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飛行器主題下幼兒園STEAM課程設計的思與行
作者:■文/武叢玲 羅 喆
發布時間:2023-05-06 10:55:21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近年來,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STEAM教育理念廣泛運用,其學科融合性、體驗性、趣味性、情境性、合作性、人文性等核心特征在本質上與學前教育是貼合的,培養創造型人才也是國家社會所需要的。作為幼兒教育者的我們,應順應目前幼兒園課程建設發展的大方向,將目光聚焦于STEAM課程設計的實踐操作層面,探尋STEAM教育在學前領域落地生根的設計路徑。本文將以航空飛行器主題為例,從軟硬件打造出發,探尋課程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分享幼兒園STEAM課程設計的策略方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兒童發展的整體性,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STEAM 教育將探究及學習安排在真實情境之中,幼兒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理解、掌握相對抽象的概念性、原理性知識內容,并在大量的合作機會中提升相關能力。不論是理念方式還是培養目標,STEAM教育都與以問題為導向、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教育本質是一致的。筆者所在幼兒園于2019年被評為陜西省STEAM教育種子學校,我們圍繞“幼兒園開展STEAM教育的課程建設和方法探索”的核心內容開展研修探究。同時,依托幼兒園地域和家長資源優勢,于2020年成功立項陜西省級STEAM教育專項課題“航空飛行器主題下幼兒園STEAM課程設計的實踐研究”,且思且研,且行且探。
一、軟硬件打造,奠定幼兒園STEAM課程設計的基礎
(一)創設STEAM教育空間環境
首先,創設STEAM公共環境。我們積極打造蘊含“自由、發現、創造”的互動性環境,如能夠感知操作的主題墻、隨處可見的涂鴉墻等,滿足幼兒即時創造的需求。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情況,我們開發了星球探索區、戶外建構區、模擬交通區等大型活動場地,豐富的游戲內容及多樣的玩法,讓幼兒在感知、探索中發現科學世界的秘密,為航空飛行器主題下開展STEAM教育奠定公共環境基礎。
其次,創設STEAM部室空間。打造航空飛行器特色的科學發現室,投放不同類型的飛行器模型,提供樂高積木、吸管、冰棒棍、棉簽、別針、泡泡泥等充足豐富的建構材料;打造發展幼兒空間設計、數學測量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美工室、木工坊,根據航空飛行器活動主題投入木片、木塊、木棍、刨花等原始材料和可供鉆刨鋸削的操作工具、機器,培養幼兒的STEAM綜合素養。
最后,創設STEAM班級學習中心。專設STEAM區域以擴大活動空間,投放航空飛行器書籍、操作材料等,陳列幼兒作品。打造班級STEAM活動主題墻,幼兒通過記錄板和人手一冊的記錄單,隨時將萌生的問題、活動過程和創意靈感留存。同時鏈接美工區、表演區、角色區等區域,利用班級一切可利用的環境供幼兒發現探索,在班級內營造濃濃的STEAM探究氛圍。此外,幼兒園無線網絡實行全覆蓋,每班配備筆記本電腦和智能一體機,便于教師隨時下載所需課程資源,為幼兒泛在、靈活的學習方式提供有效支持。
(二)建立STEAM課程資源庫
充分挖掘并整合利用各類資源,豐富航空飛行器主題下的STEAM教育課程內容。
1.人力資源,如專家、教師、幼兒、家長的經驗及專業背景。我們充分發揮家長資源優勢,定期邀請家長進課堂為幼兒、教師進行航空飛行器專業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并提供書籍、模型、參觀場館等各類資源。
2.物質資源,如購買或讓家長提供STEAM教育及航空飛行器的書籍、模型玩具,添置幼兒操作材料包、錄課軟件等。
3.文化資源,如航空科技館、飛機發動機博物館等,在社區周邊乃至全市范圍內,提供實地參觀的航空飛行器相關場所。
4.電子資源,如相關專業知識視頻、電子書、網站等,建立共享資源庫。
(三)培養擁有STEAM教育理念的師資隊伍
要想STEAM教育落地生根,首先應從源頭對教師進行理念的更新。我們積極搜尋相關教育書籍、線上視頻等資源進行學習,外派種子教師和實驗班骨干教師參加培訓,訓后將所學、所思與大家分享交流。在思維的碰撞中將STEAM與本園實際相結合,進行嘗試探索。持續不斷的反思總結,是探索課程建設的不竭動力。我們通過專家指導、主題式教研、同行交流、成果分享等多種形式,審議監測、梳理提煉、反饋改進,不斷推動教師提升STEAM教育的主動性、反思性、創造性的思維和能力。
二、構建“幼兒—教師—家長”三位一體學習共同體
在STEAM課程設計之初,先要構建起“幼兒—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學習共同體。
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都應充分相信幼兒發現問題和主動探究的意愿和能力,尊重并保證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結合幼兒年齡特點,順應幼兒問題點、興趣點和需求點持續生成STEAM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幼兒也在體驗與成長中,給予教師課程設計的反饋,在與家長的共同參與中不斷發展。
同時,教師要將STEAM教育理念傳遞給家長,獲取家長的信任、認可與充分的支持。在課程進行的各個環節都有著家長積極參與的身影,如前期主題內容審議時,邀請家長共同研討給予航空器專業的指導,過程實施中定期邀請專業的家長,面向幼兒進行航空知識微講堂、航模展、親子活動等,面向教師進行座談、一對一咨詢等以彌補航空器相關技術的空白,將專業的航空器知識傳授給師生。家長也積極為STEAM課程提供書籍、航模、參觀場地等物質文化資源,家園統一教育理念,在不斷溝通中達成教育共識,實施統一的教育行為,共同成為推動幼兒成長的主體。
此外,在課程評價中也應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的監控作用,通過觀察、調查,從幼兒、教師、家長三方面監測課程設計情況,檢測課程開展成效,及時反饋調整,不斷改進提升。
三、形成“六步驟”的幼兒園STEAM課程設計路徑
良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端,雖然STEAM課程中具體的設計是以生為主,但有準備的預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幼兒身心仍處于初步發展水平的學齡前階段。每個主題的初始活動從幼兒的興趣點切入進行預設,從預設引發幼兒的問題,生成新的活動以推動后續課程深入開展。因此,我們秉承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鷹架”的理念梳理出幼兒園STEAM課程的“六步驟”設計路徑,下面以中班航空飛行器主題STEAM活動“水上飛機大探秘”為例進行具體闡釋。
STEP 1:前期調研,經驗準備——為STEAM主題來源奠定基礎。
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幼兒的問題點、興趣點,把握活動開展的契機。在具體活動實施前,教師向家長發放調查問卷,以期了解幼兒對某一種航空器的已有經驗,以及家長能夠提供的相關資源,為后續環境的打造和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依據。
如“水上飛機大探秘”主題來源:在一天離園時,有一個孩子突然喊:“快看天上那是什么?”孩子們全部被天上白白的線吸引了,有的孩子說:“這是火箭。”“不對,應該是噴氣式戰斗機吧!”“好像彩虹啊!”……從孩子們的聊天中,我們發現他們對飛機很感興趣,同時也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于是我們抓住契機,把握當下的興趣點,和孩子們一起開展了關于飛機的系列活動。
STEP 2:環境支持,激發興趣——明確STEAM主題目標和環境創設的方向。
從S、T、E、A、M方面確定活動目標,體現多領域的融合發展。
“水上飛機大探秘”主題目標:S—知道水上飛機浮在水面上的知識,了解物體的沉浮和浮力大小;T—能利用不同的粘連工具,幫助改造水上飛機;E—繪制改造設計圖,并根據設計圖進行改造制作;A—自主繪制設計圖,并在活動中將自己的發現、問題及活動過程用繪畫的方式記錄;M—通過比較測量,知道物體浮力的大小和飛機各部分的大小比例。
在環境創設上,STEAM學習中心作為課程開展的主陣地,教師要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著力打造能夠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和發現問題的環境。在活動區域展示航空器外形、內部構造、適用場景的繪本、圖片、視頻、模型等,激發幼兒主動進行提問。主題墻上呈現幼兒見過的飛行器圖片、想知道的問題表征以及教師針對幼兒困惑呈現的科普小知識等,并記錄幼兒的探究過程。
在材料投放上,除了基礎的紙張、剪刀、膠棒、畫筆等操作材料和尺子、放大鏡、溫度計、天平等技術工具外,任務卡和記錄單的科學設計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幼兒是利用圖形和符號來表征世界的,且思想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任務卡和記錄單上不僅要有姓名、年齡、班級、活動主題、使用材料、問題記錄、解決方法、我的發現、成品記錄等內容,還應添加解釋說明欄,在活動后及時詢問幼兒對圖形的理解,幫助他們進行文字記錄,便于我們分析評價。
STEP 3:初探結構,萌發思考——初擬主題網絡,預設航空飛行器主題下STEAM探究活動。
活動開展前預設主題網絡圖,并隨著活動的持續開展,根據幼兒發現新的問題生成新的活動,最終形成完整的網絡圖。
“水上飛機大探秘”STEAM主題網絡圖
幼兒在充分的航空器STEAM教育環境中自主或合作調研,獲得對航空器外觀形狀、內部構造等初步認知。在與同伴、教師、家長的交流共享中萌發思考,提出問題。在分享各自感興趣的航空器之后,幼兒對水上飛機為什么能在水里浮起來、如何起飛、承載量等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提出了諸多問題希望能深入探究下去。
STEP 4:自主設計,嘗試制作——完善預設的航空飛行器STEAM主題活動。
在航空飛行器主題下STEAM活動過程的設計中,我們以幼兒的問題為導向,呈現教師支持幼兒實際探究的全過程,包括經驗鋪墊、組建團隊、發現問題、調研實踐、得出結論、收獲成長等環節。
在記錄單的運用上,教師應在提供記錄單或引導幼兒自主設計時講解清楚作用、使用方法及具體記錄方法等。記錄單的設計可以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能力的增強,從“以教師提供為主”變為“以幼兒設計為主”。
STEP 5:補充材料,深化探索——激活生成航空飛行器STEAM活動,進一步豐富STEAM主題網絡。
一個主題的STEAM活動,往往由多個問題解決后才得以完成。為保證幼兒的深度學習,在一個問題解決后,教師應及時補充材料以推動幼兒產生新的問題,促進新的探索。如在“水上飛機大探秘”活動中,幼兒對浮板的材料有了結論后,發現不同重量的飛機所需的浮板材料和數量是不一樣的,同時又產生了“如何將浮板材料固定在飛機上”“如何保證水上飛機的穩定性”等新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及時補充材料,支持幼兒完成后續的制造。活動的全過程會由師幼一起展示在主題墻上,如幼兒的提問、調查、設計、操作步驟圖、實踐現場、驚喜發現等,以讓幼兒看到自己的成長。
第四步和第五步是課程設計的核心環節,是在反復迭代中不斷完善活動主體過程的環節。我們構建了思維型教學模型,在激發幼兒學習動機后,問題引領下形成認知沖突和社會建構,教師與幼兒充分對話互動,幼兒與幼兒積極協同合作,引導幼兒運用元認知進行思維的反思,自主監控調節行動,自主建構知識、習得方法、發展能力,形成“研討—設計—制作—調試—改進—再設計制作”的螺旋上升過程,最后實現應用的跨區域和跨領域遷移。
STEP 6:分享經驗,成果展現——總結反思以便更好地開啟下一個航空器STEAM主題活動。
每個主題的子問題解決后,在班級內開展分享會,幼兒就自己的解決方法進行講解分享,豐富認知和技能的積累。每個STEAM主題探究結束后,開展成果匯報會,展示航空飛行器作品,邀請家長共同見證幼兒的成長。鼓勵幼兒積極展現自己的成果,在獲得滿滿成就感的基礎上,激活幼兒自主發展的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主動建構認知模型,習得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研素養。
同時,教師在每次航空飛行器主題的STEAM活動結束后,運用回溯性教案和課堂實錄,重新審視STEAM活動的開展情況。在課題組的交流研討中,對課程本身價值進行審議,對幼兒及自身的成長進行評價判斷,為活動的改良及后續的推進奠定基礎。
一次次的研討,一遍遍的嘗試,一個個的問題,一項項的解決。整個研究過程也是教師對STEAM教育本身的探秘過程,我們要不斷抽絲剝繭,尋求STEAM本質,力求走出一條適合幼兒園STEAM教育課程的建設之路。
作者單位 西安市未央區西航天鼎保育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