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避免應試化、短視化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雙減”政策的出臺,將著力點放在課堂教學與作業管理上,使學生從沉重的課外負擔中解放了出來。在總體教學有限的情況下,在減負的同時要做到教與學的質量不減,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應是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對新時代教學要求的理解,筆者認為“減負增效”的課堂教與學應做到以下幾點:

教師要轉變思想換腦筋,明確為誰教。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我們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的是愛黨愛國,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因此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教師要執著熱愛教育事業,明確做什么。要將“四有好教師”標準銘記于心,做好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格的工作。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在平凡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要精準研究和落實課程標準,明確怎么教。強化教師自身本領,變“教師”為“教練”。基于規定的各學科教學時間安排,著力研學本領,吃透新課標,掌握新技術,明確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高校選拔什么樣的人。作為教師首先要深研課標和教材,理解學科單元的素養導向和學習目標,了解課程設計、教材編寫的思路,再根據文本內容安排課時,確定重點、難點,整合大單元教學。

精心備好每一堂課是前提,要將教案變為助學案。在確定上述問題后,采取先優選素材按課時自行備課,經教研組集體商議,借助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打磨備課后,再經個人修改完善備課相結合的辦法,并注重教學后的添加、刪減、反思,達到所備教案既精又優。

精心講好每一堂課是關鍵,教師要著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是落實“雙減”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在備好課的前提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思路清晰、語言流暢,注重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學科思維,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在課堂內學懂、學會,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提升學習能力和素養。

精心評價每一環節是重點,要善于激發學生內驅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評價不是對結果簡單的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學生思維的點撥和具體過程的指導、分析。在課堂上讓學生回答的問題,教師一定要用真情去評價。回答得對,對在哪里?理由何在?回答錯誤,錯在哪里?原因何在等。作業設計要恰當,既要控制量更要注重質,要依托現實素材背景,將基礎問題生活化,根據學情進行梯度布設,既考慮普遍性又考慮優等生,可適量設計延展性作業。作業批改詳批詳改,對回答得好、寫得好、思路妙的答題進行表揚,對優美的語句多加批注,對答錯的地方進行點撥,讓學生形成黑筆答題紅筆糾錯的習慣,通過這樣的評價過程引導學生“由解題到解決問題”“由做題到做人做事”。

落實“五育”并舉,讓學生學得實在。根據不同學段要求,采取不同措施。強化學科實踐,注重“做中學”,引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將前人總結的書本內容,拿過來放進自己的大腦,消化吸收,把課程目標轉化成單元目標、課時目標,創新改造,為己所用,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達到學習的目的。

指導家長理性看待成績,注重學生身心健康。遵循育人規律,克服片面“唯分數”“唯升學”的評價,克服教育功利化、短視化現象,多角度評價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樹立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正向鼓勵,讓學生擁有積極、健康、陽光的心態。

總之,學校要緊扣課標,明確導向,筑起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教育的育人機制。教師要督促學生提高聽課質量,抓住有效的時間學習,實現科學學習、全面發展、高質量成長。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漢中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