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自主游戲,實現游戲課程化的有效途徑
作者:■文/武小琰
發布時間:2023-05-06 10:52:19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價值”。只有保證幼兒的游戲權利,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的內容,才能使幼兒獲得滿足和發展。因此,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追尋游戲精神,推行自主游戲,在課程游戲化的基礎上,開啟探究游戲課程化的本真之路是必然走向。
自主游戲即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活動過程。自主游戲的開展,體現了課程的變革。但自主游戲的推行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教師需要結合幼兒園實際有計劃地逐步開展。戶外自主游戲雖然沒有特定的發展指向,但是在幼兒個性發展、體能鍛煉中卻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诖耍覉@設計了“推行戶外、改善室內”的自主游戲實施路徑。
一、強化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將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進行一場真游戲的革命,是自主游戲推行的前提,是我們苦苦追尋的學前教育的真諦。放手游戲,從園長到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有能力的學習者。教師不改變習慣性的高控行為,真游戲就無法實施;園長觀念不改變,就無法推進游戲改革。為此,我園通過“自主游戲研究中心”特聘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師集中學習、提高認識。
二、調整一日活動,保證自主游戲時間
合理安排自主游戲的時間與空間,是保障自主游戲正常開展的基礎。在自主游戲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必須結合園所實際情況對時間、空間的安排進行專題研究。
首先,調整一日生活時間安排,保證自主游戲的開展有充足時間。分析影響自主游戲開展的現實問題:(1)集體教學活動常采用“一刀切”,兼顧不到個別幼兒存在的問題,不利于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先前一日的活動安排中,集體活動數量過多。(2)幼兒園一日生活碎片化現象較為嚴重,一日生活的各環節過于分明,導致孩子集中游戲的時間過少,也不利于自主游戲的開展。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先縮減了集體教學活動時間,如大中小三個年級每天上午均設置一節集體活動,其余時間集中進行戶外自主游戲,下午除去午間操和傳統游戲的時間,均設置為室內區域自主游戲時間。在進餐環節嘗試“一餐兩點”由幼兒自主完成,教師盡量減少干預,支持幼兒制訂的規則,以提升幼兒的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自主游戲的開展需要充足的活動空間。教師可根據幼兒園活動場地的大小,確定活動形式?;顒訄龅剌^小,可通過縱向開辟以及拆卸大型玩具、錯峰活動的方式保證活動場地的正常使用。如我園戶外活動場地不足,無法滿足幼兒同時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需求,所以我們因地制宜,采取三個年級錯峰活動的方式,上午分時段開展戶外自主游戲。下午依托活動室、部室作為自主游戲的主陣地,開展室內自主游戲。我們要求教師改變活動室課桌的擺布形式,靈活規劃活動室空間,恰當布置課桌椅,以方便幼兒進行自主游戲。
三、統一規劃環境,創設自主游戲空間
開放的游戲環境、豐富的游戲材料是自主游戲開展的基本需求。為了滿足幼兒“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需求,我園統一規劃環境,充分利用幼兒園每個角落,創設出低結構且開放的游戲環境,如調整戶外原有設施的擺放,設置由地面到樓頂的旋轉滑行設施,具體劃分體能活動區域,使每個區域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增設必備的游戲設施,購買大量低結構游戲材料,低結構的游戲材料更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增設大量配套的收納設施,便于材料的分類擺放,幼兒材料的存取,整理習慣的培養。如彈性布置活動室環境,我們要求定期更換、更新材料,使材料體現個體差異、難易適中,層次性凸顯。在班級環境中設置低結構材料超市,逐步實現室內外材料的互通、共享,以此更好地支持幼兒開展自主游戲。另外,我們還可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發動家長為幼兒提供一些適合不同年齡段、有趣、有挑戰性的材料,如用輪胎做攀巖墻、報紙做紙球、鞋盒做積木等,以此使幼兒的游戲更加豐富多彩。
四、名家引路促提升,推動自主游戲實施
在教師逐步樹立了正確的兒童觀,對游戲與兒童發展的關系產生強烈好奇之后,我們帶著教師走出去,實地觀摩名園的自主游戲開展情況,學習借鑒名園的實踐經驗,如安吉游戲、利津游戲等。我們還邀請專家入園,進行實地指導。在名園、名家的引領和帶動之下,教師能力快速提升。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可通過問題教研與專題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圍繞梳理的問題,如“如何觀察游戲,發現游戲背后的學習”進行專題培訓,使教師對觀察內容、方法及觀察記錄的方式有所掌握。如教師應如何支持幼兒的游戲,反思環節如何讓幼兒的觀點相互碰撞和啟發,談話互動環節如何助推新游戲的生成等,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或教研,能提升教師觀察、解讀、支持游戲的專業素養,進而促使幼兒更好地成長。
五、建立同盟,促進自主游戲實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自主游戲的推行,是一場真游戲的革命,沒有家長的支持根本無法進行下去。因為在放手游戲的過程中,家長首先擔心的是安全問題,更不能理解為什么要縮減學習文化知識的時間去參與游戲。在了解家長焦慮的同時,我們可通過家委會以工作匯報及現場參觀的方式,讓家長了解自主游戲,充分發揮家委會的作用,以引發家長對自主游戲的關注。通過微信平臺全面進行宣傳,然后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分批次邀請家長參與觀察和解讀游戲,讓家長在親身體驗和實地觀察中理解游戲的價值,如此家長就會慢慢認同幼兒園開展的自主游戲,并逐步成為課程改革堅定的支持者。
六、以班本活動為抓手,促進游戲課程化實現
在自主游戲的開展收到一定成效,課程游戲化進一步實施,教師對自主游戲、游戲精神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對課程游戲化和游戲課程化的區別進行對比分析,對游戲課程化的內涵、價值、實施等進行進一步了解,并適當調整幼兒園的事務性工作。如加大對自主游戲的探索力度,給予各班一定的自主權,對課程實施不作統一要求。鼓勵教師立足班級,在落實主題的基礎上,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興趣愛好,對幼兒園預設好的課程實施與落實進行靈活調整或重組,最終形成適合本班情況的實踐行為和操作方法,鼓勵教師自由、自主安排班內活動,以“自主游戲”為突破口,嘗試游戲課程化的實踐與探究,打破固化思維,以學習—嘗試—教研—反思—重構—積累的方式,不斷推進認知、能力和水平。
七、提升教師素養,推進游戲課程化實施
自主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從中得到受益終身的寶貴經驗。他們會逐步改變以往的高控行為,通過拍照、拍視頻,從觀察出發進一步思考、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努力發現游戲背后的深刻內涵,繼而形成游戲鏈條,生成班本課程,使游戲課程化。教師的教研能力、課程架構能力、生發能力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
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我們還要指導教師撰寫自主游戲案例,并定期開展交流分享活動。這樣,教師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由活動的梳理、回顧領悟到教育契機,捕捉幼兒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用敏銳的眼睛觀察,樸實的筆觸描述,生動的影像表達,專業的理論分析,相信在真誠交流、相互學習的氛圍下,每個教師都會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游戲課程化是課程游戲化的提升,推行自主游戲,實現游戲課程化,是我們正在追求的幼教模樣,是以孩子為中心的理想課程模式。這條路的盡頭鮮花盛開,途中卻是荊棘叢生,前行的路上任重道遠,但我們知道每一個有夢想的幼教人,都會披荊斬棘開辟出新的天地!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三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