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教育 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
作者:呂揚 雷守學
發布時間:2023-04-23 14:20:00
把教育作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進入4月,位于楊業大街與政和路交會處的濱河新區九年制學校工地上再次忙碌起來。這所占地83畝,今年8月底將投入使用的學校,能為附近適齡學生提供近2000個學位。
作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縣(市),神木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教育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放在政府為民辦實事最緊要的議事日程上,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建設優先滿足教育需要,推動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市教育體育局一班人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積極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滿足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需求。
“統籌城鄉一體化教育發展,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需要,結合機關事業單位搬遷和棚戶區改造加快老城區學校新建和升級改造,今年我們將新建8所義務教育學校,新增學位11000多個。”指著不遠處的濱河新區九年制學校,神木市教體局局長黃瑾說。這是全市適應新區人口增長,為適齡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的一個縮影。
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
作為全國經濟百強縣(市)和陜西省教育強縣,2014年,神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2019年全面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2022年4月神木市被教育部列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縣(市)。如何推動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神木上下統一認識:優質均衡是辦人民群眾滿意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期盼的必然要求。基本均衡是基礎,優質均衡是再發展、再提高。
2018年,神木市委市政府就出臺了《關于加快神木教育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加大經費投入、加強隊伍建設、堅持統籌兼顧、實施素質教育、強化組織保障等五個方面提出了28項具體措施。“教育發展優先規劃、教育投入優先安排、教育項目優先審批、教育用地優先保障、教育用人優先補充、教師待遇優先落實。教育發展上需要解決事情,我們提出來,市委市政府都會大力支持。”這是記者在神木教體局采訪時聽到最多的話。在教育上舍得投入,不斷提高經費標準,讓神木教育快步發展。三年來,累計投入19.5億元實施教育重點項目25個,新建學校9所,改擴建學校16所,新增學位2.25萬個。
在繼續實施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十五年免費教育基礎上,神木健全教育經費穩定增長機制,將小學、初中、高中(含職中)年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由800元、1000元、1200元分別提高到1000元、1200元、1600元。將公辦幼兒園生均基本保教費補貼標準由每生每月360元提高到每生每月420元,示范民辦幼兒園和標準化幼兒園生均基本保教費補貼標準為每生每月450元,普通民辦幼兒園生均基本保教費補貼標準為每生每月390元。將特殊教育年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由6000元提高到10000元。全額補助農村學校取暖費,加強寄宿制學校經費保障,確保教育經費投入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神木市大柳塔第一實驗中學校長辛建民對此感觸深刻:“大柳塔是中國煤炭工業重鎮,常住人口7萬多。為解決適齡兒童上好學的需求,政府大手筆投資3億元建設了這所占地81畝的公辦學校,讓2000多名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從西安到大柳塔工作的方女士本來是要讓孩子回西安上學的,第一實驗中學的建成讓她改變了主意:“我覺得孩子非常幸運,這所學校的環境非常現代化,還有滿足孩子成長需求的多彩社團活動,一年來孩子學習進步很大。我們全家忐忑的心放下來了。”
留住孩子就留住了人
近年來,神木市人口呈現流入增長趨勢,目前全市人口57.64萬,較2010年增長12.09萬人,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神木市第十一中學眾多獎牌中,“陜西省中小學智慧校園示范校”這塊牌子引人注目。近年來,學校緊跟時代步伐,將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開設智慧課堂,促進教學方式深刻變革。打造了集教育教學、服務管理、智能辦公、資源共享共建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校園平臺,實現大數據反饋追蹤,實現個性化精準教學,實現以學定教、科學決策,教學效果不斷提升。在學校實驗樓,夢想中心、科學實驗室、創客空間、VR安全教育基地、機器人教室等,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現代化儀器設備,讓人耳目一新。既要重硬件建設,更要重內涵發展;既要重指標合格,更要重群眾滿意度。幾年來,神木對標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的5大方面20項攻堅清單,補短強弱,城鄉教育齊頭并進。
神木市店塔第一小學是一所礦區學校,一半以上的學生是務工人員子女。“我們根據學生結構特點,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按照學生需求組建了包括3D打印、健身操、課本劇以及各類藝術體育類共22個社團,通過豐富的課后服務,解決了家長忙于工作,無暇管理指導孩子的后顧之憂。”郝斐校長指著操場邊的少年宮說,很多社團活動都會在這里開展。店塔第一小學的少年宮是神木市首個鄉村學校少年宮,已連續八年獲得全省鄉村學校少年宮運營管理先進學校。“讓每個孩子全面發展,快樂成長是我們的責任。”郝斐說。
交流輪崗讓資源配置更合理
教育的關鍵在教師。三年來,神木不斷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公平均衡。三年累計交流校長53名、教師1561名。
2021年正式招生的神木市第十四中學是為神華神東公司移民小區配套重點建設的一所九年制學校,全校124名教師除了招聘外,其他都是從神木市24所中小學輪崗過來的。“作為一所新學校,市教體局高度重視我們班子配備,從全市最好的幾所學校為14中配備了領導班子。”校長李向文是從神木第十中學輪崗過來的,“這些有教學管理經驗、熱愛教育事業又有思想的老師,為學校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副校長張亞玲是從神木市初中階段的領頭羊學校——第二中學教務主任崗位到十四中來的。由于14中離家較遠,為了不耽誤工作,有駕照但很少開車的張亞玲,在開學前專門買了車,在孩子指導下直接開了起來。“我知道自己來14中責任重大,不能因為路途遠影響教學。”年輕教師武艷玲則是通過考核,從錦界中學輪崗來到14中的,她也從曾經的初中語文老師變身為小學五年級老師。武艷玲說,來到這里僅僅一年,自己教育理念得到很大提升,這個轉變是被市教研中心原主任姚寶林5次不打招呼聽課評課改變的,“以前我更關注怎么教,現在更關注學生怎么學。”
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是神木市近年來推動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主要抓手之一。教師待遇不斷提高,有效提升了教師教書育人積極性和幸福感。同時,通過事業單位招考、校園招聘等方式,累計為義務教育學校招聘教育碩士、公費師范生、重點院校本科畢業生313名,補充音體美學科專任教師85名。實施“名師工程”和各類培訓,加強教師梯隊建設,骨干教師數量大幅提升。
“現在每逢招生,我們可省心了。”已退居二線的姚寶林說的省心,是因為神木義務教育學校嚴格實行劃片、就近、免試入學,實施“陽光招生、均衡編班”政策。“教育均衡發展,讓學校能更專注于教學工作,家長也不用托人找關系讓孩子上好學校,大家都省心。”
“用‘城鄉一體化’縮小地域差異,用‘學校建設標準化’縮小校際差異,用‘校長教師配置均衡化’縮小辦學資源差距,用‘教育關愛制度化’縮小學生群體差異。我們有信心把神木教育打造成優質均衡發展的典范。”黃瑾局長說。
這不僅是神木市教體局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思路和策略,也是神木教育人實實在在的行動。
來源:群眾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