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的陜西咸陽,青杏掛滿枝頭。4月11日,禮泉縣實驗小學和烽火南屯學校的勞動實踐課,正在欣農興勞動教育基地如火如荼地進行:學生們三四人一組,在教官的指導下有推石碾的、駕獨輪車的、種玉米的……在一陣陣加油聲和歡呼聲中體驗著勞動的樂趣。

這是禮泉縣開展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咸陽市禮泉縣中小學在強化德育、智育的同時,著力補齊勞動教育、體藝教育短板,以“五育并舉”促高質量發展,滿足學生“上好學”的需求。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圖文.png

禮泉縣實驗小學師生在欣農興勞動教育基地體驗勞動

因地適宜開展勞動教育

在縣委縣政府的統籌規劃下,禮泉縣教育局創建了一套“縣域課程+社會實踐”勞動教育體系。據了解,縣域課程以24節氣為軸線、重要節日為軸點,以相關文化知識、情境活動為切點,涉及農業生產、手工制作、花卉栽培與管理、食品烹飪等4大類63個項目。學生們的社會實踐活動由縣職教中心和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承辦,建設了一個“以職教中心、欣農興和沃野青青基地”三部分為核心、總計3000余畝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實踐項目60多個,滿足了全縣中小學多樣化的勞動實踐需求。

E:\系統軟件\qq\599574704\FileRecv\VideoCapture_20230505-160356.jpg

禮泉縣趙鎮初中校貌(右上為勞育蔬菜大棚)

“我們不僅整合了全縣教育系統的資源,還積極開拓社會資源進行學生的勞動培養?!倍Y泉縣教育局局長趙寶泉介紹說。趙鎮初級中學聯系臨近的農業生產企業,進行校企聯合,給學生在蔬果大棚里開設了上勞動課的一片新天地。學生們憑借在縣域勞動基地里學到的種植知識和技術,嘗到了勞動收獲的喜悅,他們將自己種出來的小黃瓜、圣女果端上了家里的餐桌。

作為一個農業種植大縣,禮泉縣也嘗試用好地域資源開展勞動教育。走進叱干鎮叱干學校,遠處的蔬菜大棚和蘋果園格外顯眼,紅薯、西紅柿、蘋果各式各樣的農作物遍布在占地十余畝的勞動教育基地里?!拔覀兪且凰嚯x縣城較遠的農村學校,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引導學生掌握勞動知識和特色技能是我們探索的方向?!边掣蓪W校校長董宏剛說,基于鄉村實際,勞動課以全縣勞動教育指南內容為主,輔以技能實操,使廣大學生既掌握了種植蔬果的科學知識又學到了勞動技能。九年級學生張佳豪說:“學了這些課程,我成了疏果、修剪小行家,爸媽也覺著我勤快了……”

學校體育彰顯全員特色

“腳底下動起來!手里籃球拍起來!”禮泉縣逸夫小學的操場上,數百名學生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正練習花樣籃球,為咸陽市三大球比賽開幕式的表演作準備。作為全縣在校生人數最多的小學,逸夫小學創辦了許多頗具特色的社團小組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我們組建了籃球、乒乓球、葫蘆絲等社團,號召學生全員參與,不漏一人。”逸夫小學校長李創舉介紹說,學校把籃球定為學生全員運動項目,各學段有所側重,“1—3年級做籃球操,4—6年級開展籃球比賽,激發運動熱情,增強學生體質?!?/p>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1A9A9F9A46582FBB26D6DF3ECD4F2CED.jpg

禮泉縣逸夫小學師生練習花樣籃球

逸夫小學體育教師秋力敏告訴記者:“對于大部分學生,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人手一球、人手一技;對有特長的學生,我們會專門進行個性化引導和培養。”近幾年,這所學校在個性化培養方面已經結出了累累碩果:畢業生宋柯睿獲得了全國短道速滑青少年錦標賽的第五名、劉穎華榮獲陜西省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的第五名……學校也在2021年取得了教育部頒發的“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稱號。

為了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近年來,禮泉縣把體育納入對學校的綜合評價,構建了開足體育課時、大課間活動、陽光體育運動、學生運動會以及校園足球、籃球、羽毛球等學校體育考核指標體系;探索出了“國家課程(領導)+地方課程(傳承)+校本課程(特色)”的校本化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建設起“健康知識+基礎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此外,禮泉縣還以健康運動為引領,建立了長效的學生體育作業質量評價機制,完善了體育教師崗位評價和學校體育教育督導機制。如今,全縣共組建了100余個特色社團,覆蓋學生3.3萬余人,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和有需求學生的“兩個全覆蓋”。

讓美的教育浸潤師生心田

走進禮泉縣實驗小學,薔薇、櫻花和國槐交相輝映,校園處處有風景?!靶新冯y,多歧路,今安在,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苯虒W樓里,美文誦讀聲此起彼伏。近年來,實驗小學從環境育人、活動育人、教學育人入手,全方位做好校園美育工作,讓美的教育浸潤師生心靈。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B5811343C438936FC2A0194691C66123 (1).jpg

禮泉縣實驗小學師生美文誦讀展示

從一年級新生入校起,實驗小學采用“班級主題社團+學校特色社團”的模式,分班開設特色社團,定期舉辦讀書、朗誦等活動,將傳統文化之美融入日?;顒又小榘l掘學生的藝術潛力,該校定期舉辦校內繪畫比賽和手抄報展示活動,引導他們用畫筆描繪身邊的美好生活。

實驗小學的做法是禮泉縣提升美育水平的一個寫照。近年來,禮泉縣各類學校從環境美育、文化美育、實踐美育等多方面入手,深入開展校園美育工作,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家庭美育相互聯系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育體系,縮小了城鄉、區域和校際間藝術教育發展的差距,促進了全縣美育資源共享和美育水平的提升。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EC8590F762739391AE8157EC40562E1B.jpg

禮泉縣西張堡鎮初級中學書法課

“書法里的弧度跟數學的圓弧概念很相近,但輕入筆是要領……”西張堡鎮初級中學教室里,專職書法教師劉彩虹對學生臨摹的字帖進行指導。為了提升美育教學水平,該校將傳統文化課程穿插到日常教學之中,在七八年級重點打造了書法和閱讀特色課程,書法由學校社團指導教師自制書法字帖供學生臨摹研習,閱讀則由各班語文教師兼職閱讀領航員。此外,該校還積極聯系縣域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展示活動。得益于“特色課程+興趣活動”培養模式,西張堡初中先后有多名學生在市縣級書畫比賽中獲獎。

作為一所鄉鎮初中,西張堡初中還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借助“小桔燈公益項目”,學校開設了心理輔導室,對有需求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情緒疏導;通過開展法制進校園、全員學雷鋒以及校領導帶頭上思政課、思政課教師大練兵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日常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