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閱讀:專業發展的時代回應
作者:牛文明 馬鈺軒
發布時間:2023-05-09 09:57:29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近期一則有關閱讀的新聞引發關注:網友在“浙江省民呼我為統一平臺”留言認為,“《水滸傳》惡毒污蔑丑化女性、情節極其不合邏輯、無原則歌頌濫殺無辜、毀滅人類三觀的程度刷新了人類下限、作者心理極其陰暗變態”。該網友建議將《水滸傳》選文從教材中刪除。浙江省教研室予以回應:《水滸傳》文學價值巨大,是批判性閱讀的好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重要的不在于你“讀了什么書”,而在于你“怎樣把每本書讀好”。上述事件雖然是偶發事件,但充分反映了新時代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過程中教師需要面對的時代“閱讀難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深化全民閱讀活動作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途徑。懷進鵬部長在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教師既是“教書人”又是“讀書人”,閱讀是教師職業的要求和生存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不愛讀書的教師難以培養出愛讀書的學生,一個不會讀書的教師難以培養出會讀書的學生”。找準閱讀瓶頸,補齊發展短板成為推進教師閱讀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找瓶頸:教師閱讀的時代困境
教師閱讀的價值不言而喻,但現狀不容樂觀。媒體調查顯示:教師閱讀狀況處于中等水平。年齡在31—40歲、教齡為6—10年的青年教師基本閱讀狀況水平總體偏低,且呈現學段越高閱讀狀況總體水平越低的狀況。導致教師閱讀狀況不佳大體包括四個外部因素:
(一)事務較繁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曾印發《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減輕教師的非教育教學類工作負擔。但由于諸多現實原因,尤其是“雙減”政策落地后課后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忙碌”仍然是很多教師的工作常態。教師承擔了許多“分外”的工作,個別地方要求教師關注公眾號、網絡平臺,參與完成點贊任務,甚至極個別地方要求教師“招商引資”,占據了教師大量的工作時間,教師苦不堪言,深度閱讀很難開展。
(二)誘惑較多
隨著互聯網數字技術的發展,短視頻、公眾號、人工智能、手機閱讀已融入生活日常。當人與網絡世界連接越來越緊密時,生活就會越來越被網絡呈現出來的外部世界所占據。教師自然也不例外,不斷被互聯網呈現的“虛擬”世界誘惑。部分教師習慣于通過手機終端閱讀微博、微信相關內容,閱讀呈現出碎片化、淺表化、娛樂化等特征,導致閱讀效率不高,甚至陷入非理性閱讀,與教育需要的深度閱讀、專題閱讀背道而馳。
(三)指導較少
每位教師都或多或少有閱讀的需求與愿望,在閱讀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與問題,我們遺憾地發現,學校為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提供的閱讀指導少之又少。一方面,教師在大學期間的閱讀存在“先天不良”,師范院校對師范生的閱讀指導缺乏專業性,側重于“學科本位”,較少關注“兒童研究”“教育研究”類圖書閱讀。另一方面,從教后教師閱讀停留于“暗中摸索”狀態。書香校園建設在各地轟轟烈烈地開展,但是以獲取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為目的的專業閱讀在教師職業生活中占據的權重不足,存在不同程度的剝離。
(四)氛圍較弱
經過多年倡導與推進,“全民閱讀”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教師專業閱讀的氛圍仍顯不足:一方面,理念停留于淺嘗輒止。個別教師閱讀止于教材、教參、教輔書,認為只要能夠應付課堂教學即可;另一方面,行動停留于單兵作戰。近年來全國各地出現了“名師工作室”等多種形式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對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功不可沒。但是仔細分析,此類共同體更加側重于外顯的教學技能提升,而對于內隱的教師專業閱讀等關注不足,共同發展與協同提升的教師專業閱讀氛圍尚未形成。
二、補短板:教師高質量閱讀的路徑
(一)學會統籌:安放一張安靜書桌
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重要資源,理應成為全民閱讀的先行者。面對繁雜的事務,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首先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凸顯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將教師專業發展作為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主要抓手,為教師閱讀提供充足的保障條件。其次,教師要統籌安排時間,要將發展視為人生大事,讓專業閱讀自然而然從任務驅動轉向價值驅動,給自己的“心”安放一張書桌。
朱永新教授每天都有繁重的事務需要去處理,但他堅持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閱讀寫作,8點鐘左右去上班,每天有兩三個小時的閱讀寫作時間,數十年如一日,正如他書房的名稱“滴石齋”——鍥而不舍,滴水穿石。
(二)勇于堅守:不忘初心守正出新
教師愛讀書,學生才能愛讀書。面對讀屏時代的各種誘惑,應理性綜合看待。東方甄選主播董宇輝帶動圖書火爆銷售,證明“直播帶貨的天花板是知識和修養”。讀屏時代,電子書和紙質書并存、短視頻與深度閱讀共舞是常態。無論是電子圖書還是紙質圖書,都只不過是信息載體而已;無論是短視頻還是深度閱讀,都可以為我所用。
筆者在每天上班的地鐵上,借助手機APP迅速瀏覽當天出版的《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遇到感興趣的話題再找來紙質版細細品讀。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江夢南、劉秀祥等人物的短視頻,帶領大學生感受青春楷模、榜樣力量,進而引導學生開展深度閱讀,課程思政“潤物無聲”。
(三)強化指導: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教師的專業性愈發凸顯,教師閱讀效率提升、閱讀影響內化需要更多專業指導才能提質增效。“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需要科學設計教師閱讀路線圖,以職業發展規劃引領教師確立自身閱讀目標。結合不同學科特點、不同發展階段需求,激發閱讀熱情,讓教師在專業指導下持續成長,在成長中保持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閱讀與寫作、精讀與泛讀、集中與零散、接受與批判等相互結合,為每位教師量身打造專業閱讀方法。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通過“一書三讀”的方式指導青年教師專業閱讀,該校堅持學用結合、提倡“實用型”閱讀,要求精讀、一書多讀,為教師成長指明方向。“認識教育問題,可以讀《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認清課堂本質,可以讀《學習的本質》《讀懂課堂》;了解兒童,可以讀《兒童立場》……”有效的閱讀指導能助力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四)營造氛圍:閱讀是一件大事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營造良好氛圍才能成就教師閱讀大事。一方面,鼓勵全體參與。通過書香校園建設營造良好氛圍,通過提供閱讀材料、設計任務驅動、搭建交流平臺、展示閱讀成果等多種形式激發教師閱讀熱情,形成“學生讀書、教師引領、校長示范”的濃郁閱讀氛圍。另一方面,培養種子教師。遴選具有良好閱讀基礎、強烈閱讀意愿的教師進行全方位支持,通過經費支持、外出培訓、導師引領等多種形式培養本校推動閱讀的“種子”教師,優化學校教師閱讀生態環境。
“志無休者,雖難必易;行不止者,雖遠必臻”。教師閱讀需要慢慢“浸潤”,期待所有教師都能成為終身閱讀的實踐者與推動者,為學生蓄能,為生命燃燈。
本文系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陜西鄉村教師閱讀推進策略研究”(立項號:2022P024)、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地方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思政的改革與實踐”(編號:21BY170)、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國家級大創項目“‘鄉興師讀’交互平臺”(項目編號:202214390010)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