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長長短短的數個隧道,一抬頭便能看到碧空如洗的天空,一卷一卷的白云也沒能遮住的燦爛陽光似乎一下就掃去了沉積在骨頭的由連日陰雨帶來的潮濕。

img1

img2

此行我們的目的地是商洛市丹鳳縣,丹鳳縣思源實驗學校是全縣規模最大的初中寄宿制學校,設36個教學班,共計1881名學生,教職工147人。剛邁入校門,我便被教學樓上懸掛的一張巨幅笑臉照吸引。照片中有許多燦爛的笑臉,他們中有學校2015年建校時的第一屆學生,有至今依然在工作崗位上堅持奉獻的老師,有每天為師生們準備熱騰騰飯菜的炊事員,有看起來十分嚴肅的保安師傅……笑容的點綴讓原本嚴肅的校園氛圍鮮活不少。

與當地其他學校不同的是,思源實驗學校的生源多為農村,極少一部分家在縣城的孩子有家人的陪伴和照顧,因此這里的學生大都住宿,周日下午17:00入校,周五下午15:30離校。初入學時,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和地域條件限制,許多學生無論是自身表現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不足。但正如學校“潤育能力,培養習慣,發展個性,奠基未來”的教學宗旨,除了完成各學科知識的學習,老師也會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心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校教務處主任李霞老師表示:“新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都有很大的變化,畢業發展得也不錯。”

在校期間,學生們的每一天都按照作息時間表被嚴格精準地分配至教室、食堂、宿舍和操場等區域。相對的,老師的一天也被分割成漫長而零散的碎片。5月9日清晨,我們在教學樓下與九年級一班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高雪瑜老師匯合,成為了她的一日“左右護法”,也第一視角看到了教師繁瑣的工作中的更多細節。

與七、八年級不同,距離中考僅剩39天的九年級學生不再需要參與早操,他們的一天由晨讀和和晨會開啟。身為班主任的高老師早早站在班級門口,監督晨讀秩序、關注學生考勤狀況。晨讀后,高老師有兩節課,已經進入中考二輪復習的學生們抓緊時間跟隨老師的思維查漏補缺,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img3

經過一個早晨的學習,學校的廣播12:00準時響起。學生們按照部署規劃,以路隊的形式各年級分批次前往食堂用餐,不僅座位固定,甚至哪個班去哪個窗口打飯都有提前劃分好的位置。學校之所以有如此規定,不僅是為了提高用餐效率,更重要的是人流分散后能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學生們三餐都在學校進行,食堂的品質直接關乎他們的成長。關于這一點,李濤校長十分有自信:“我們學校的食堂好吃在縣里都很出名,每天三餐都嚴格執行營養改善計劃,每周的菜都不重樣,而且食堂是學校自主經營的,學生們就餐還有補貼,花不了多少錢。”

午餐后,由于當日高雪瑜老師還需要值班,于是我們跟著她的步伐前往了女生宿舍,檢查學生午休狀況。宿舍里是常見的八人間上下床,按照班級分配的宿舍外貼著成員的照片、姓名和聯系方式,照片上的面容看起來是那么稚嫩,不難想象她們剛離開父母時的住宿生活對自己和老師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

從宿舍出來時鐘早已過了13:00,短暫休息后,高老師的下午又在14:00準時開始,批改作業、備課、處理其他班務,按照課表前往對應班級上晚自習,直至21:00晚自習結束的鈴聲響起,她忙碌充實的工作才宣告結束。

img4

學校里的時光簡單而純粹,是被啁啾鳥鳴喚醒的清晨,是被劃分為數個40分鐘和10分鐘的日出日落,是夜晚“丁零零”響起的鈴聲提示著大家:該睡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