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探索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讓大數據點亮現代小鎮智慧生活
作者:呂揚 王凱 馮秋香
發布時間:2023-04-24 12:40:05
四月的商南縣試馬鎮馬泉山,漫山遍野的茶園里,茶農們正爭分奪秒地采摘著這春天里最新鮮的嫩芽。茶山上,每隔50米左右,都裝有一臺能夠對溫度、濕度、茶樹長勢等信息進行監測的電子設備,這些設備所采集的數據,會被匯總到“數字鄉村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對茶葉生長的全過程監控。
作為商南縣的定點幫扶單位,長安大學按照鄉村振興總要求,聯合校友企業山西迪奧普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數字鄉村大數據管理平臺”,在試馬鎮開展數字鄉村建設實踐,著力建設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現代小鎮,讓試馬鎮成為人們向往的宜居宜業理想家園。在此基礎上,學校申報的創新試驗項目《“數字”之火點亮現代小鎮智慧生活》獲評第七屆教育部直屬高校創新試驗典型項目。
建設大數據管理平臺開辟鄉村數字治理新路徑
2021年,商南縣入選首批省級數字鄉村建設試點地區名單,數字鄉村建設進入快車道。長安大學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優勢,設立商南縣鄉村振興研究基地,探索鄉村振興工作新模式和新路徑等方面的研究和合作平臺。
在調查摸清鄉鎮村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長安大學利用已有的遙感監測、國土管理、地理國情等基礎空間數據,建設了包含試馬鎮鄉村組織、人口、農業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旅游文化等內容的“數字鄉村大數據管理平臺”。
進入“數字鄉村大數據管理平臺”,一張實景三維地圖呈現眼前。“‘一張圖’模塊,可以動態描述有關村莊的基本概況,包括鄉村領導信息、陽光村務和村莊人口和產業等等。”負責大數據管理平臺體系建設工作的長安大學教授韓玲介紹說。
在“土地管理”模塊,可統計分析鄉村土地情況和主要農作物信息,三維展示農作物種類、種植面積以及權屬等信息。“人口管理”模塊,可將宅基地和人口一一關聯,對人口參數進行統計分析,解析人口素質和人口要素流動,實現人力資源數字化管理;“鄉村旅游”模塊,則清晰地展現鄉村地域特色旅游資源,實現平安游、綠色游和特色游。
對這個數字化平臺,試馬鎮副鎮長何顯芳充滿信心:“網絡的功能確實非常強大。這個大數據信息平臺,把黨建、基層治理、旅游、智慧農業、智慧交通等多元素融合到一起,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另外,茶產業是試馬鎮的特色主導產業,我們希望通過數字化,實現茶葉的種植、科學管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全部可監控,這對于我們提升茶產品質量、打造茶葉品牌有非常大的助力。”
發展產業經濟,交通安全至關重要。學校還充分利用專業優勢,在商南縣農村的道路災害頻發易發路段引入北斗3號系統技術及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建成商洛市首個公路災害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實現實時滑坡監測預警。系統共采集數據3萬余個,提供監測報告80份,迄今準確發出橙色和紅色預警共10次,有效減少了公路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為車輛和行人提供了交通安全保障。
構建優質電商體系 助推當地數字經濟新發展
去年盛夏時節,長安大學人文學院馮延蕊同學和她的小伙伴體驗了一次特別的暑期社會實踐。在試馬鎮風景秀麗的特色茶產業基地馬泉山頂,他們與“南茶北移”第一人張淑珍老人及商南縣網紅“程程”一起,開展了“我為商南代言”公益直播活動,面向廣大網友展示介紹當地風光和綠茶、木耳等特色產品,直接帶動商南縣茶葉和木耳等銷售10.2萬元。
電商時代,現代物流體系和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對于當地發展特色產業至關重要。長安大學根據商南縣的實際情況,為當地構建優質電商體系提供全方位服務,全力助推商南縣數字經濟發展。
學校參與完善了當地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提供保障性服務;助力當地發展直播電商、創意農業、觀光農業等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促進傳統農產品行業轉型升級;為新型經營主體與地域性或全國性電子商務平臺交流合作、業務對接牽線搭橋;依托當地茶產業發展優勢,通過精準評價茶產業開發潛力,為當地進一步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和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出謀劃策;依據市場需求數據,構建了智能評價模型,實現生產、營銷全鏈條智能數據挖掘和分析,降低生產經營風險,為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居民增收致富保駕護航;組建長安大學“e幫扶”志愿者團隊,為農民合作社、致富帶頭人技能培訓,進行現場教學和陪伴式服務,為當地旅游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
如今的試馬鎮,充分發揮氣候宜人優勢,乘著數字鄉村建設的東風,將茶產業與旅游康養結合起來,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賞美景、吃美食,體驗采茶、品茶、休閑旅游,全力打造茶旅融合的新式現代化小鎮。
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現代鄉村振興示范鎮
試馬鎮具有交通便利、生態秀美、產業獨特、宜居宜商的天然優勢和特色,但在鄉村數字化治理、農村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監測水平提升、鄉村數字經濟等方面還不完善。長安大學依據試馬鎮的特色優勢和建設需求,通過電子信息技術的引入,提升試馬鎮規劃治理能力和特色產業發展水平,著力建設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現代鄉村振興示范鎮。
試馬鎮具有良好的茶產業基礎,學校通過科學評價,著力打造以“互聯網+”賦能的“中國北茶小鎮—試馬茶鄉”品牌,構建以試馬鎮為中心的村級層級空間布局和相應產業鏈延伸,形成第一產業逐步做優、第二產業逐漸做強、第三產業逐條做活、一二三產融合的良好局面。
借力“互聯網+”賦能,長安大學將學生“互聯網+”競賽和創新創業競賽引入該鎮產業形成和發展鏈條,形成“茶葉—茶產業—茶文化—茶鎮”于一體的“中國北茶小鎮—試馬茶鄉”品牌,目前正在申請注冊商標。
依托北茶小鎮4A級景區創建,全面推行“茶葉+旅游”,強化茶旅融合理念,長安大學直接投入和幫助引進資金320余萬元,先后改造提升馬泉山茶海公園、荷花園、農耕園等旅游景點15處,新修西莊生態產業光園產業路4.5公里、游步道5600米,栽植花卉綠植2萬余株,新修生態停車場2處5000平方米、新修星級旅游公廁2個,新修荷塘廊道300米、觀光亭2個。目前,試馬鎮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旅游綜合收入達500萬元以上,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現代小鎮已初具形態。
“這幾年我們這里不光茶園面積越來越大,村里和茶山的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周末和節假日來這兒旅游的人也多,我還在附近的農家樂打零工,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挺滿足了。”郭家埡村村民吳德民原先以種地為生,但這里山地多、平地少,因此收入十分有限。后來當地政府大力發展茶產業,將土地統一規劃種茶,吳德民就在馬泉山茶園做活,鋤草一天能掙80元,到了采茶的季節一天能掙180元。
“鄉村振興,要走好特色發展、綠色發展之路。”駐扎在商南縣近兩年的長安大學掛職干部欒義峰深有感觸,“學校充分結合自身優勢和試馬鎮的資源稟賦,推行數字鄉村和茶旅融合建設,改造提升當地茶園和周邊基礎設施。我們設想的集荷塘月色、茶園風光、農事體驗、農家飯莊、休閑垂釣等于一體的茶葉園區正在穩步發展中,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讓信息技術和綠色發展理念為鄉村振興賦能。”
來源:群眾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