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與幼兒園活動的有效融合
作者:尚燕燕
發布時間:2023-04-06 16:46:27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在幼兒園活動中融入紅色文化,能夠培養幼兒的愛國意識,為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如何高效開展幼兒園活動實現兩者有效融合,還需教師對此進行探究。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的了解,結合他們的年齡特點以及思想發展情況設計活動,將紅色文化的相關內容以較為簡單的方式呈現在活動中,實現兩者有效融合的同時,提高幼兒園活動的開展效率。
一、紅色文化與幼兒園活動有效融合的價值
(一)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
幼兒教育與其他階段的教育存在較大不同,因為幼兒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不足,還未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所以他們并不能深刻理解什么是愛國。在開展活動時,由于教師不太注重愛國教育的滲透,使得幼兒的愛國意識很難得到培養。在探究中教師發現,幼兒能夠從紅色故事中體會到愛國精神,因此教師要利用紅色文化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為幼兒之后的成長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紅色文化與幼兒活動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
(二)有利于豐富活動內容
一般情況下,教師會結合幼兒園繪本教材設計活動,教學內容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紅色文化與活動的有效融合,可以加強教師對思想教育重視的同時,還能豐富幼兒活動的內容。因為教師在滲透紅色文化期間,不僅要滲透理論知識,還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搜集適合幼兒身心特點、具有吸引力的紅色故事,引導他們體會故事中的愛國情懷,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促使其形成愛國思想。
(三)有利于為幼兒樹立正確觀念
幼兒園的孩子接觸的人和事非常有限,他們當前還無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分辨是非、辨別黑白。在開展活動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是非分辨能力,借助活動內容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幼兒知道是非對錯。教師可以利用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西路軍精神等,通過講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培養幼兒堅強的意志;還可以利用紅色文化相關的影視片段去引導幼兒,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充分發揮幼兒園活動的育人價值。
二、紅色文化與幼兒園活動融合期間遇到的問題
(一)幼兒缺乏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在開展活動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喜好,合理設計活動內容,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但紅色文化相對枯燥,它與幼兒園活動相融合期間,很難吸引幼兒注意力,導致活動開展效率差,在消耗幼兒耐心的同時,還會使幼兒對思想教育產生抵觸心理。
(二)幼兒主體地位未得到重視
教師在幼兒園開展活動期間,會習慣性地從自己的角度設計活動內容,然后讓幼兒參與其中,以培養他們的各項能力。因為幼兒年齡較小,心智尚不成熟,教師認為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導致幼兒一直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很難在活動中找到樂趣,整個活動開展過程便會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幼兒只能根據教師的指令完成任務。在這樣的活動氛圍中,幼兒的主體地位難以得到體現,他們也無法真正融入到活動中,無法切身體會到紅色文化的真正意義。
(三)內容選材不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逐漸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為此,我們提倡從幼兒園就進行思想教育,注重在活動中融入與之相關的內容。教師會選擇一些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紅色文化內容引導幼兒,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但是,很多時候教師并沒有發揮出紅色文化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價值,因為他們在選擇紅色文化內容時,忽視了幼兒的身心特點和實際情況,導致選擇的內容與幼兒教育的范疇脫離,進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紅色文化與幼兒園活動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教育氛圍,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
1.共同創建環境,提高幼兒參與度
環境是營造氛圍的基礎,教師要想充分實現紅色文化與幼兒活動的融合,就應先創建適宜的活動環境。如果直接安排人員完成環境創建,可能會導致幼兒缺少參與感。在第一次看到新的幼兒園環境時,幼兒會感到驚訝和新奇,但隨著活動的不斷開展,這種新鮮感會逐漸消退,無法高效發揮環境對幼兒的積極影響。為此,教師要調整環境創建方式,引導幼兒參與其中。環境創建涉及的環節較多,由最初的環境設計、材料準備,再到后來的環境布置等,教師都可以組織幼兒參與進來。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相應的討論活動,引導他們說一說自己了解的紅色文化、紅色故事,以及他們知道的與紅色文化相關的人物等,使其充分參與到環境創建中來。教師要盡量采納幼兒的意見,在樓道張貼、懸掛他們提到的英雄人物照片,共同設計制作紅色藝術長廊。在環境創建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布置力所能及的任務,比如和教師共同制作中國結,張貼革命歷史照片等。在創建紅色環境期間,幼兒可以跟隨教師的腳步重溫歷史,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在創設的紅色文化環境中開展活動,幼兒會萌生自豪感,進而產生積極的情感更好地融入活動。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參與度,還能推動紅色文化與幼兒園活動的有效融合。
2. 創設紅色情境,吸引幼兒注意力
情境創設教學法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改善活動氛圍,還能吸引幼兒注意力,增加教學趣味性。為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積極結合紅色文化內容進行情境創設,使幼兒真正融入到情境中,了解活動中所蘊含的紅色精神,從而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紅色文化的意義所在。在創設情境期間,教師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了解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通過了解發現,大部分幼兒都比較喜歡視頻、音頻的活動載體,所以教師可以在創設情境時搜集一些紅色影片,或者紅色動畫視頻,組織幼兒結合其中的情節進行表演,讓他們在表演的過程中深刻體會紅色故事所傳遞出的革命精神,進而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懷。
例如,教師在園內開展區域活動時,適當滲透勞動教育,組織幼兒做飯、做農活等。但因為幼兒園條件有限,教師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體驗革命先烈們走過的崢嶸歲月。比如,教師利用網絡搜集革命戰士與農民協作抗戰的視頻,并為幼兒準備相應服裝。當幼兒融入到戰士和農民的角色情境中,教師再讓幼兒用準備好的道具完成做飯、做農活等。在這種情境下,幼兒能夠體會到那個時代人們的艱辛,切實感受到長征精神、抗戰精神的珍貴,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自己的意志也得以鍛煉。經過實踐可以看出,創設情境能夠改變幼兒在活動中的態度,使他們在情境中體會到紅色文化的精神實質,使幼兒備受激勵。
(二)增加師幼交流,合理選擇紅色文化內容
教師在對紅色文化與活動進行融合時,經常會出現紅色文化內容選擇不合理的情況,這會嚴重影響活動的開展效率,因此教師要增加與幼兒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幼兒的想法,以及幼兒當前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等。經過了解發現,幼兒因為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很難接受較為復雜的內容,但如果教師將紅色文化內容以趣味活動或者故事的形式呈現,幼兒便可以欣然接受。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選擇紅色文化內容。
1.選擇有趣味的內容開展活動
總結幼兒園開展的各種活動會發現,為了充分保證活動的開展質量,教師會格外重視活動的趣味性。在利用紅色文化內容設計活動時,教師要遵循這一原則,搜集有趣的紅色文化內容,特別是家鄉的、幼兒身邊的紅色文化內容,吸引幼兒注意力,讓他們能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對紅色文化內容分析后發現,組織幼兒開展活動可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潛移默化間滲透紅色精神。
例如,教師在活動開展之前,為幼兒講述雷鋒樂于助人的故事,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了增加活動趣味性,教師讓幼兒積極發言,講述自己做過的助人為樂的事情。當幼兒積極發言后,教師用獎勵小紅花的方式鼓勵幼兒。我們以“學雷鋒”為主題組織幼兒開展實踐活動,幼兒會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并且還會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進而逐漸養成雷鋒精神。
2.借助故事內容開展活動
與幼兒溝通后發現,他們對不同的故事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角度出發,設計活動。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開展活動時會結合繪本為幼兒講述童話故事。但是,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利用影視作品進行輔助,以加強幼兒對革命先輩的了解,使其真正體會到紅色教育的價值,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進而實現紅色文化與幼兒活動的有效融合。
(三)設計紅色戶外活動,在實踐中完善幼兒思想
1. 參觀紅色文化博物館,講解紅色故事
在探究紅色文化與活動有效融合的策略時,教師要認識到紅色文化并不是簡單的理論知識,它與歷史有著密切聯系,在幼兒園內單純開展相關活動,很難讓幼兒體會到紅色文化的魅力,更無法將紅色文化的價值發揮出來。為此,教師要對活動開展方式進行創新,適當地嘗試脫離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了解紅色文化。
比如,教師帶領幼兒到當地的紅色文化博物館進行參觀,結合博物館內的圖片、物品、革命遺跡開展教育活動。在博物館內,幼兒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革命歷史事件帶來的沖擊,他們會對其中陳列的物品產生好奇心。這種情況下,他們會認真聽教師的講解,體會革命先烈在抗戰時期的艱辛,從而對他們產生敬意,并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另外,在實踐活動中,幼兒的愛國精神會被激發出來,教育效率會得到明顯提高。
2.組織志愿者活動,為抗戰英雄掃墓
幼兒園的孩子們因為年齡較小,所以并沒有參與過志愿者活動。一般情況下,幼兒園也很少帶幼兒參加志愿者活動,因為大部分活動都需要具備一定的體力,幼兒體力有限很難完成相應的活動任務。在開展紅色文化活動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加志愿者掃墓活動,并在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革命先烈那種不畏艱辛、不怕困難、勇于拼搏的紅色精神。
例如,教師可以提前與當地社區進行溝通,準備好教育活動中所需的資料,之后再與幼兒園領導進行交流,設計戶外活動開展方式,確定好參加活動的幼兒以及教師人數,在確保幼兒安全的情況下開展掃墓活動。在組織掃墓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幼兒講述一些具有代表性抗戰人物的故事。如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等,讓幼兒從故事中感受到革命戰士的偉大。教師也可以為幼兒介紹墓園中的戰士,以及他們參加過的戰役等。經過了解后,幼兒會對他們產生崇敬之情,并且會努力完成掃墓任務。在整個戶外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兒的身體素質會得到鍛煉,同時他們對紅色故事、革命精神的思想認識也會得到升華。
(四)充分利用節日文化,推動革命傳統教育發展
教師在分析整理紅色文化內容時,發現很多重要節日與紅色文化之間有著密切聯系。為此,教師要將這部分內容充分利用起來,設計專題性的紅色文化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其中,在各個活動環節中體會紅色文化的魅力,在節日活動中感受紅色精神,實現精神文化的傳遞與弘揚。
國家為了紀念在革命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將九月的最后一天,定為烈士紀念日。教師可以在這個特殊的時間,帶領幼兒到當地的革命戰爭遺址或者英雄紀念碑獻花,讓幼兒在實踐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十月一日是國慶節,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節日之一,它是與紅色文化聯系比較緊密的一個節日。國慶節是經歷了漫長戰爭后產生的節日,它代表著艱難困苦生活的結束,代表著戰爭的結束,更代表著新中國的誕生,教師可以在國慶節來臨之際,組織幼兒進行愛國詩歌朗誦比賽、紅歌演唱比賽等,讓幼兒在活動中增強愛國情懷,學會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五)合理利用社會資源,實現紅色文化與教育融合
近年來,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的發展。新的教育理念倡導教師重視思想教育,鼓勵教師從多方面出發開展活動。為此,教師要注重從社會角度出發搜集資源,在探究紅色文化與活動的融合策略時也不例外。從社會角度出發搜集資源,能夠拓寬活動開展的渠道,讓幼兒了解更多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先查詢資料,了解當地是否有抗戰老兵,并通過走訪的方式與老兵進行溝通,邀請他們到幼兒園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革命戰士的英雄氣概。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幼兒布置任務,讓他們回家后與自己的長輩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對紅色文化的認識,以及他們知道的革命故事。這樣既可以豐富活動資源,又能加強家長對紅色文化的重視,從而擴大紅色文化教育在社會中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發展的背景下,教師要重視思想教育在幼兒活動中的滲透,而紅色文化與思想教育有著密切聯系,教師可以嘗試利用紅色文化內容完善幼兒園活動。在對兩者進行融合之前,教師要了解開展幼兒園紅色文化教育的意義,并認識到它的價值,之后分析紅色文化與幼兒園活動融合期間存在的問題,從問題角度出發進行深入探究,總結出合適的策略推動幼兒健康發展,為幼兒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 甘肅省臨澤縣第二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