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日記丨春風吹過鹿城 教育向優而行
作者:新聞中心 孫永濤
發布時間:2023-05-02 21:29:1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春風吹過鹿城,我來到了商南。
4月下旬,置身秦嶺東南麓的這座小城,滿眼都是新綠,空氣令人陶醉。我是土生土長的關中人,對于“秦頭楚尾”暮春的這種宜人景象,有一種近乎“桑眼”(關中方言)的貪婪,以至于幾天來每到一所學校采訪,我都流連于校園的別致、感嘆于環境的優美。在鹿城中學,我被這座12年前建成的占地213畝的“全國文明校園”依舊嶄新如初、恢宏雅麗所吸引;在金絲峽鎮初級中學,我被這座靠山臨水的校園幾棵長了半個多世紀的香樟樹的郁郁蔥蔥所震撼;在青山鎮中心小學,我被校園一角據說是北宋名儒邵雍手植的“堯夫柳”如今樹干中空但仍然枝繁葉茂所驚奇;在城關街辦兩個移民搬遷小區旁,當我嘆服金福灣小學依地勢而建的校園錯落有致時,東興小學校內勞動實踐基地安裝的自動噴淋灌溉系統讓我眼前一亮……
鹿城中學五四青年節主題團日活動
東興小學的校園勞動實踐基地
令我目不暇接的不止這些。在“一腳踏三省”的湘河鎮春蕾小學、“縣域海拔最低點”的梳洗樓小學以及試馬鎮紅廟小學、金絲峽鎮江西溝小學和冀家灣教學點,小巧精致又“五臟俱全”的村小校園是另一番景象:春蕾小學新建的綜合樓在午后陽光照射下格外亮眼,梳洗樓小學教室里的電子白板和新課桌凳惹人注目,紅廟小學是美麗鄉村中的一道獨特風景線,江西溝小學師生的朗朗書聲與丹江的潺潺流水合奏成一首交響曲,冀家灣教學點的五星紅旗在藍天白云下迎風飄揚……
地處三省八縣接合部、擁有24萬人口的商南,兼具秦楚文化,素有重教傳統,縣域基礎教育因高質量而蜚聲在外。調研采訪的這幾天,我一頭扎進商南縣的中小學,看到了鹿城教育“向優而行”的點點滴滴(詳細情況見隨后刊發的報道)。
試馬鎮中心小學開展教職工文體活動
金絲峽鎮梁家灣九年制學校校園
湘河鎮梳洗樓小學的衛生間
作為一名經常“在路上”的記者,十余年來我走過不計其數的學校,雖然鄉村學校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沒有被冷落,在基本均衡、優質均衡創建的過程中得以被重視,但是像商南縣這樣不放棄任何一所村小的做法著實不多見。且不說鄉鎮中心小學近年來的蝶變,就連鎮以下的村級小學都不落伍:不足百人的小規模學校建起了綜合樓,完善了部室,甚至還新鋪設了塑膠操場;有城區學校交流支教的老師,也有校內培養的青年新秀,更有長期任教的省市教學能手;大學校開展的課后服務、社團活動,這些學校也因地制宜地開展……這其中,除了村小自身的努力、中心校的指導幫助,更多是縣級層面的管理重視,比如硬件設施的資金投入、師資配置的制度保障等,都要靠縣域教育發展“一盤棋”理念的強力支撐。
于是,全縣范圍內開展學校黨組織結對幫扶共建、深入推進大學區管理制改革、將教研大講堂升級為教育大講堂、規劃建設教育新城促城區學位更加充足……商南教育以時不我待的勁頭持續發力,向“優”向“好”發展;試馬初中加餐“花卷變包子”讓寄宿生吃好住好、鹿城中學分解十二項任務激活辦學特色、梁家灣九年制學校邀請家長進校園提升共育水平……各個學校以精細化管理的自覺持續用力,謀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試馬鎮初級中學的美術社團
試馬鎮紅廟小學的科學部室
作為縣域四大名片之一,教育為商南的發展注入了很多積極因素。在縣中“塌陷”聲此起彼伏的當下,商南的高中教育因一直“堅挺”而被稱道,我分析,除了縣域內優秀生源、優質師資極少流失之外,義務教育“向優而行”功不可沒,畢竟打牢了基礎才蓋得好大樓。2014年順利通過全國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后,商南縣又壓茬推進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成為全省五個先行創建縣區之一,縣域義務教育的時代新篇正在大力譜就。
春風吹過的鹿城,茶山一片繁忙,校園一派沸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