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給鄉村“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者和接班人,近年來,西鄉縣子午鎮中心學校圍繞“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成長、心理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關愛活動,全力呵護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一是教師每日關注關愛做到“三個優先”。教師們每天從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多角度去關注關心,對全體留守兒童盡力做到“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安排。”關注他們的安全和伙食,耐心輔導學習、適時談心交流,讓孩子們感受到教師們慈母般的愛,助其健康快樂成長。

20230505100212325-12-c0bbb.jpg_scale.jpg

二是開展多彩社團活動促其全面發展。號召留守兒童參加每周開展的陽光體育、美術、書法、舞蹈、快樂閱讀等社團活動,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發展想象力、思考力。讓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促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是建立教師“一對一”結對幫扶。各班確立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成為留守兒童們的“代理家長”,建立教師關愛留守兒童成長記錄檔案并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號召配對幫扶教師經常與留守學生交流談心,每月與其家長(監護人)交流反饋兒童的情況,幫助做好留守兒童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在老師、同學群體中健康成長;對極個別單親無雙親兒童已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讓他們在物質、精神上和生活上得到更多關愛,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20230505100213072-67-f27e6.jpg_scale.jpg

四是構建家校教育網絡形成關愛育人合力。開通電話連線、微信視頻聊天,利用“進知解”入戶大家訪、家長會等多種溝通渠道定期與留守兒童的家長(監護人)進行溝通交流,使家長不在孩子身邊也能了解孩子的點滴成長;號召家長們引導鼓勵孩子努力學習,自愛自強;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校長對家長學術匯報會等途徑加強對兒童或其監護人的教育和培訓,向他們傳授科學的育人觀和教育方法,使之轉變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形成家校關愛合力,共育健康少兒。

五是一節一關愛,一月一實踐,一季一疏導。每逢中國傳統節日和孩子們的生日,學校通過組織留守兒童一起過節、過生日,使他們感受到學校集體的溫暖,忘卻遠離父母的孤單。結合“保護漢江”研學旅行活動鼓勵留守兒童們走出校園,走進街道社區,走進大自然,讓孩子們了解到課本外的實踐知識,從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增長才干。學校心理咨詢教師每季度對留守兒童群體開展“一對一”及“一對多”的心理疏導,以專題講座、交流、閱讀、觀看電影等多種形式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孩子們的心理缺陷、心理障礙和行為偏差,規范留守兒童的心理行為。

20230505100212256-42-302cd.jpg_scale.jpg

六是吸納社會資源為“留守兒童” 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號召教師們積極呼吁和聯系愛心人士(企業)對學校留守兒童和家庭貧困學生進行幫扶捐贈;聯系愛心人士對極個別孤殘兒童、單親、無雙親兒童有目標、可持續性的關注,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關愛缺失”的問題;通過媒體號召吸納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關愛鄉村留守兒童隊伍,讓愛心捐贈的接力棒持續在校(鎮)內傳遞。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