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綜合改革的寶雞實踐與探索
作者:沈宏軍
發布時間:2023-04-07 15:58:12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從2022年9月開始,陜西全面進入高考綜合改革實施階段。寶雞市積極迎戰,主動作為,特別在學校層面,發揮自下而上的、激發自身潛力的主體責任上,正確處理上與下、內與外、前與后、師與生、財與人、物與事等方面的關系,一校一策,平穩推進,注重實效。各學校在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以下簡稱“三新”)中,既有好的典型和經驗值得推廣,也有問題和困惑需要關注。
一、高考綜合改革總體實施情況
寶雞全市共有普通高中33所。從筆者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有28所學校對于高考綜合改革已經有改革方案且已啟動,約占全市的85%;還有5所學校面對高考綜合改革反應比較滯后,約占全市的15%。從2022年11月調研情況看,有9所學校在高考綜合改革中有思考有想法有舉措有行動,占全市的27%。總體呈現出的特點:
1.把學校的發展規劃修訂和管理制度改進視為迎接應對高考綜合改革之第一方略,高度重視,系統規劃,注重創新,措施更加細致。寶雞中學、千陽中學、長嶺中學、隴縣第二高級中學和岐山中學等對本校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度梳理和思考,重新審定了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重新思考和確定了本校高考綜合改革的發展方向、課程規劃、師生評價等,應對高考綜合改革整體謀劃客觀、科學,符合學校實際和國家新課程、高考綜合改革基本要求。
2.教學常規管理呈現精細化特點,教學要素單元抓得實,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過程性評價有明顯改進。鳳翔中學、虢鎮中學、寶雞石油中學和法門高級中學等對學校原有的集體備課、教案書寫、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后輔導、檢測考練等日常教學常規,特別是在監控管理、評價反饋措施等環節進一步細化,進行了新的升級改進與創新。
3.課堂教學注重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五育”融合,聚焦核心素養、核心知識,凸顯學生主體,把課堂學生學習參與率、知識掌握率作為第一追求。南山中學、千陽中學、眉縣中學、虢鎮中學和太白中學等重視思政課教學及德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有各自獨特的課堂教學標準要求。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明確培養的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意識,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多元評價,并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校本研修以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為目標,創新形式和內容,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快速適應高考綜合改革。金臺高級中學、麟游中學、斗雞中學和渭濱中學等對大單元、大概念、教學評一體化等新課程內容,巧借外力和激發內力相促進,“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組織進行了形式多樣的示范性培訓和課題實踐探索。
5.“兩個高考”已成為各學校工作的主旋律和總基調,“兩手抓兩手硬”已成為新常態。一方面各學校對2022年高考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和反思,對2023年高考備考開展深入研究和細致部署。另一方面大部分學校對2025屆學生的生涯規劃、選課走班、課時安排等工作有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二、對高考綜合改革的再認識
當前有一個明顯的誤區,就是一談起高考綜合改革就認為是選課走班,是“3+1+2”。對于“所以然”,學習理解還有所欠缺。高考綜合改革圍繞的一個核心就是要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有兩大改革目標:促進高中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和實現學生在共同基礎上有個性的發展。實施新課程新課標的三大策略就是將更多的課程選擇權交給學生,將更多的課程開發權交給教師,將更多的課程設置權交給學校。各普通高中迎來的四大挑戰就是學生如何學會選擇、教師如何開發課程、校長如何構建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學校如何創新教育教學管理;具體操作上有九大問題值得關注: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問題、合理安排學校課程修習問題、有效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問題、教學班管理制度問題、學生過程性評價問題、統籌安排學科教師問題、如何開展教師評價問題、構建注重過程與發展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問題、學校教學資源保障問題。
而且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高考綜合改革度凸顯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是剛性要求,無需再進行得失討論,必須遵守和執行,下定決心,堅定信心,踏上新賽道。各個學校要在高考綜合改革中充分發揮自下而上的主體作用,責無旁貸,化挑戰為機遇,奮力作為,跑出好成績。
三、存在問題與困惑
1.普遍存在高考綜合改革理念層面探索多、實際落地做法少,學校發展頂層設計不清晰、發展方向不明確等問題。在學校調研中,看到和聽到最多的還是對“三新”的理論學習和政策解讀,但真正把新理念、新政策與學校實際結合來思考的不多,特別是對于學校在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如何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深度思考比較少。大多數學校對高考綜合改革仍然停留在政策的解讀層面,等待觀望,缺少實際行動。主要表現在:一是不能正確認識、把握自身優勢和辦學不足,對學校發展沒有明確的近期規劃,更談不上中長期規劃 。二是從學校管理、教師隊伍、教育教學、硬件設施等方面迎接“三新”工作比較滯后,積極性、創造性發揮還不夠充分。比如:學校管理制度的創新不足,無法適應高考綜合改革的具體要求,選課走班帶來的師資結構性富余或短缺無針對性解決預案。當前仍有個別學校現有的校舍、硬件設施還不能滿足基本的選課走班的要求等。三是對高考綜合改革中出現的生涯規劃、選課走班、綜合素質評價等重點領域,還處在“紙上談兵”階段,遠沒有達到實際操作層面。
2.學校管理中傳統習慣做法多、與時俱進創新舉措少,不能適應“三新”要求。寶雞市以“三新”實施中五個“新”(新管理、新常規、新課堂、新教研、新高考)為重點,意在發現新經驗,推廣好做法。從調研反饋來看,不少學校在這五個方面存在著傳統習慣運作多,穿新鞋走老路,常規低效,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等問題。主要表現有:一是常規制度多、檢查多,注重數量頻次,忽視質量內涵,管理效能低。二是教研備課活動開展質量不高。大多數學校開展的錯時教研、集體備課等措施設計初衷很好,但實際實施中缺少長期堅守和科學引領,沒能真正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甚至流于形式。三是高考復課按部就班多,結合校情學情創新舉措少。比如大多數學校在復課中都采取三輪或四輪來劃分階段,但一些學校的考試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這也就反證出有些學校復課策略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高。
3.對教師學習培訓不到位,對新教材把握不準,在教學中暴露出的問題較多。新教材已經正式使用,仍有教師反映對新教材的框架體系及內容認識模糊,對新教材內容的創新設計與編排理念理解不充分,認為課時緊張,不能很好完成計劃教學任務等。這些都暴露出教師對新教材把握不準,教學實施水平不高等問題。存在以上問題主要原因有:一是受疫情影響,本輪新教材的培訓大多為在線培訓且多在暑期進行,導致培訓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二是部分教師學習新教材熱情不夠、鉆研不深,對待培訓學習態度消極被動,對新教材編寫思想與設計理念領悟不夠,對教師參考用書中的教學建議、教案案例、教學實錄等資料在備課時也沒有認真研究,對知識點在不同學段應該講到什么程度心中無底,導致教學中還不能突破原有舊教材的窠臼束縛,存在“新瓶裝老酒”現象。三是部分教師對新課程倡導的大單元、大概念、跨學科主題教學望而卻步,對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缺少研究、理解和實踐,一些課堂仍然是“濤聲依舊”,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滿堂灌、一講到底的傳統課堂大行其道,有悖于素養為本、課程育人的新理念。
四、后期工作建議
1.做好關鍵核心問題的思考與解決,把握好時間節點,從容推進“三新”實踐,確保“三新”工作走穩走實。對于當前面臨且亟需解決的問題,如選課走班中學生如何選課?班級如何來劃分?在行政班與教學班并存的模式下,如何進行師生的管理與評價?這些問題都是必須面對且認真解決的。各學校要把這些關鍵核心問題作為工作重點,深入思考,勇于嘗試。第一,要以各種形式開展好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選課走班提供參考和依據。第二,摸清學生選課情況,在遵循學生意愿的基礎上,合理、科學規劃確定班級。第三,要倒排時間表,做好高一到高三課程的設置,制定選課走班的方案,并把方案落實在具體課表中。第四,要及時推出學生走班管理辦法、選課走班后教師管理辦法、選課走班備課組管理辦法、新的年級組長及班主任的崗位職責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新的機制來保障“三新”實踐的順利實施。
2.加強教師的再培訓,提高高考綜合改革實施的水平和質量。教師的素質是一切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三新”改革中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外,更要做好育人工作。在學生選課走班時,教師要當好生涯規劃師的角色;在走班教學中,還要做好班級管理者的角色。要想使教師能勝任多重角色,就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與指導。學校要加大校本研修力度,豐富學習交流活動的形式,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形式,學習先行地區的成功經驗。在專業技能培訓上要再加強,引領教師走進新課標、走進新教材,引導教師優化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切實提升業務素質,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育人工作中,要通過專業培訓提高教師生涯規劃指導能力,提升學科教師的班級組織與管理能力。要引導課任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與選課傾向,構建基于學科興趣和學科文化為特征的教學或學習共同體,使教學班與行政班相互支持、相互輔助,全面提高育人質量。
3.在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中,尋求學校最好的發展。本次高考綜合改革高度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最大的變化是為學生提供了選擇權。強基計劃、藝體招生和招飛、高職提前錄取招生等多種途徑為學生打開了通往高校的多扇大門,使文科、理科發展不再是學生的唯一選擇。因此在繼續關注高考成績的同時,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方法和途徑,努力尋找最適合學生的教育。學校要在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基礎上,根據實際統籌規劃選修課程,引導廣大教職工在不斷提高專業素質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積極開發和建設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構建多領域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在優質化、多樣化、特色化的發展中尋求學校最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