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文化自信教育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作者:曹建輝
發布時間:2023-05-11 11:22:41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底蘊豐厚,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高中語文教育是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新時代要堅持文化自信教育,學習和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高中語文教材選編的詩詞曲賦和古代散文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實施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載體。作為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借助語文課堂,加強學生文化自信,采取多種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走進傳統文化,真正承擔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在學校營造濃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是不斷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有效途徑。通過在校園張貼古代先賢的經典語錄、反映傳統孝道的二十四孝圖,播放古典樂器演奏的經典曲目,以社團的形式開展古典詩詞朗誦和表演活動,邀請名師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講座等,形成濃厚的教育氛圍,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材是最好的范本,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新教材的編排很好地貫徹了“三維目標”,加大了傳統文化名著名篇的占比,特別是“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等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有效的平臺。比如高二教材精選的《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前七節抒懷,傾訴了屈原對家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現出屈原遭逢災厄也絕不向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后六節通過寫自己追求理想失敗后欲以身殉國,表達出他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再比如蘇軾的《定風波》,這是他被貶黃州后所作的一首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了詩人曠達超脫的胸襟,學生通過誦讀體會作者在種種打擊和困難面前不氣餒、不退縮,泰然處之、樂觀豁達的心境。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懈努力。還有許多經典古詩詞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優秀的傳統文化,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古詩詞教學的育人作用,讓學生在古詩詞中醞釀文學的素養和情懷,不斷開闊文化視野,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要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既要注重課堂內,也要拓展教學到課堂外,豐富教學形式,采取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一是舉辦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書法比賽、傳統故事大講堂等,讓學生親身參與,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或者模仿電視熱門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的形式,通過競賽,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二是利用傳統節日進行教育,如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傳統節日實踐,充分挖掘節日內涵,體驗傳統節日氛圍,增強民族自信。三是組織學生觀看名家講壇等,如《百家講壇》,通過電視節目,學生能夠了解每一個朝代的興衰史,知道國家興盛和衰敗的原因等。在這些經典課外活動中,學生能逐漸懂得榮辱興盛,知道禮義廉恥,明白奮發圖強,從而形成向心力。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沿陣地,教師要時刻保持其先進性,始終堅持文化自信的教學導向,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成分,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教導學生爭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合陽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