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我帶著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的囑托和期待走上鄉村學校講臺,成為一名鄉村教師,既忐忑又激動。面對一張張稚嫩的笑臉,我看到的滿是希望與活力,我想讓這群“小豆丁”擁有智慧、快樂、勇敢、自信,但不知該從何下手,于是試圖從閱讀中尋找答案。

20230408104910432-52-fb624.jpg_scale.jpg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兼任班主任和語文教師的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問自己:

為什么有些學生很努力但成績無法提升?

為什么教學設計環節完整內容細致具體但學生反應卻不理想?

為什么有些學生喜歡和老師親近,有些同學和老師的關系疏遠?

……

為解決這些問題,我開始閱讀一系列教育教學專著,如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李政濤《教育常識》、于永正《我的教育故事》、閆學《和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等。

20230408104910432-60-7647a.jpg_scale.jpg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求知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我嘗試心平氣和的跟學生交流,結果是他們的吵鬧聲更加激烈;我試圖讓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家長卻反映一年級開始閱讀,太早了……始料未及的困難擺在面前。我開始懊惱甚至自我懷疑,但我除了堅持別無選擇。

于是,我頂著壓力繼續帶領學生閱讀,一年級時,學生很多字還不認識,我就利用中午吃完飯的時間把學生分成4-6人讀書小組,分組帶領他們閱讀《大衛不可以》《爺爺一定有辦法》《逃家小兔》等繪本故事。一年級,引導學生看圖理解故事,根據圖片猜測文字,慢慢的,學生對閱讀有了初步認識;為了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二年級,帶領學生閱讀整套《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圖書以漂流的形式在全班輪流傳閱,細心的同學還給書包了書皮;三年級,我利用午休前時間,到宿舍為學生讀書,學生在故事中進入夢鄉。我一邊帶領學生讀書,一邊鼓勵他們交流讀后感受,大家七嘴八舌議論著,說出了個人的感受與收獲:

20230408104910534-60-244cd.jpg_scale.jpg

有的同學對埃及金字塔充滿興趣,說他長大后一定要去埃及,親眼看看法老陵墓長什么樣子;有的同學在書中認識了恐龍家族中的劍龍、三角龍、雷龍;還有的同學按照書中的步驟去養蠶,在她悉心照料下蠶寶寶可以吐絲了。閱讀活動培養了興趣,拓寬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閱讀的魅力就在于潤物細無聲影響——深刻而持久。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隨著閱讀量增加,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諸多教育教學問題如抽絲撥繭般明朗。但這還遠遠不夠,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目的在于學生從容面對未來。未來的世界是什么樣子?未來的祖國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著眼于未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如今的教育。思考這一問題時,《核心素養與學習的變革》對我影響巨大,書中觀點“所有的學科,都不應該只是教書,而要借助學科來育人,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價值感,讓學生因為學習而快樂并具備尋找快樂的能力,讓學生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充滿希望,并具備在未來沖浪的本領,這才是教育的真諦”振聾發聵,令我豁然開朗。我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組建3—4人學習小組,學生在同伴互助中快樂的學習。同時,我力求營造民主平等的班級交流氛圍,許多鄉村學生成長環境較為單一,性格稍顯內向,不愿意跟老師溝通,我耐心細致的傾聽他們的內心訴求,幫助他們放下戒備,敞開心扉。只有師生敞開心扉交流,學生才有可能從自我的世界中走出來,更好的接受教育。

20230408104911978-14-dc598.jpg_scale.jpg

除了閱讀紙質圖書,我還關注了很多教育教學報刊雜志微信公眾號,如:教師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等。閱讀過程中會特別關注并收藏名師分享的教育心得,每當工作中遇到困惑,都會嘗試著將名師的經驗與自己的問題相結合,反思差距與不足。就這樣,我在閱讀中實踐,在閱讀中反思,綜合素養也日漸提升。

閱讀的過程漫長而多彩,其中有父母的叮囑,有孩童的笑臉;有燦爛的星空,更有滿園的芬芳。愿我們都能在閱讀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心靈棲息地。

書香浸潤少年懷,踔厲奮發向未來。

桃李滿園結碩果,莘莘學子終成材。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