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縣加大營養餐改善計劃管理力度確保學生的用餐健康
發布時間:2023-04-11 12:12:29 來源:涇陽縣教育局
近年來,涇陽縣加大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食堂供餐安全實施措施,為了確保這項工作穩步推進,該縣以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辦法》為指引,將營養餐改善計劃管理力度持續加壓,完善管理機制,規范管理過程,保證學生的用餐健康,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了助力,有效促進了全縣教育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
一是提升配餐科學水平。嚴格依據《學生餐營養指南》(WS/T 554-2017)以及《陜西省小學生營養配餐技術規范》《陜西省中學生營養配餐技術規范》制定和定期調整食譜,確保膳食搭配合理、營養均衡,讓農村學校的孩子們能吃得飽、吃得好。
二是強化領導管理能效。夯實了學校食品安全屬地責任和校長的主體責任,堅持學校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各學校領導堅持全程參與供餐管理,積極主動落實領導陪餐制度,參與膳食委員會活動,及時回復解決師生關注及意見,有效保證了營養改善計劃供餐水平、飯菜質量的持續提升,全縣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得到了師生群眾的認可。
三是扎實提升業務能力。每學期堅持開展操作能力和食品安全能力提升培訓,通過《實施辦法》專題學習、知識測試、問卷調查、現場問答等形式,幫助學校食堂從業人員熟知本崗位規范要求,提高了他們的安全意識和科學規范操作能力。
四是抓實抓細食品安全。有效建立完善了以預防和教育為主,定期督查和全面排查為輔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實現了安全責任到人、排查整改到底、安全教育及時,應急演練經常,有效杜絕了食品安全隱患的發生。各學校、供餐企業堅守食品安全底線,嚴格人員管理,堅決杜絕不符合規定的人員上崗。嚴把操作關,確保采購、貯存、加工、分餐、送餐、清洗、消毒、留樣等操作規范嚴格落實。強化了食堂衛生管理,做到食堂、餐廳無衛生死角,廚具、設備有序擺放。近年來,該縣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五是織牢資金安全管網。近年來,該縣不斷增大資金保障力度,先后將營養改善計劃保障標準從生均4元提升至5元,在財政預算中專項列支,用于營養改善計劃從業人員工資、設備更新維護等運維保障。為了用好這些資金,切實加強資金監管,該縣堅持落實營養改善計劃實名制管理、專賬管理、公開公示管理、帶量帶價食譜管理、招標采購管理、供餐質量評議管理等制度。定期開展營養計劃專項資金審計,確保了營養膳食資金使用安全。
六是優化日常監管能力。該縣定期對食堂開展監督管理工作,通過聯合檢查,對各學校食堂進行全面排查整改,做到不漏一個環節、不留一處隱患。完善食品加工全過程實時視頻監控系統,并將相關視頻信號接入局安穩股,主動接受監督。嚴格落實供餐評議制度,每學期組織膳食委員會定期對供應食品質量、價格、食品安全等進行評議,確保供餐質量。
七是不斷改善供餐條件。該縣堅持大力推進學校食堂建設速度,每年都投入資金,對廚具餐具、餐桌餐椅、廚房設備等進行更新和維護,做到了食堂供餐成熟一所,投入一所,使用一所。同時,對具備食堂供餐條件的學校,全部納入全縣營養改善計劃招標范圍,實行食堂集中供餐,對暫不具備食堂供餐條件的學校,實行中央廚房集中配餐。通過實行統一管理,杜絕了義務教育學校食堂私自對外承包或委托經營的現象,有效保證了營養改善計劃食品質量,推動了營養改善計劃工作走向深入。
八是持續開展食育教育。涇陽縣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重視食育教育與“五育并舉”和“一校一品”教育活動的結合,先后開展了以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知識、節約糧食、就餐禮儀等為主要內容的食育教育活動。結合勞動教育, 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集體分餐、餐具回收、垃圾分類、清潔打掃、用餐秩序維護、烹飪小課堂、種植養殖等勞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初步養成了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品德。
九是強化督查考核制度。堅持開展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常態化督查考核,每學期通過全面檢查與隨機抽查結合、專項檢查與重點檢查相結合等檢查方式,加強對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資金安全、供餐質量、規范管理等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檢查發現問題要求限期整改,并將檢查結果作為日常教育教學考核評價內容,有效推動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