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漢中市寧強縣燕子砭鎮的這天,谷雨帶著沙塵一掃而過,一場雨后,這個小鎮顯露出它原本的清秀模樣。

嘉陵江畔,青山相伴,燕子砭初級中學書聲瑯瑯,回應他們的是山上樹木拔節生長的靜默。4月24日,我和同事來到這所距離縣城一個半小時車程的鎮級初中跟崗學習。“我們學校是寄宿制。以前最多的時候學校有一千多學生,不過隨著經濟發展,鎮上人口流失,生源數量也急劇下降。不過近些年情況較好,政策對學籍收緊了,也禁止外面的學校來鎮上‘掐尖’,現在學校有358名學生,9個教學班,34位專任教師。明年的生源數量還會更多。”校長胡勇介紹道。

11682491377_.pic

學校操場

漫步校園,我們不時被學校的假山噴泉、嘉陵奇石、園林小路和栽種的花草樹木吸引。“為了給學生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給教師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學校根據場地實際,進行了園林式景觀規劃。這些景觀都是全校教師利用節假日自己動手,設計修建的。”學校黨委書記劉明春自豪地介紹說。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學校就以“博雅”文化為核心,著力打造校園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和活動文化,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21682491378_.pic

校園景觀俯瞰

在我們感嘆學校的校園文化做得全面且扎實時,胡勇校長的一番話讓我感受到了一位校長對踏踏實實辦教育的堅定感。“校園文化應該是自下而上積累出來的,而不是先搭架子再填補材料,我們要想辦好教育,校園文化所涉及的每一層設計每一步落地都得是實實在在的。”“校園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作為上任一年多時間的新校長,我認為我們首先需要建立對原校園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不能換一套班子就換一種文化。”“文化的發展也需要在新任班子理解原文化的基礎上,加上自己對之的認識和思考,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而我們在完善的過程中,要努力獲得團隊的認可,只有在此基礎上,校園文化才能傳承得更好,發展得更完善,團隊整體的工作效率才會更高。”學校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離不開校長的引領和支持。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執行力,會幫助學校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家長及社會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標桿。而好的教學質量靠的是教師有良好的專業成長。“為了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我們學校和寧強二中結盟為聯盟校,依托他們學校的優質師資,定期安排兩校老師聯合開展教研活動,也會安排我們的老師去寧強二中跟崗學習。”胡校長介紹說。若有老師因私事無法到崗,胡校長還會頂替教學工作。“我一直認為校長是服務于老師、服務于學生的。因為我們是完全寄宿制學校,自開展課后服務以來,老師的工作強度都很大,學校工作除了顯性工作,還有很多隱性工作需要做,外界所謂的‘八小時工作制’于教師而言太過奢侈,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安排老師們彈性上班,對此不做行政規定,同時會安排專人值班,保證學校教學秩序穩定。”為了確保教師在學校不被教學以外的事務打擾,自胡校長上任以來,就秉承“重要再開會,無事不開會”這一原則,奔著解決問題開會,專事找專人,周內也不安排會議,將老師的時間讓位教研活動,提升專業素養。

“這個鎮上的學生家長跟城里家長不一樣,不會給孩子找輔導班讓孩子參加培訓,孩子所有的教育都要靠學校老師教的內容,所以對學校教師的教學質量要求很高。我能做的就是為老師做好服務,助力他們在教育教學上成長得更好,這樣學生學得好了,家長的滿意度高了,我們才能真正辦出群眾滿意的教育!”

41682491380_.pic

社團活動實踐基地

寫在最后:

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縣的創建,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鄉學校的硬件設施基本已無差別,鄉鎮孩子能享受到同城里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智慧課堂、社團活動等已將城鄉教育差距縮小了很多,但是不置可否教育質量依然存在差距。要想進一步提高鄉鎮學校育人質量,實施教育的“人”是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業務上的指導,其次才是行政管理”。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校長及其核心團隊扮演著學校規劃頂層設計者的角色,決定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在寧強縣燕子砭初級中學,我們看到了胡校長先進的教育理念、前瞻的教育眼光和對踏踏實實辦教育的堅定,也感受了學校核心團隊的凝聚力、執行力和戰斗力,相信在這樣的團隊帶領下,鄉鎮學校的育人質量會有新的突破!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