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的走向關乎廣大教師的尊嚴和學生的前途命運,也關乎家庭的幸福與社會的福祉,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為自己有尊嚴地執(zhí)教、為學生有尊嚴地發(fā)展,為這塊紅色的土地找回教育應有的尊嚴!

——題記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性的,作為縣域基礎教育龍頭的縣域普通高中(簡稱縣中)尤為重要。這是因為,縣中承載了縣域百姓對縣域教育的信心,寄托了縣域老百姓對教育改變命運的期望,關系著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所需的人力資源,也影響著縣域社會治理的效能,折射著一個區(qū)域的社會生態(tài),關乎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目標……辦好縣中對鞏固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帶動縣域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促進教育公平等都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縣中不乏延續(xù)輝煌或迅速崛起的典型,但絕大多數正在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zhàn),甚至出現“縣中塌陷”的現象。我的支教校長身份,也是為了有效應對“縣中困境”而存在的。如何走出縣中困境,推進縣域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xiāng)村振興,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貢獻縣中力量,始終是全體縣中相關群體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基于筆者所在的子洲中學,僅從新高考的角度淺析縣域高中在高考綜合改革中的“陷(缺陷或挑戰(zhàn))”與“遇(機遇)”。

一、背景介紹:縣域高中在高考綜合改革中的“光榮與夢想”

子洲縣以革命先烈李子洲的名字命名。子洲中學是子洲縣唯一一所普通高中,是一所有著紅色基因與優(yōu)良傳統的縣域高中,建校已近70年,頂峰時期學生達5000人,曾創(chuàng)造了非常輝煌的辦學業(yè)績,其歷史是光榮的。但是,截至2021年春西安中學校長團隊整體支教幫扶時,高中人數已不足1000人,可以算是“縣中塌陷”的代表。好在經過一年多努力,高中生源增加了近400人,目前辦學態(tài)勢良好。

就新高考而言,2014 年,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對加強高考內容改革從頂層設計上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20年修訂)發(fā)布,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普通高中課程新體系;2019年,《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出版發(fā)行,“一核”“四層”“四翼”的新概念深入人心……系列配套文件和相關保障措施的出臺讓新高考在國家、省(市、自治區(qū))層面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有了根本遵循,這讓縣中發(fā)展有了新的方向。

二、現實狀況:縣域高中在高考綜合改革中的“陷(挑戰(zhàn))”與“遇(機遇)”

高考是一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基本教育考試制度,社會關注度高,涉及范圍廣,影響程度深,每一步改革都是穩(wěn)中求進,邁小步、不停步。基于背景介紹,我們不難發(fā)現,雖說是“新高考”,事實上對于最后一批實施的學校而言,已“早有耳聞”。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縣中都已做好了迎接高考綜合改革的準備。縣域高中在高考綜合改革中的“陷(挑戰(zhàn))”與“遇(機遇)”主要反映在軟件與硬件上,從軟件來看是師資與管理的問題,從硬件來看是教學設施設備的問題。

縣域高中高考綜合改革的挑戰(zhàn):從教師層面看,很多縣中教師由于信息獲取渠道相對較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進取精神相對較弱、教學環(huán)境相對寬松等,致使革新思維不強,主動學習意識欠缺,等靠思想、觀望情緒、躺平心態(tài)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新事物(高考綜合改革)”的主動接受。除此之外,對舊高考認知的固化、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滿堂灌的課堂教學、鮮有的校本課程開發(fā)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高考綜合改革的障礙。從管理層面看,由于管理層調動資源的能力、自身對教育教學研究的深度、可支配的辦學管理權限、“熟人社會”的管理難度、可爭取的教育經費投入、教師的結構性短缺特別是優(yōu)秀教師的不均衡等方面的問題,致使管理層的執(zhí)行力、權威性、公信力降低,再加上現有的利益分配也很難調動教師的職業(yè)熱情從而延緩了對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推動。從教學設施來看,教育技術裝備、圖書資料擁有量、專用教室與場館、實驗器材與設施等需要完全滿足高考綜合改革的應用場景還存在不少短板。

縣域高中高考綜合改革的機遇:從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意見看,改進招生計劃分配,通過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能夠增強縣域高中優(yōu)質生源的吸引力,進一步破解優(yōu)質生源大量流失難題;從優(yōu)化課程實施看,全面實施新課程新教材培訓,開展校長教師掛職交流和跟崗學習、對口幫扶,能進一步開闊縣中教師視野,深化課堂教學;從創(chuàng)新教學組織管理看,有序推進選課走班能進一步強化教師的危機感、緊迫感,優(yōu)秀教師將會獲得更多學生的掌聲,優(yōu)質資源將會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從而倒逼相關教師奮進有為;從經費投入機制看,高考綜合改革的保障措施會讓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從高考評價體系看,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將進一步發(fā)揮,以考定教的思維將進一步升華;從政策紅利看,各級黨委和政府對縣中的重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全國教育大會、《“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fā)展提升行動計劃》等就是最大的紅利。同時,高考綜合改革對學校課程管理要求更高,對學生管理的難度更大,對課程設置與實施、評價要求更細,應對高考綜合改革的系列舉措也更加靈活,這將為優(yōu)秀的管理者提供難得的契機。

三、未來期許:在“陷(挑戰(zhàn))”與“遇(機遇)”的博弈中追趕超越

作為縣中的參與者、建設者,我深知縣中的“陷”與“遇”需要闡釋的角度很多,命題很宏大,以上僅從高考綜合改革相關的層面以點帶面地描述了一點共識。面對高考綜合改革,縣中如何趨利避害,抓住機遇應對挑戰(zhàn),在“陷”與“遇”的博弈中實現追趕超越?這需要學校管理者有足夠的智慧,教師有足夠的拼勁,各界給予足夠的支持與關懷。除此以外,還要發(fā)揚歷史主動精神,勇于擔當,敢想敢為,自我革命。結合子洲中學的狀況和發(fā)展態(tài)勢,我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增強辦好學校的信心。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一個由弱到強,由小到大,強弱轉換的過程,衰落的縣中也曾有過輝煌的歷史。高考綜合改革在課程設置中特別重視家國情懷的培育、校本教材的開發(fā)、文化傳統的繼承,為此,我們注重對學校輝煌歷史的挖掘,以增強辦學自信。如,注重對李子洲精神的弘揚,注重對紅色基因傳承類校本資源的開發(fā)等。二是客觀評估學校的優(yōu)勢。高考綜合改革最大的亮點就是選課走班,是由原來的“標準套餐”轉變?yōu)椤皞€性點餐”,由“3+X”變?yōu)椤?+1+2”,共12種組合,我們由于受到師資方面的制約可能無法達到,但是經過客觀評估子洲中學優(yōu)勢學科,廣泛調研學生的選課需求,兼顧高考錄取的院校以及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yè),在最大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引導,提供了6組選擇方案,集中優(yōu)勢實現非對稱超越。三是聚力打造學校的特色品牌。高考綜合改革倡導學校多元化發(fā)展,學生多樣化需求,要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子洲縣在美術和書法領域有非常優(yōu)質的資源,為此,學校在“五育并舉”的基礎上,重點開發(fā)體育特長、藝術特長,以此形成學校的特色品牌。四是高度重視教師培養(yǎng)培育。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子洲中學的部分教師也存在一些缺點,但他們身上淳樸善良、肯吃苦、不服輸的精神特質又使其具備了無窮的開發(fā)潛力。我們對教師進行全員全程全方位新高考培訓,想方設法加大對全體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與培育,調動各方資源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搭建平臺、提供舞臺、擺起擂臺,最大限度地激發(fā)教師成長內驅力。五是協調各方資源、持之以恒堅持。高考綜合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僅靠學校是無法完成的。在條件保障層面,教師隊伍建設涉及編制核定,教學設施建設涉及相關審批,經費保障涉及財政支持等方方面面,縣域教育的發(fā)展又受困于縣域經濟的約束、地方辦事效率的掣肘等。教育本是慢的藝術,又充滿了懸念,高考綜合改革雖已啟動,但最終見效還需時日,這既要善于協調各方資源整合資源進行前瞻布局,又要保持耐心抓鐵有痕做到久久為功……

在縣域高中“陷”與“遇”的分析中,我們既要做問題的發(fā)現者,也要做問題的研究者,更要做問題的解決者,不能僅停留在問題的羅列和堆積上,更不能為縣中發(fā)展制造新的問題。高考綜合改革給予了縣中新的契機,只要增強辦學自信、客觀評估實力、打造特色品牌、重視教師培養(yǎng)、協調各方資源,持之以恒,縣中就一定能找回、重塑自己應有的尊嚴,就一定能在“陷”與“遇”的博弈中實現追趕超越。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子洲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