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的核心就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而在應用型本科高?!柏攧諘嫛闭n程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關注重點往往著眼于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及專業相關技能的實踐,忽視了愛國信念、職業道德、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本文以“財務會計”課程思政建設為例,從剖析課程思政本質入手,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提出了進一步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以期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課程思政  財務會計  應用型本科高校

西安歐亞學院重點課程項目(編號:2019KC017)。

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將德育納入教育綜合改革重要項目,逐步探索從思想政治課程到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轉變。課程思政的核心就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整個教育體系,全面滲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充分體現在日常管理之中,在落小、落細、落實上下功夫。

在課程思政的探索階段,各高校逐步認識到,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從高等教育“育人”本質的要求出發、從國家意識形態戰略的高度出發,不能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而應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落實于課堂教學之中,深入發掘各類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落實所有教師的育人職責。在“財務會計”傳統的授課過程中,教師的關注重點多放在專業知識的講授及相關技能的實踐上,而對學生職業道德、職業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往往是幾句話帶過,甚至于忽略掉了。本文從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課程改革出發,以西安歐亞學院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為例,從課程思政的本質、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課程思政進一步建設等方面對會計學專業課程建設進行探討。

“財務會計”課程思政的本質

“育人”先“育德”,注重傳道授業解惑、育人育德的有機統一,一直是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真正解決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及“如何培養人”的問題,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優良傳統和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它始終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注重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柏攧諘嫛闭n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政培養。

1.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豐碑永恒,光照千秋。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英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精神。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文化印刻在每個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們骨子里永不改變的血脈基因。在大學學習中,大學生應該積極對事對人,把學習熱情揮灑到自己的專業學習當中。在“財務會計”課程中,有很多會計方面的專家學者值得大學生學習,通過學習這些先進事跡,厚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其在學習中保持干勁,為祖國建設努力奉獻。

2.強化會計誠信意識

現代會計之父、教育家潘序倫曾經高屋建瓴地指出:“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薄皶嬚\信”是誠信在會計領域的具體反映,會計誠信表達了會計行業對社會的一種職業承諾。作為一名會計人,守誠信、不做假賬是必須要遵守的職業道德。財會類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后會到各企業從事會計相關實務工作,遇到企業高層領導要求報銷一些不合規發票時該如何處理呢,專業基礎課程“財務會計”會正確引導學生,作為一名財務人員應嚴格地劃分一條職業道德底線。

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校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做事前都會考慮這件事做了是否有用、是否有利,這么做是否值得,這些就是在進行價值判斷。在社會經濟和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接觸的新生事物越來越多,受外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多,同學、朋友之間的炫耀心理導致的盲目消費日益增多,部分大學生通過更多方式去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有的甚至深陷網絡貸款的泥潭。對于剛進入大學校門的大學生,遠離父母家人的約束,他們的消費觀念、消費狀況、消費模式,不僅影響個人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還影響自身家庭的生活水平,也會讓同齡人學習和效仿,因此在專業課程學習中必須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

“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在講授一門課程之前,需要確定“3W”,即Who:課給誰上;What:課程內容是什么;How:課怎么上。第一,課給誰上: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重點在于“應用”二字,要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在新高等教育形勢下構建能夠滿足和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第二,課程內容是什么:“財務會計”是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是財務會計的基礎入門課程,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熟悉企業核算的基本方法及流程。第三,課怎么上:就是對課程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調研課程學情可發現,會計學專業學生在學習“財務會計”時,能夠基本掌握基礎理論和方法,但對于課程內容的延展并不容易接受,部分學生因不是自己選擇的專業,對專業理想信念模糊,再加上初入大學校園,對很多新生事物充滿好奇都想嘗試,進而產生了學習自主性弱、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對此“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重點應著眼于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困惑、職業困惑、價值觀困惑,使其明確自身價值和社會定位,在價值創造過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1.整合教學內容

高校應在已有課程建設的基礎上,緊隨經濟發展及財務轉型需要,深化課程建設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突出“業財合一”的綜合財務思維培養,使學生具備綜合核算的應用技能??稍谡莆諏W生學習認知規律、充分體現應用型特點的基礎上,分解、整合課程體系和內容結構。依托信息化平臺,設計翻轉課堂,開展講授與討論交互進行的教學范式設計。高??山柚韧鈳熧Y不斷完善和豐富各類案例資源,以體現經濟新動態、突出商業新模式,凸顯不同行業的特性;通過引入涉及會計造假、會計舞弊等觸及會計職業道德底線的相關案例引導學生強化會計誠信意識;依托信息化財務共享中心的平臺資源,讓學生接觸企業真實業務,深刻理解會計舞弊的危害。

20230418094952169-61-b9e38.jpg

2.優化課程體系

基于OBE理念,以“制訂培養目標—設定畢業要求—優化課程體系—確定課程目標—組織課程內容—預期學習成果—實施課程組織—開展課程考核”的順序進行課程建設。西安歐亞學院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及畢業要求優化課程體系,從知識、能力、素養三個維度確定課程培養目標,組織課程內容。整個課程是以“總—分—總”的結構闡述財務會計的相關原理和內容,梳理“基礎概念及理論”和“具體核算方法”兩大模塊內容,共計32個學時,其中包含8個實踐學時;從報表導入,循序漸進地講解所涉及的基礎概念和理論,緊貼企業實務核算流程和具體應用方法,從原始憑證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填制與審核—賬簿登記—報表的編報逐步呈現財務核算的全流程。在專業理論學習中,教師可融入相關專家學者的歷史故事,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如婁爾行教授,他是我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會計學家之一,是新會計學科體系的主要創始人,為推動中國會計理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1937年畢業于國立上海商學院(現上海財經大學)會計系,同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生院深造;1939年畢業,獲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學成回國后,他立志報效祖國,主編出版了《基礎會計》,對我國以往受蘇聯影響的傳統會計原理和教材體系作出了重大改革。

20230418094952168-83-5e354.jpg

3.多元化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鞏固上節課的知識點時,教師可讓出講臺位置,邀請學生做主持人,帶領其他同學回顧知識點。完后,教師對此復習環節進行查漏補缺。因部分知識點與生活關聯度較少,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為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可采用插入動畫案例的方法,用動畫故事幫助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將理性消費的觀念引導貫穿于其中,讓學生遵守經濟學的邊際效用理論,做出合理的購買決策。學生要積極完善自身消費結構,抵制奢侈浪費、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費風氣,崇尚科學理性的消費觀。這些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印象,也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課后,在線上教學系統中設置討論帖,要求學生梳理學習心得體會、整理思維導圖,再拍照上傳至討論帖,以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價值觀和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并據此裨補闕漏,幫助學生梳理財務工作流程。

4.改革過程性考核

課程考核遵循注重學習過程考核與學習效果量化相結合的原則,規范考核內容,制訂評分細則及實施方式。課程總評成績中包含一部分過程性考核成績,即小組匯報展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各組的階段學習成果,匯報內容包含課程內容相關案例的搜集、分析和探討。在案例搜集過程中,學生需要大量閱讀專業經典案例,通過學習和分析案例,讓學生關注會計行業的誠信問題及謹慎性等內容,將思政教育貫穿到專業課學習當中。小組匯報部分的成績由組內互評和教師評定兩方面綜合判定,組內互評能夠有效避免小組匯報成果出現部分同學不參與、搭便車的現象,也能讓學生加強誠信意識,在做到會計誠信前先做好學習誠信。過程性考核改革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解放固化思維,開啟新的學習模式。通過小組及授課教師的多輪評選,最終在各教學班中選出“最佳創意獎”及“優秀獎”,鼓勵學生通過認真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該方式可讓學生將自己的才華應用到專業學習中,同時還鍛煉了溝通表達能力,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奠定基礎。

20230418094952183-63-c377b.jpg

“財務會計”課程思政進一步建設的思路

1.提升授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

目前,各高校仍在不斷地改進和探索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授課教師的認識尚在萌芽階段,還未完全形成體系。因此,在“財務會計”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需要提升授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學校應在教師培訓中重點關注這一方面,可將授課教師外派到專業課課程思政做得好的高校進行訪問學習,或者將有經驗的專家學者請到校內分享經驗。校內也可以通過組織教學設計比賽、示范觀摩課等方式為課程思政建設開發新思路。

2.在課程實踐中融入課程思政

會計學專業的實踐性很強,目前西安歐亞學院的“財務會計”課程中有8個實踐學時,可通過組織學生去校外參觀學習的方式完成。帶領學生去企業實地參觀、了解財務實務工作流程時,要讓學生提前認識到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重要性。通過模擬會計實務、嵌入會計沙盤實踐(見表1)等方式,讓學生用所學理論知識關注行業信息化現狀;通過不同崗位的輪換,讓學生對每個崗位都有感受、感悟,而不是在一個固定的崗位產生固有思維,提升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自主性、專注度,達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的思政實踐效果,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進行自我定位。另外,通過課程實踐還能更完整地記錄和反饋課程教學效果,促使課程建設不斷更新和修正。

3.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嵌入課程思政

在“財務會計”課程思政建設中,勢必會遇到專業課學時緊張的情況,對此,可通過線上學習進行彌補。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高,疫情期間很多同學都已經接觸過網上授課的方式,且學習效果沒有受到影響。通過調研發現,有的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線上方式進行學習、預習。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設計“財務會計”混合式教學時要系統梳理課程在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匹配課程培養目標,從知識、能力、素養三方面對課程目標進行細化,幫助學生建立財務核算的規則意識,掌握企業基礎核算技能,構建基本的財務框架邏輯。高校應側重培養學生的財務思維,引導學生牢固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核心的公德操守和職業道德,強化“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引導他們關注社會熱點、難點、痛點問題。

結  語

通過剖析課程思政本質將其融入專業課程當中,有利于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幫助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強化會計誠信意識,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學生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可以掌握專業相關知識,另一方面還能鍛煉實踐能力,增強愛國熱情,嚴守職業操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楊紅,付源.普通高?!痘A會計學》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10):188-190.

[2]張莉.財務管理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8):55-56.

[3]王會云.“成本會計”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10):190-192.

[4]許珂.財務管理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10):120-122.

[5]張雯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以《財務會計》課程為例[J].經濟師,2021(10):213-214.

(趙帥:西安歐亞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