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學習探索 科學穩步推進
——高考綜合改革下縣中應對策略的探索與思考
作者:孫 健
發布時間:2023-04-11 09:37:41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陜西省高考綜合改革對于發展滯后、師資短缺、優質生源流失嚴重的縣域高中無疑是很大的挑戰。如何在高考綜合改革大勢下探索出切合學校實際的改革路徑,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需要學校管理者審慎研判校情,理清發展思路,積極主動作為,科學穩步推進。
一、學習為先,深刻領悟高考綜合改革的精髓要義
高考綜合改革事關國家發展大計。作為學校管理者,首要任務就是對政策的學習和研讀,真正把握政策的精髓和要義。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到《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從《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到“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學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都為我們明確了改革的方向。高考評價的改變,要求我們不能唯分數論,學校質量評價的變化要求我們普通高中要發展學校特色。育人方式的改變要切實體現在“三個課堂”的實施中,同時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改變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扭轉“唯分數”的評價導向。這一切都指向了高中學校發展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通過研讀文件,研判校情,彬州中學確立了“全力開足開齊課程,全面落實‘五育并舉’,積極發展學生個性,推進高考綜合改革”的學校高考綜合改革應對思路。
二、培訓為基,科學打造高考綜合改革的基礎力量
改革政策的落地是要靠人來完成的,教育教學改革具體到學校要靠教師來落實。教師不轉變觀念,新高考還是會穿新鞋走老路。為此學校首先加強了實施新課程和新高考的學習培訓,提升全體教師實施新課程新高考的能力。在組建教師團隊上,學校突出了以下幾點:
1.突出理念提升培訓。培訓教師團隊,不只是培訓新高考政策,而是從教材、政策、理論、教法全方位進行培訓。學校針對全體教師開展來“基于高考評價體系學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的專題培訓。加強校本培訓,提高了教師對改革的認知水平。
2.重視新聘教師培訓。高考綜合改革,師資是基礎。為了解決學校師資短缺,彬州市教育局從義務段教師中擇優選聘。這些新聘教師不僅沒有參加新教材新課程新高考培訓,也缺少高中教學經歷。學校把重點放在這些年輕教師的培訓上,制定新聘教師崗前培訓計劃,實施“青藍結對”工程,通過備課組磨課、聽評課、新聘教師匯報課、課堂教學專題培訓等形式,快速提升新聘教師在高中的教學能力。
3.狠抓生涯規劃教師培訓。新高考與舊高考最大的區別是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考試科目,這就讓生涯規劃課程備受關注。為讓更多的人能擔負起生涯規劃的指導職責,學校除安排一名專職心理教師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專業的生涯規劃培訓外,還聯系專業人員對班主任進行了生涯規劃方面的培訓,同時對高一年級全體教師進行導師制培訓,壯大了指導團隊,提升了指導水平。
三、嘗試為主,模擬探索高考綜合改革的落實路徑
選課走班是我們首先要面對和實施的。如何結合校情,平穩實施?模擬嘗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科學有效的。通過多次模擬選科,學生最終的選科更符合個體實際。為了更準確地掌握學生選科意向,截至目前,學校先后進行2次選科模擬。第一次選科模擬,是在第一次月考后,各班以紙質上報的,12種組合都有學生來選。通過抽樣調查發現學生大多是看別人選什么就選什么,選大文大理的學生較多。對于不超過20人的選課組合,學校召集這些學生進行了選科專題指導,解答了學生的一些疑問。在期中考試后,學校利用網絡在家校群中進行了選科志愿收集。這次學校根據上次選科的反饋,將選科定了7種。從學生選擇來看,和第一次大不一樣,選“物理+化學+生物”的少于“物理+化學+地理”的,希望將來走體育藝術之路的學生也不在少數。依據學生的選科,學校還進行了模擬排班排課,走班教學,提前研判了實施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
四、穩慎為要,統籌規劃高考綜合改革的具體實施
高考綜合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對于師資緊缺、硬件匱乏的縣域高中來說,不能坐等上級的指令,亦步亦趨,也不能自以為是,盲目冒進,而要穩步推進,統籌規劃。
1.首要任務是抓好生涯規劃教育。對于生涯規劃教育,學校堅持集體和個體結合、測試和體驗結合的方式。由專職教師逐班入班按照課表的安排給學生講授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班主任作為導師對學生進行個體輔導,通過對學生心理測試,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適合從事的職業等。建立“學生發展中心”,購置了生涯規劃體驗機,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職業體驗,以便學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科,為選科打好基礎。
2.中心任務是建構好校本課程體系。基于核心素養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是高考綜合改革的中心任務。作為縣域高中,我們要對課程進行合理的規劃,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課程,要有面向部分學生的拓展性課程,也要有面向少數學生的研究性課程。我們沒有像名校一樣的大學先修課,但可以有初中和高中的銜接課。我們沒有STEM課程,但可以有社會實踐課程。為了幫助學生在走班制中做出明確的課程選擇,不盲目和功利地選擇課程,學校從一開始就平等對待所有學科,方便學生發現自身學科特長,不做先入為主的引導。學校除新增生涯規劃課程外,還依托社團建設,優化校本課程,比如依托“豳風之鄉”的歷史淵源,開設“豳風文化”,依托學校優質師資開設了“國畫奧秘”“渭北民樂”等課程。同時,積極探索利用“學生量化積分表”,記錄學生生涯發展歷程,作為評價學生發展狀況的依據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一手資料。這些課程的實施,不僅彰顯了縣域高中的課程體系特色,也落實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
3.核心任務是打造縣域高中發展特色。突出學校辦學特色,是每一所學校發展的終極目標。學校在“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確立了“落實卓越管理,打造卓越課堂,依托卓越教師,培養卓越學生,塑造卓越文化”的五位一體的卓越共同體愿景。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變革教學模式是核心命脈。學校始終堅持實踐“卓越課堂”,打造師生共同成長的教育生態。依托籃球特色校園的基礎,把籃球特色做大做強。學校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成立了校史研究室,建立了校史館,發展成立了校友基金會,在縣域高中的校園文化建設上走出了新路。
五、宣傳為責,積極回應高考綜合改革的社會關切
只有宣傳到位,選科才能有效進行。學校通過公眾號向家長推送了《一圖讀懂陜西高考綜合改革》《陜西省高考綜合改革政策解讀50問》《陜西考生小秦的高考綜合改革》《彬州中學新高考改革選科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制作了選科小報,公布了12種組合對應的專業組。班主任通過家長群向家長宣傳了《新高考升學自主學業規劃》《彬州中學選科指南》《新高考選課指導》等生涯規劃相關公益講座內容。這些有效的宣傳,使家長熟悉了高考綜合改革的政策、了解了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掌握了選科的方法技巧,從而有助于家長幫助學生做出更符合自己發展的選科決定。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彬州市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