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由之路。2022年,合陽縣教育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聚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事項,聚焦“落一子而滿盤活”的關鍵環節,抓重點、破難點、治痛點,以改革催生動力,促進教育公平,走好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

抓重點,“3+1+2”高考模式帶給孩子更多可能

2022年,陜西省正式啟動高考綜合改革方案,“3+1+2”選科學習模式全面鋪開。合陽縣教育局把握改革重點,提前做好前瞻性謀劃布局,充分吸收改革先行地區的成熟經驗,制定實施“健全一套領導機制、明確兩大路線、抓實四項重點、確保六個到位”的“1246”工作思路,穩步推進新高考改革各項準備工作。

合陽縣兩所高中積極作為、乘勢而上,以“軟件先行、硬件跟進、分段實施、綜合達標”的推進思路,不斷加強對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的學習、培訓、研究和踐行。積極完善學校課程管理,有序推進選課走班,加強學生發展指導,落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加大高考綜合改革宣傳力度。加快硬件建設跟進,合陽中學建成合班教室三個,完成粉刷教學樓和更換教室門項目;第二高中新建圖書室和閱覽室各一個,藏書13萬余冊。合陽新高考綜合改革平穩有序推進,工作經驗在渭南市全市分享交流。

破難點,好政策讓教育公平深入人心

“遏制‘擇校熱’,多措并舉讓每個孩子‘上好學’”。這不僅是社會的期待、家長的期盼,更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乃至每一個義務教育工作者的心聲。

自2017年起,合陽縣按照“全覆蓋,無盲點,便民利生”的工作要求,制定印發《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實施方案》,壓茬推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并以此作為解決大班額、擇校熱等教育突出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保障學位供給,規范招生入學秩序,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在不斷的總結與完善中,2022年,合陽縣創新優化城區就近免試入學方式,開通網上報名入學系統,以“方便群眾,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的工作態度,組織城區教師上門入戶審核群眾報名資料,讓家長足不出戶就能辦好入學這件“頭等事”。

“要徹底解決‘擇校熱’問題,還得從其根源入手”,合陽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魯建春認為,擇校原因的根源在于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與人民群眾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

為此,合陽縣積極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投資4.07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63所,投資1.2億元開工建設天合園小學和城關中學分校,新增校舍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館面積9萬平方米、實驗室及功能部室325間,在全縣消除超標準班額338個,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滿意度進一步提升、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治痛點,教育實現“育分”向“育人”轉變

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對這一根本問題的科學回答,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

多年來,合陽教育致力于破除“唯分數”論,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并舉”發展素質教育。在全縣各校廣泛開展“兩節一會兩活動”(校園藝術節、科技節,中小學運動會,幸福讀寫和研學旅行活動)。舉辦以“美好教育 詩韻合陽”為主題的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展“一校一品”陽光大課間活動,豐富學生體育生活。

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大力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強化作業管理、減輕課業負擔,遴選16所學校作業管理典型做法向全縣推廣。成功舉辦“雙減”工作現場推進會,樹立城鄉7所中小學“雙減”典型,引領全縣學校“雙減”工作走深走實。保持校外培訓“高壓態勢”和“零容忍”工作要求,開展“清風行動”,清理“僵尸機構”3所,查處封停隱形變異學科類機構2所,清退培訓費用5.3萬元,拆除違規學科類培訓廣告12處,有力震懾了各類違規違法培訓行為,還給教育一片“清靜”。

改變學生評價制度,在小學低段取消紙筆考試,變知識檢測為能力考核,通過游園闖關、星級評價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考核。全力推進“課堂革命,合陽在行動”,建好課內、課外、校外“三個課堂”,營造多彩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讓學生有效減負、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教育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