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視野下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作者:■文/王蔥俠
發布時間:2023-04-27 11:03:43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新課改的落實,需要教師提升課堂質量,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然而,部分教師并沒有重視新課改的重要意義,也沒能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致使學生的數學素養難以達到預期標準。要想解決這種現狀,教師就應創設出形式更為豐富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以此促進數學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
有趣味的教學活動,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僅通過講授傳遞知識,并沒有為學生預留出充足的練習以及思考時間,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淪為“紙上談兵”,這不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現代教學背景下,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受到了廣泛重視,因此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創設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
(一)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運用形式更為豐富的教學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使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掌握復雜的數學知識。與此同時,教師應將復雜的數學知識拆分成各種有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明確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促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另一種角度來看,數學作為一門注重思維邏輯的代表性學科,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地,不僅可以彰顯出數學知識的重要價值,還可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二)樹立學習信心
一般情況下,核心素養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必備能力,如若學生所具備的核心素養較差,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數學成績,還會導致學生日后無法實現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準確掌握復雜的數學知識。相較于其他學科,數學學科極其嚴謹,如若出現各種計算步驟錯誤等狀況,必然會導致結果出現差錯,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也會失去信心。因此,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運用匹配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各種復雜的數學知識,從而為他們日后實現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傳統形式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有著極強的威懾力,這就導致學生懼怕教師,無法在第一時間內提出問題。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次數較少,無形間拉開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而形式豐富的數學教學活動,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于提出各種問題,消除對數學知識的各種疑惑,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升了數學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以及教學效果。
在開展數學活動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適當優化教學內容,以保證效果達到預期標準。一般情況下,大部分數學知識主要源自日常生活,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運用各種生活元素,創設出各式各樣的數學問題和情境,有效鍛煉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利用數學教材,培養數學意識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數學教學活動應以培養學生數學意識為主要任務,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優化教學模式,確保數學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以及教學效果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層級需求。與此同時,教師不能局限于板書教學,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圖片、視頻影像等呈現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效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確保學生能夠準確掌握復雜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講解“軸對稱和平移”前,教師可以使用手機以及電腦等各種電子設備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運用PR、AE等軟件將軸對稱圖形與平移知識關聯起來,制成簡單的視頻動畫,并將視頻動畫投放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學生在觀看視頻動畫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還能夠了解什么是平移。當學生觀看完視頻動畫后,教師要第一時間提出問題,“同學們,視頻動畫中的圖形有哪些相同特征?”部分學生就會回答:“這些圖形在沿一條直線運動,運動后的圖形與原圖形并沒有發生形狀變化,只有位置發生了相應變化。”當學生回答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協助學生掌握軸對稱以及平移的定義。此外,教師還要拓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指出視頻動畫中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哪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巧用生活元素,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數學教材所包含的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就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合理運用生活元素,進而創設出形式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應用生活元素,現已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在具體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第一時間解讀教材,然后讓學生仔細尋找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從多方面、多角度予以挖掘,從而為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以“方程解決問題”為例,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了解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以及變化規律,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以及解決問題能力,準確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數學知識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價值。在正式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各種生活案例,創設出貼合現實生活的簡易方程應用題。比如,學校食堂采購了一些黃瓜和西紅柿,已知黃瓜的數量是西紅柿的1.2倍,黃瓜比西紅柿多6.4千克,問食堂阿姨購買了多少千克的西紅柿?當問題生成后,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提煉出問題中的重要信息,根據重要信息列出相應的方程式,并仔細書寫計算步驟,保證最終結果與答案一致。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形成深度學習
問題是數學學科的關鍵內容,而深度學習源自于各種問題。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以解決數學問題以及應用數學知識為側重點,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得出正確答案。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形式豐富的數學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以及教學效果。因此,數學教師應重視問題導學法的作用價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引用問題導學法,創設出各種問題情境讓學生有興趣參與。一般情況下,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保證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準確掌握各種較為復雜的數學知識,進而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
在講解“分數乘法”時,教師應先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運用匹配學生認知能力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進而掌握分數乘法的運算規則,確保學生能夠運用分數乘法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學校圖書館共有兩種類型的書籍,文藝書占總書籍1/3,科技書占總書籍1/5,已知這兩類書籍共有960本,問這兩類書籍各有多少本?當問題生成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提煉出問題的重要信息,并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列出了正確算式,最終也得出了正確結果。除此之外,當學生準確掌握分數乘法知識后,教師應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復習以及練習計劃,實踐證明,豐富的習題能加深學生對分數乘法知識的印象。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助力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
(四)巧設益智類游戲,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趣味性強的益智類游戲,不僅能敦促學生主動思考問題,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然而,部分學生習慣了在教學活動中傾聽教師講解,對過于復雜的數學問題,他們難以通過自主思考得到正確答案,長此以往,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就會下降。要想解決這種狀況,教師就要根據教材內容,巧設益智類游戲活動,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有效鍛煉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
例如,在講解“長方體與正方體”時,教師要重點講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定義,并舉例說明。長方體與正方體有哪些不同,當學生初步掌握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概念后,教師將課前在網上搜集的各種長方體與正方體圖片投放在多媒體設備上,要求學生判斷圖片中的圖形屬于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并將其予以歸類。在歸類過程中,教師要提問學生,辨別圖形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的依據是什么,當畫面中存在干擾圖形時,學生要積極思考圖形的特征,確保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除此之外,當學生完成圖形歸類后,教師還應適當拓寬教學內容,讓學生比較長方體面積的大小,并提問學生決定長方體面積的因素有哪些。如部分學生回答“影響長方體面積大小的因素有底和高,當我們知道長方形的底和高時,就能求出長方體的面積”。這種益智類教學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由此可見,益智類游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巧設分層作業
目前,學生思維方式以及學習能力的不同,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數學成績。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學習能力實施作業分層,將作業內容按照難度等級區分開來,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運算能力選擇符合自己難度的訓練。當學生準確掌握了此類數學知識后,就會挑戰更高難度的數學作業,在解答難度更高的數學問題時,學生不僅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以“分數混合運算”為例,當教學活動正式完成后,教師應采取分層作業設計,將數學作業大致劃分為基礎型、拓展型以及推薦型三種類別。基礎型作業針對的主要目標為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作業形式通常以練習為主,鞏固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充分了解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式;拓展型作業針對的主要目標為數學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讓學生有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可以自己設計分數混合運算題目,這種類型的作業不僅能夠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印象,還能夠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推薦型作業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教師可以適當加深題目難度,推薦學生閱讀一些相關材料,梳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最終由教師設計更高難度的訓練題目,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六)營造互動氛圍,引導學生參與互動
良好的互動氛圍不僅能提升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還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要想形成更為優秀的互動氛圍,教師應重視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作用價值,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創設出有樂趣、有意義的互動教學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
以“三角形分類”為例,在正式學習前,學生已經對三角形有了初步了解,不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各種三角形,還對常見的角有著一定的了解。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比較三角形角與邊的特征,在談論過程中,教師要設計相應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盡快掌握各種三角形的概念。當學生徹底學會區分直角、銳角以及鈍角三角形后,教師將事前準備的道具(長度不等的塑料棒、木棒)發給學生,當教師說“我想要一個直角(銳角或鈍角)三角形后”,學生要在第一時間內運用塑料棒迅速拼出相應的三角形。再以“分數乘法三”為例,教師先拋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接著四人小組動手畫一畫,并用算式表示圖形,通過“以形論數”“以數表形”的過程,深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意義”,感知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已然成為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所以,教師應跟緊時代發展的腳步,敢于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合理運用更加先進的教學設備,從多方面、多角度提升數學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以及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明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優化教學氛圍,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熱愛,以達到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的目標。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棗園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