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縣蔬菜年產值24億元,其中西紅柿產值12.75億元,“涇陽西紅柿”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云陽鎮入選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產值超10億元鎮……近日,陜西省涇陽縣副縣長一行12人驅車100多公里,專程趕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感謝陜西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涇陽蔬菜試驗示范站首席專家、副研究員張明科。

涇陽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是西北著名的蔬菜主產區。2012年前后,涇陽蔬菜產業遭遇瓶頸——土地連作障礙、品種單一、效益差,當地農戶漸漸失去信心。2014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咸陽市農業局、涇陽縣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試驗示范站,探索建立涇陽蔬菜試驗示范站。2016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涇陽蔬菜試驗示范站成立。

張明科團隊通過對涇陽1500棟連續栽培5年以上的日光溫室土壤測試后發現,51%以上的受檢土壤存在嚴重的次生鹽漬化現象,成為制約蔬菜產量和品質的最大因素。經過兩年研究,張明科團隊為1500棟日光溫室開出了1500份“量身定制”的“配方施肥建議卡”,研發了設施果菜類蔬菜大行距高密度+蚯蚓肥槽式栽培技術體系,創建了土壤次生鹽漬化緩解技術,集成建立了“大白菜和甘藍化肥減施增效”技術體系,有效提升了蔬菜品質。

“我的西紅柿沙瓤、皮薄、汁多、味美,供不應求,一斤能賣20元?!睕荜柨h淇輝現代農業園負責人鄭輝高興地說。

9年前,鄭輝辭去公職,回鄉創業,卻因不懂技術連續虧損3年。涇陽蔬菜試驗示范站揭牌成立那天,鄭輝趕到現場,見到了張明科?!安缈诓灰?,品種太多。越冬茬口西紅柿,可以有效緩解春季市場供給不足,示范站會為你們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幫扶。”張明科的話為鄭輝錨定發展農業吃下了“定心丸”。

老菜區測土、寬行密植、低溫病害防控、智能控制系統監測……張明科一對一指導,手把手幫扶。2018年,鄭輝的西紅柿分批上市,行情每天見漲。目前,淇輝現代農業園年產值達到了2000萬元,帶動近百戶農民增收致富。

張明科帶領團隊以及“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專項研究生,近年來在當地持續開展研究,改造升級,形成了設施蔬菜“三改一提”技術體系,即改土、改棚型結構、改灌溉用水和方式,提升設施蔬菜綜合效益和機械化水平,使西紅柿的成熟供應期從過去的150天延長到了240天。

此外,張明科還和當地蔬菜主管部門一起參與制定了“日光溫室越冬茬番茄栽培技術規程”省級地方標準,帶領團隊在當地集成創新建立“1個平臺(示范站)+15個窗口(龍頭企業或示范園區)+輻射應用N(種植戶)”的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模式,引領帶動越來越多本土復合型人才,其中4人成為市、縣管專家,6人晉升職稱,培養的31名基層農民技術員中有3人被聘為縣農業科技特派員。

作為一名農業高校推廣類教師,除了給當地帶去自主研發的蔬菜高效生產新技術,張明科還為地方提供新品種支撐。多年來,張明科團隊選育國家級大白菜新品種4個,主推蔬菜8個種類24個新品種,聯合選育的“水果88”和“水果沃特”番茄品種已成為口感番茄優勢品種,使縣域5家產業園區扭虧為盈。截至目前,新技術新品種累計推廣種植面積達152萬余畝,新增產值2億元。

“2023年,我們村回鄉發展蔬菜的年輕人就有20多位,根本不用做工作,全是主動返鄉?!睕荜柨h三渠鎮白楊村黨支部書記姚鋒說,“這一靠政策,二靠技術,大家都嘗到了科技興農的甜頭。”

來源:中國教育報

編輯:孫小雅(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