.5G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路徑探析[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33(2):18-26.

[7]李安裕.5G環境下高校移動圖書館知識生態系統服務模型構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8):11-17.

[8]王云弟,王文韜,謝陽群,等.融合5G的高校圖書館智慧學習服務體系構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2):85-90.

[9]劉瞻.5G視角下應用型高校圖書館的變革[J].黑河學院學報,2022,13(8):48-50.

[10]張加豪.5G+技術下高校智慧圖書館空間智能化探析[J].科技視界,2022(23):60-62.

[11]彭迪,豐丙金.基于5G的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2,39(19):27-30.

(雒艷:西安中興新軟件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