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四個聚焦”推動中小學“三個課堂”提質增效
作者:許啟軍
發布時間:2023-05-10 09:28:45 來源:石泉縣電教中心
為深入貫徹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以及全省中小學“三個課堂”現場推進會精神,推動教育評價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努力構建“學科+”教育新生態,日前,石泉縣出臺了《全面加強中小學“三個課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要圍繞“四個聚焦”持續發力,推動“三個課堂”提質增效。
聚焦關鍵能力,推動“第一課堂”提質增效。該《意見》指出,要不斷夯實教師教學能力,培育學生學習能力,凸顯課堂評價能力。持續從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訓練、有效檢測和有效延展等五個方面創新教學常規管理,大力實施“備教學評研一致性”,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范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潛能,并通過作業創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容理解、方法掌握、能力發展和習慣形成。同時,及時、適度、多元地開展評價,立足增值性評價強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聚焦各取所長,推動“第二課堂”提檔升級。該《意見》明確,要以學科單元德育目標為內容,精心設計學科第二課堂活動,將德育融合在學科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構建“學科+”綜合育人課程體系。并按照“基礎作業輔導+學校特色項目+特長素質拓展”課后服務“1+1+X”模式,豐富課后服務內容,開展學校特色社團建設,開發社團活動精品課程,確保參與學生有收獲,家長能滿意,社會能認同。同時,持續常態化開展“科技節、藝術節、勞動節、體育節、讀書節”活動,讓每個學生找到發展的生長點,力求人人出彩。
聚焦素質拓展,推動“第三課堂”提質擴量。該《意見》強調,要積極探索勞動實踐教育,務實開展研學實踐教育,因地制宜開展社會實踐。以校園、家園、田園為主要場域,探索建立中小學勞動教育清單,建構“三園聯動”“四段銜接”“五育并舉”的勞動教育“345”實踐育人機制,把研學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細化每學年各學段研學主題,融合鄉土民情、自然生態、優秀文化、革命傳統等德育要素,培育根植愛國愛家鄉、愛己會生活的時代新人。并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方向,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地域特點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真正接觸社會,感知生活、體驗生活、理解生活。
聚焦成果提煉,強化課程建設和智力支撐。該《意見》要求學校牢固樹立課程意識,做好校本課程體系規劃,積極開發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成長需要的校本課程,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提煉,形成各具特色的學校課程文化。并明確縣師訓教研中心、電教中心、體管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要常態化開展學校“三個課堂”建設的業務指導、師資培訓、成果展評等工作,在持續做好“教師領航課”“半日教研”實踐應用的基礎上,提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據介紹,為確保“三個課堂”建設縱深推進,石泉縣還將成立“三個課堂”建設專家指導組,負責過程指導、基地培育、成果提煉,并堅持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依據《石泉縣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暨年度綜合考核辦法》對學校推進“三個課堂”工作進行專項考核,結果作為示范校、基地校的評選依據,并納入學校年度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考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