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延伸,是為鞏固及提升學生課堂知識學習的。學生通過家庭作業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進一步內化為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課后給學生布置自己精心設計的家庭作業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家庭作業設計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是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探究的重點所在。筆者經過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作業設計探析,在具體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相對有效的方法與技巧,以期能對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與合理布置有一定的幫助。

一、語文家庭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走訪調研發現,縣域內小學語文家庭作業設計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作業量大,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超出規定時間

由于一部分教師對作業量在學生綜合素養提升中的作用認識不到位,擔心因作業量不足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滑,故而不斷加大學生家庭作業量,出現了大量機械重復類的作業,增加的學生家庭作業量,造成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嚴重延長。由此產生的后果是學生作業的完成率低,鞏固知識點、轉化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習興趣不高,個別學生會因作業問題而產生厭學情緒。

(二)作業題型簡單,拓展延伸性不夠

通過對縣域內家庭作業題型的調研發現,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題目在設計上多是題型簡單,且重復型題目占比較高,多為當天學生在課堂練習過或正式作業中已經完成的題目。教師在布置這類作業的時候隨意性大,沒有深思熟慮,也沒有對當天所教授知識點進行反復思考和研究,更沒有針對所教授知識點在學生能力形成、技能掌握等方面進行拓展和提升,導致學生家庭作業梯度性和可操作性低,學生完成該類作業的興趣不高,完成質量低,學生能力提升不明顯。

(三)缺乏動手操作型題目,訓練形式單一

操作型題目的設計就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技能的養成,如對閱讀材料的處理不應僅限于文中字詞的訓練,更不應僅僅停留在對文章段落含義的理解,而應該在這些基礎上,讓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文章的思想及寫作特色,以及能運用從中學到的方法技巧進行簡單的寫作,以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后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起來,轉化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四)缺少思維品質提升類題目,缺乏練習的漸進性

練習就是通過對具體題目、知識點的學習,將其內化為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作業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對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多方位、多層次的訓練之后,就能自然而然地將所學應用于實踐。因此,家庭作業設計一定要能夠體現對學生良好思維品質形成的作用,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課內外的有效銜接,不斷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五)對學生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家庭作業時間過長會導致學生睡眠時間不足,少年兒童正處于長身體的關鍵期,缺乏睡眠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基于此,《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對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用眼時間及作業時間都作出明確規定,以此遏制青少年近視眼率居高不下的趨勢。方案強調,要依據學生學習和生活規律,按照靜動結合、視近與視遠交替的原則安排每天課程與活動,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學生9小時,高中學生8小時。要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嚴格控制考試的科目與次數,限制課外作業量。不隨意增加學科教學學時,不占用節假日、雙休日和寒暑假組織學生上課。學校要統籌學生的家庭作業時間,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書面家庭作業控制在60分鐘以內。

二、語文家庭作業設計遵循的原則

(一)嚴控數量,體現練習的針對性

近幾年國家對學生課外作業的布置量作了嚴格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作業總量不超過一小時,這是國家在反復調研的基礎上對小學生作業量的總體規定,屬于國家教育政策規定,是科學合理的體現。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乃至作業布置中,教師必須依此規定進行作業布置,在此規定下,對小學中高年級作業的布置,教師必須深思熟慮,對學生家庭作業進行數量上的嚴格把控,不能傷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讓學生因家庭作業超量而導致學習積極性的下降,更不能讓學生因家庭作業而導致睡眠時間不足,進而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因此,在作業設計中,教師必須注重家庭作業的針對性,在遵守國家教育政策規定的同時,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復習鞏固,以促進學生學習實效的有效提升。

教師應積極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良好的課堂教學是實現學生課業能力提升、綜合素養發展的關鍵,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設計的內涵,從課程標準出發,嚴格對照階段性目標,同時與學生學情相結合,設計符合學生能力發展的目標,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全面提升課堂質量。努力做到大部分課業練習在課堂中完成,課堂中能夠完成的堅決不留到課外,學校能夠完成的堅決不帶回家,這樣,學生就能從繁重而重復的家庭作業中走出來。

(二)注重題型,體現練習的多樣性

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家庭作業設計中必須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以使學生保持良好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才能更高質量地完成家庭作業。那么,在實際操作中如何體現練習的多樣性呢?筆者以小學低年級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為例,如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外閱讀訓練題的設計,筆者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為他們設計了如下練習題。

今天,爸爸和我一起到大海邊玩。

我在沙灘上走來走去,身后留下一串串腳印。浪花一波一波地打在腳上,我都快要站不住了。浪花一朵一朵在海面上開放,美麗極了。我還看到一群小魚在水中游來游去,真是有趣呀!

爸爸說:“大海是船兒的道路。”

我說:“大海是魚兒的家。”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一(        )小魚    一(        )浪花     一(        )腳印

一(        )杜鵑    一(        )工廠     一(        )山溝

2.把括號里的詞語準確地加進句子,使它變成長句。

例:海浪打在腳上。(嘩啦嘩啦地)

海浪嘩啦嘩啦地打在腳上。

(1)小魚游來游去。(搖頭擺尾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花蹦蹦跳跳。(在海面上  雪白的  一排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海是什么?照樣子寫句子。

例:大海是船兒的道路。

大海是魚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海是漁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家庭作業設計中,筆者主要考慮的是:一是強化低年級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與把握程度,第一題就是針對這一目的而設計的,讓學生通過對量詞的把握,進而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第二題通過增加句子成分,進而讓句子的表達更生動、更準確、更富有吸引力,雖仍是語言訓練,但較之第一題有了層次上的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習慣得到訓練,能為他們以后的作文寫作奠定基礎;第三題在前兩題訓練的基礎上,直接提升到了創作的高度,讓學生通過例句的練習創新,創作出屬于自己的語句,這已不是單純的句子訓練了,而是自我真實思想的表達,自我情懷的抒發。

這樣的家庭作業設計,不僅注重了題型變化,還增強了練習的多樣性,既有基礎能力檢測,又有表達訓練,學生在不同層次上都獲得了自我發展,這樣的練習題學生完成起來雖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學生樂于參與。因此,這樣的家庭作業設計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外練習,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和完成,并覺得整個過程充滿了樂趣。

(三)多措并舉,體現練習的有效性

練習必須要有實效性,實效性是作業鞏固的基礎原則,只有實效性才是家庭作業練習的終極目的。因此,教師在家庭作業設計中必須從學生技能掌握實情出發,在深入探索教材相關知識要求的同時,結合學生課堂正式作業訓練的情況,綜合單元整體要求,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符合學生實情的家庭作業題,以增強家庭作業的有效性。下面,筆者以高年級家庭作業作文小練筆的設計為例講述一下需要著重注意的方面。

一是注重單元訓練的總體要求。高年級學生作文練筆總是和單元整體目標相結合的,教師只有吃透單元目標才能設計出符合單元要求及學生練習重點的小練筆,如單元內容與秋天相關,教師在家庭作業設計中就要體現秋天的風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記錄,進而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秋天風景,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另外,注意引導學生的觀察,使學生在觀察中積累經驗,然后由經驗出發,結合自己的真情實感進行寫作訓練,這樣一來學生就容易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二是注重與生活相銜接。生活是學習的源泉,是寫作的素材庫。家庭作業設計只有與生活實際靠攏,學生才能根據經驗發現生活的美,了解和把握生活的真實情景。如學生進行描述童年生活的作文練習,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生活經驗的引領,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目前正處于美好的童年生活當中,將自己每天所經歷的學習生活進行有效記錄,并從中發現能夠激發自我且富有情趣的生活細節,然后將這些生活細節進行寫作技巧上的處理,最后融入個人生活情感,如此才能夠寫出情感真摯的文章。

三是與學生學情相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領悟能力并不相同,教師在學生家庭作業設計中要了解真實學情,根據學生學習基礎設計不同的練習,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如同一個作文要求,部分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整篇文章,且文通字順,部分學生卻只能完成片段練習,教師在實際設計中一定不能一刀切,以免導致部分學生因困難而產生厭學情緒。如在寫話練習中,一部分學生通過努力能夠完成整篇作文,而一部分學生只能完成片段,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分別對待,如對能歌善舞的學生,可要求其將舞姿寫出來,如此一來,學生的綜合素養就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唯質是取,體現練習的層級性

層級性是指根據練習的需要設計不同層次的家庭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提升和發展。家庭作業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達到少部分學生輕而易舉可完成,大部分學生則需要思考和努力才能完成,而極個別學生只能完成其中的某些部分或環節。因此,教師在學生家庭作業設計中一定要有不同層級的練習,在循序漸進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如在二年級學生家庭作業設計中,筆者就根據學生實情,對學生設計了不同的家庭作業:對平時學有余力的學生,要求他們在完成課后練習寫話訓練之后,閱讀自己喜歡的繪本一本;對中等生要求他們完成課后練習中的寫話部分之后,對即將學習的新課文提前預習;對學習相對有困難的學生,要求其完成課后練習中的字詞部分,做到熟練正確且字跡工整大方即可。這樣,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庭作業,學生家庭作業完成率高、正確率高,并且達到了課后訓練拓展的目的。

三、語文家庭作業設計需要注重的方面

家庭作業設計雖有原則可循,但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變化,切不可生搬硬套,以免造成家庭作業為設計而設計,這不僅破壞了教學的連續性,還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漸進性。在實際家庭作業設計中應注重以下方面。

(一)注重設計的靈活性

家庭作業是對學生學習的補充與鞏固,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時應注意學生在家學習生活的時間,把握好家庭作業的量、難易度,同時對學生的節假日和周末進行不同層次、不同數量的家庭作業設計,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有所獲。

(二)注重家庭作業設計完成之后的輔導檢查

家庭作業的目的在于練習,練習的目的在于提高,而檢查學生家庭作業完成的質量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教師不能放手讓學生率性而為,而是要做到有布置就要有檢查,有檢查就要有反饋,有反饋就要有評價。只有教師深入學生家庭作業,才能真正掌握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進而作出準確的判斷與評估,及時調整和改進自己的家庭作業設計。

(三)注重作業評價的激勵機制建設

良好的激勵機制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作業習慣的關鍵,教師要通過實踐探索,建立完善的且符合本班學生學習實際的家庭作業激勵機制,通過不同層次的檢查,及時進行記錄,定期匯總成績,并在班級進行公示,讓全體學生明確自己家庭作業完成的次數、質量、等級,從而形成自我加壓、自我催促的習慣。另外,定期對家庭作業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獎勵,對個別后進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得到迅速提升,家庭作業完成的質量會得到全面改善。

綜上所述,家庭作業設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教師只有深入教材、挖掘教材、充分了解學情,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深入淺出,精心設計,分層布置,定期檢查,才能有效把握語文家庭作業設計的原則,從而設計出適合學生的家庭作業,進而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進一步提升。

作者單位   甘肅省靜寧縣城關鎮東關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