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后服務的“陜西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作者:嚴公建 龍寶新
發布時間:2023-04-11 10:26:01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舉辦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是落實“雙減”政策、推進素質教育的得力舉措。深度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要是陜西省課后服務工作改進的方向。課程形態、服務提供與制度設計三位一體是學校課后服務的基本分析框架。在學校課后服務推進中,“陜西問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其具體體現是:課程形態上面臨“數量較少、形式單一、評價滯后”問題;服務供給上面臨“供需錯位、學校主體、經費緊張”問題;制度設計上面臨“規則缺乏、標準缺失、教師缺管”問題等。
作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緩沖帶,學校課后服務在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建設中發揮著助推素質教育落地、減輕家庭教育負擔、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的特殊功能。應中小學生及其家庭的要求,陜西省教育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于2019年頒布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屬地管理、學校主導、非營利性、自愿選擇、因地制宜”的五大原則,為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劃定了政策基線;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進一步強化了學校課后服務特有的輔助減負政策落地功能,陜西省學校課后服務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格局。在新形勢下,學校課后服務政策如何持續增力、有效發力,事關陜西省人民滿意教育服務創建任務的完成。基于18份骨干教師訪談、1853份利益相關者調研問卷,本文擬對陜西省學校課后服務的典型問題予以把脈分析,以期為陜西省學校課后服務政策改進提供參考。
■ 一、學校課后服務的“三要素”分析框架
本研究是從經驗、現實、個案中歸納出來的實踐運行框架,即基于18份課后服務骨干教師訪談,從他們對課后服務的共同關注點中提煉了三個課后服務的關鍵要素——課程形態、服務提供與制度設計。在對客觀訪談記錄的分析中,本研究梳理出了11類問題、18條建議,基本上都可以歸入上述三個要素中。其中,課程形態類問題建議最多,具體包括三個方面: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其次是服務提供,主要包括服務需求、提供主體、經費來源;最后是制度設計,主要涉及的方面是:機構準入、標準制定、教師管理等。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對上述關鍵要素進行了系統重組,進而形成了學校課后服務的“三要素”分析框架。
課程形態具有基礎性,能否在學校課后服務宗旨與立德樹人、素質教育理念指引下開發出學生滿意、效能優異、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事關學校課后服務發展的生命線;服務供給具有關鍵性,課后服務的供給渠道多元、供需雙方匹配、調節機制靈活、資源吸附有力是學校課后服務保持鮮活力、創新力、發展力的重要條件,是學校課后服務與學校課標課程間的差異性所在;制度設計具有保障性,科學的課后服務制度不僅能夠規范課后服務的舉辦、開展,還能為校外優秀教師、優秀機構進入學校課后服務體系,帶動學校課后服務更新提質提供有力支持。
■ 二、學校課后服務的“陜西問題”梳理
從上述三個維度出發,本研究借助訪談記錄分析、調研問卷統計兩種手段對陜西省學校課后服務問題進行了客觀研判,梳理出了“陜西問題”,包括三類具體問題,為準確把脈陜西省學校課后服務對策政策走向提供了依據支持與問題靶向。
(一)課程形態上面臨“數量較少、形式單一、評價滯后”的問題
目前,西安市等地中小學基本形成了“1(作業輔導)+1(社團活動)+X(學校特色活動)”的組合式、定型式課后服務課程架構,良好課后服務體系架構基本成形。但在具體實施上,陜西省學校課后服務面臨的問題還很突出。受調查教師反映:在課程數量上,存在課程資源匱乏、跨界課程較少、社會資源整合不夠,學?!暗诙n堂”課程與學校課后服務課程間相互替代的問題;在課程實施上,作業輔導時間過多、藝體指導不足、社團活動開展不夠的問題較為明顯;在課程評價上,存在課程質量缺少評價機制,授課好壞在績效上體現不夠,教師期待引入課程評價制度等問題。陜西省受調查的251名教師中有86%的受調查者反映學?!罢n后服務形式單一”(26%)、“課后服務課程缺乏設計”(23%)、“課后服務內容簡單化”(22%),排在了課后服務問題的前三位;僅有26%的受調查者認為學生“非常喜歡”學校組織的課后服務活動,僅有36%的教師反映學校對課后服務質量進行過“全方位評價”。受調查的1625名家長中87%的受調查者反映學校課后服務的首要內容是作業輔導類,其次是“興趣社團類”(52%)、“體育運動類”(16%)。課程是學校課后服務工作的組成細胞,每一門課程、每一節課的質量都決定著學校課后服務的整體品質,建立課后服務課程供給“蓄水池”,敦促課后服務實施環節創新,用專業評價為優質課后服務涌現搭建平臺,是陜西省后續學校課后服務改進的重點之一。
(二)服務供給上面臨“供需錯位、學校主體、經費緊張”的問題
解決好課后服務供給端問題,促進多元、豐富、靈活的服務課程供給格局形成,為充分滿足學生發展、家長期待、教育改革的服務需求提供有力支持,是陜西省學校課后服務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內在要求。但在實踐中,參訪教師、校長反映:供需匹配上,陜西省課后服務面臨“家長對服務方式需求多樣化與服務單一化之間的矛盾”“家長對內容需求個性化與服務統一化之間的矛盾”,供需矛盾突出、供給側調整迫在眉睫;供給主體上,學校處于“主體地位”,是學校課后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在多數學校幾乎是唯一提供者,校外教育機構進入較為艱難,與陜西省“學校主導”的課后服務政策不相吻合,影響了課后服務的競爭發展、開拓創新;經費保障上,幾乎都是家長付費,政府投入、社會資助、企業捐贈等來源經費較少,甚至多數學校為零,導致課后服務經費緊張,教師課時費相對較低,與江蘇、浙江等省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甚遠。教師調研結果也有所反映:48%的教師希望“增加教師服務補貼”。這些問題成為困擾陜西省學校課后服務持續改進創新的瓶頸,是課后服務“陜西問題”的重要表現。
(三)制度設計上面臨“規則缺乏、標準缺失、教師缺管”的問題
高質量發展的課后服務一定具有開放性、競爭性、標準性,一定是多種機構參與、開展標準化管理、吸引優秀教師參與的課后服務工作體系。但在此方面,陜西省面臨“三缺”問題——規則缺乏、標準缺失、教師缺管。在機構準入規則上,陜西省缺乏清晰、準確、具體的機構準入、淘汰規則,入駐學校課后服務的機構資質條件、遴選原則、日常管理制度等均處于缺失狀態,不利于優質校外課后服務專業機構的培育、專業課后服務的形成,學校迫切要求積極引進社會資源,優質的教育資源均衡化。教師調研表明:要“更好地開展課后服務工作”,首當其沖的是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44%)、“服務內容形式多元化”(31%); 47%的教師認為學校課后服務應該由“外聘的校外機構教師”承擔;19%的教師認為課后服務應該“交由第三方機構來舉辦”。校長調研結果也表明:學校在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校外培訓機構在哪些方面可以與學校形成合作還有待探索”(44%)、“缺乏校外培訓機構入校標準”(22%);學校在與社會組織合作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學校與社會機構組織合作機會少”(54%)、“社會機構組織支持力量較弱”(22%)。可以說,校外教育機構進入學校課后服務是“雙減”政策后全國學校課后服務改進的重點、痛點與難點。在服務質量管理上,陜西省缺乏課后服務質量標準、教師專業資質標準、課后服務機構標準,不利于學校課后服務機構標準化發展。在教師隊伍管理上,以本校教師為主,存在“學科專業水平不高、藝體指導成效不佳、活動組織效率較低”的缺陷,缺乏對專業課后服務教師的評選標準,特長教師進入課后服務的通道尚未完全打開,成為制約學校課后服務質量提升的瓶頸。
■ 三、破解“陜西問題”的學校課后服務改進策略
面對上述“陜西問題”,陜西省義務教育學校、教育行政部門亟須加強政策研判、聚焦問題分析、探尋改進對策。
(一)以優質課程培育為主旨,構筑高質量課程發展通道
優質課后服務課程是優質內容、有效實施、科學評價的三位一體,培育優質課后服務課程是課程內容提質、過程優化、評價跟進的連續化過程。要有力應對陜西課后服務發展中面臨的課程品質問題,陜西省至少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制定課程建設鼓勵政策。出臺優質課后服務課程培育政策,鼓勵教師結合自身優勢、吸收同行經驗、聯手社會機構開展優質課后服務課程共建共創工作,全力催生優質課后服務課程。二是推進課程實施過程創新。引導教師突破傳統課程理念、打破授課作業傳統形式、創新體藝實踐活動形態,引入跨界學習、項目學習、綜合學習等課程新理念,將課程實施過程改革視為服務質量提升的樞紐環節。三是重視課程質量評價工作。組建專業的評價團隊,引入第三方評價服務,建立專業的課程質量評價標準,及時對每一門課后服務課程進行跟蹤質量評價,將那些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凸顯教改意圖、學生家長滿意、社會反響良好的“好課程”評選出來,將其課程建設中的好經驗、好想法向外推廣,持續提升學校課后服務的整體水平。
(二)以課程供給側改革為主題,建立開放有序的課后服務格局
陜西省課后服務工作面臨著機制調整、體制創新的新使命,構建開放有序的課后服務供給格局,讓專業課后服務機構、優秀課后服務資源、特長型課后服務教師進入學校課后服務工作領域,充分發揮其靈活性、專業性、獨創性優勢,是補齊陜西省學校主體的課后服務體系缺陷的有力手段。陜西省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引導義務教育學校建立學生發展需求導向的課后服務課程供給體制,借助家長學生需求調研、課后服務定期意見征詢等方式來了解民意、響應民意,借助需求端調研響應的方式推動學校課后服務持續改進、深入變革。為了確保多主體參與的學校課后服務工作體系高效運轉,學校應該主動參與校內外輔導機構競爭活動,在競爭中凸顯各自教育服務優勢,促使學校課后服務分流、分層、分類發展,形成“專業人干專業事”的課后服務工作局面。同時,學校課后服務還要打破學生收費作為唯一渠道的局面,政府應該主動履行購買優質課后服務資源的責任,及時面向社會購買家長認可、學生喜歡、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的校外優質課后服務,使之惠及行政區域內的學校學生。
(三)以課后服務標準出臺為主線,完善學校課后服務治理體系
目前陜西省亟須出臺的學校課后服務標準大致有:課后服務機構資質標準、課后服務質量標準、課后服務日常管理標準、校外課后服務教師選聘資質標準等。在標準杠桿下引導“學校、機構、社會組織”三方開展公平競爭,切實減輕學校課后服務壓力、利用社會機構力量、引入市場競爭力量,達到多途徑搞活課后服務工作的目標。最后,在教師隊伍管理上要堅持在專業資質標準統領下,不拘一格選聘特長型課后服務人才加入課后服務工作,開發特色課后服務課程資源,為他們發揮特殊才藝才能創造條件、提供通道。
面向未來,陜西省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應構筑高質量課程發展通道,建立開放有序的課后服務格局,完善學校課后服務治理體系。
作者單位: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陜西師范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