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延安市實驗中學高中政治教研組立足實際,挖掘本地資源,從2019年3月開始了“故事中的延安”思政宣講活動。“故事中的延安”思政宣講以“講好紅色故事、播好紅色種子、傳承紅色基因”為使命,“用紅色基因鑄魂,用延安精神塑德”,讓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心靈深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20230411102435814-27-f56b4.jpg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他強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學校要開好思政課,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性學科課程。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及學校要鼓勵和支持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充分結合當地的環境條件、社會生活等實際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開展深入的活動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要緊密結合社會實踐,引導學生經歷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逐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為落實《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延安市實驗中學高中政治教研組,依托“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立足實際,挖掘本地資源,從2019年3月開始了“故事中的延安”思政宣講活動實踐探索。

一、“故事中的延安”思政宣講活動實踐探索

培養思政宣講員,成立思政宣講團。上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宣講團的成員主要來自一線優秀的高中思政課教師,思政課教師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仰者和傳播者。講好“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道理、學理和哲理,引導更多人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思政課教師的職責所在。入黨積極分子、優秀學生團員和學生干部是思政宣講團的主體力量。在學生中培養宣講員一直是思政宣講團的主要任務,通過“1+1+1”模式(即一名優秀思政教師做導師,精準培養一名優秀團員和一名優秀學生干部)和“老帶新”模式(在上屆學生思政宣講員因升學或其他原因退出宣講團時,由其負責培養一名新的優秀團員和優秀學生干部進入思政宣講團)讓思政宣講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學生具有激情和對同齡人的感召力,可以增強宣講的針對性和感染力,激發宣講團的活力。校黨委書記在內的優秀共產黨員是宣講團的重要支持力量,他們的加入不僅保證了宣講內容的正確方向,而且提升了宣講層次,擴大了宣講的輻射面。

20230411102544675-97-80791.jpg

深入調研走訪,挖掘紅色故事。延安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在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優勢。思政宣講團利用這一區位優勢,利用紅色資源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依托“第二課堂”“第三課堂”,以“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延安精神的科學內涵、時代價值。思政宣講團的成員利用社會實踐時間、課余時間,參觀走訪了寶塔山革命舊址、棗園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共中央黨校舊址、王家坪舊址,采訪了大量講解員、當地群眾和延安精神研究專家、學者,查閱了相關資料,探尋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延安歷史,感悟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延安精神。講故事易,但是講好故事不易。“故事中的延安”作為思政宣講的一種形式,“故事”是重要的載體。講好紅色故事離不開對紅色故事的準確凝練和清晰表達,既要“顯宏大”更要“示細節”,既要“有情”更要“有理”,要不斷提高紅色故事的感染力。“故事中的延安”思政宣講在三年多的實踐中,通過聲音傳遞力量,通過情景劇還原歷史,通過歌聲傳遞真情,通過視頻展現真實的印記,宣講團成員通過真實的紅色故事,讓同學們了解一張張照片的由來、一件件文物的內涵、一個個人物的形象。“故事中的延安”以“講好紅色故事、播好紅色種子、傳承紅色基因”為使命,“用紅色基因鑄魂,用延安精神塑德”,讓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學生心靈深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二、“故事中的延安”思政宣講活動的實踐成果

趣味性與思想性的有機統一。“故事中的延安”思政宣講,既不是單純的講故事,也不是單純的思政宣講,而是二者的有機結合。因此,既要保證故事的可聽性、趣味性,又要保證宣講的理論性、思想性。寓理于情、寓理于事、寓理于物,實現“小故事”與“大道理”的有機統一。

大人物與小人物的有機結合。“故事中的延安”思政宣講面向的群體越來越廣泛,從學生擴大到黨員干部、社區群眾,受眾的廣泛性決定了故事內容既要有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又要有默默奉獻的“小人物”,努力挖掘大人物的小故事,小人物的大故事,讓受眾明白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是由做事精彩決定了做人精彩。

現場宣講與新媒體相得益彰。“故事中的延安”思政宣講,最初只限于班級、社團、年級、學校的現場宣講。受2020年疫情影響,現場宣講不得不調整為網上宣講,但這也使得宣講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影響力越來越強。

加強思想政治課建設要堅持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展。“故事中的延安”思政宣講活動是我們立足當地資源進行的探索實踐。前進的腳步依舊不能停止,我們將不斷實踐,以百煉成鋼的決心,以思政課為依托,將這一活動持續推進,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延安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教育力量!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市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