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日記 | 在細節中感受腳踏實地的教育
作者:陜西教育·高教 陳棟
發布時間:2023-05-16 10:50:0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岐山縣地處陜西關中西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素有“文武圣地”“周公故里”“禮儀之鄉”的美譽。
豐厚的文化遺產是先人對岐山這片熱土的慷慨饋贈,在現代的城市建設中,到處都融入著歷史的印記,每一處細節都體現著當地人將周禮文化刻入了骨血和日常生活。
因這幾年我的工作重點在教育理論方面,而今年以來又以高等教育為主,并于4月底已前往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深入學習,所以在陜西教育·綜合編輯部主任魯維娜與我一起前往岐山時,其實我的內心想法是配合魯主任做好工作就行,但真的來到這里,看到基層學校的領導和教師為了當地的孩子所做的努力,卻無法不動容。
多年來,我數次前往寶雞市路過岐山縣,卻是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5月10日,受連續陰雨天氣的影響,那天的岐山很冷,在結束了蔡家坡高級中學的基層學習后,我和魯主任來到了岐山縣中心小學。這所小學真大。這是我看到這所學校的第一印象。岐山縣中心小學占地99畝,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在讀學生2843人。而這所學校的一處處細節,對學生的用心,卻是真正打動我的地方。
岐山縣中心小學學生大課間后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學校的校徽是我自己設計的”,岐山縣中心小學書記張剛向我們介紹了校徽的設計理念。標識以“中”為中心意圖,取“中心小學”之意,利用草書“中”字變形而來,其中“藍色橢圓一筆”象征優質、良好的教育環境;其中“紅、綠、黃合成的船帆”象征學校、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下方“藍色紙條”是翻開的書本,是浩瀚的海洋,也是高飛的鴻雁,寓意學校、學生和教師廣袤無垠的發展前景。標識整體呈向右和向上的姿態,如一艘勇往直前、乘風破浪的帆船,象征著學校、學生、教師蓬勃發展,教育事業蒸蒸日上。這體現了校領導對學校未來發展的信心。
岐山縣中心小學校徽
為了鼓勵學生,學校專門設計了“三星徽章”,分別為“文明有禮之星”“健康衛生之星”“安全守紀之星”,每班由教師根據學生日常表現進行評選,徽章醒目可愛,獲得徽章的孩子可以保留,我在想,在六年小學時光集齊三枚徽章,這對于孩子來說應該充滿動力吧。通過這樣生動活潑、符合學生心理的活動形式,對于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了靈活卻十分有效的管理。
岐山縣中心小學“三星徽章”
校園管理不僅是細枝末節,更是用心。
“安全工作不容易出亮點工作,能一直保持零底線就很好,不能打一點馬虎眼,安全就是實實在在的。”分管校園安全工作的副校長樊怡在我們想要了解校園安全工作的亮點時,認真地說出了這句話。岐山縣中心小學由于學生數量大,且學校有三個門,所以學校對學生的上學放學都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劃分。一到三年級走南門,四到六年級走西門,二到六年級乘坐公交車的學生走北門。從早晨到放學,學生兩進三出(部分學生不參與延時,下午放學離校),可想而知學校的壓力有多大,而學校的管理層和教師們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安全,每天都把這項工作做得嚴肅、認真、謹慎。
學校的疏散演練圖非常有特色,因學校有四棟教學樓,所以疏散演練和學生平時上下學的路線是完全一致的,就是為了學生便于學生記憶,如有突發情況學生可以快速撤離。
“我們在每個班級門口都裝了‘宣泄箱’,學生如果有什么心事可以寫紙條投進信箱中,信箱沒有寫名字,由每個班級自己取,有叫心語箱的也有叫悄悄話信箱的。”在心理健康方面,樊怡也在細節上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岐山縣中心小薛留守兒童、隨父母務工就讀的孩子比例較大,并且有單親家庭的孩子,為了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教師一周開箱一次,及時安撫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岐山縣中心小學文化走廊
為了提高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開設了校級名師工作室,讓更多的教師可以參與進來,共同進步。數學教師惠曉娥作為其中一個工作室的負責人和我們談了她對于未來的想法:“我希望在未來可以帶著我們的教師走得更遠,走出去。”第一步是“走下去”。作為縣城學校,學生享受的資源比農村的孩子要多,惠老師希望可以帶著老師們去農村送教,讓農村學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更多的資源。第二步是“走上去”,要多外出學習,讓所有的老師學習、成長。惠老師眼中帶著光,告訴我們“只要心中有愛,所有的夢都會實現”。
縮小縣城學校和城市學校的質量差距,是校長馬楠對于未來最大的希望。馬楠說:“我希望讓學生真正地、實實在在地學到一些知識”。
這一個個細節,勝過花哨的言語;這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讓我看到了每一個人對于教育的尊重,對于孩子的滿滿的愛和希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