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寧夏第六屆基礎教育教學課題“美術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策略與方法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JXKT-LS-06-020。


美術是一門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學科,學習美術對初中生審美素養的提升大有裨益。優秀的美術作品既是一種外在的展現,又是一種內在的升華。初中是學生學習美術過程中一個承前啟后的階段,初中美術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美,還要能讓他們學會向內探求,即通過美術感悟世界。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助于學生內外兼修及綜合素養提升。因此,教師要緊密結合教材,精心收集教學資源,從而帶給初中生既具審美品位又能彰顯德育功能的美術課堂。

一、關注教材內涵,整合德育專題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首先應從教材入手,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資源。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選出其中適合的部分。初中美術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美術知識、繪畫技巧等多個方面,其中可以深入挖掘的德育素材也很多。因此,教師應從整體上考察各冊教材,把德育主題一致的課文進行系統歸納,總結出德育專題,從而有計劃地在美術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專題中,初中美術教師就可以選取《書法的點畫之美》《喜慶吉祥的民間藝術》《書法的結構之美》《畫家鄉的風景》《筆墨千秋》《遠古的呼喚》《文明之光》《魅力永恒的建筑》《美麗家園》等開展德育,因為這些內容指向輝煌悠久的傳統文化、喜聞樂見的民間風物、令人贊嘆的歷史文明等。將德育滲透到美術教學中,可以增強初中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進而樹立文化自信,進一步欣賞其藝術表現形式。再比如道德品質教育主要指向學生的行為品德,一方面是學生個人品德的培育和塑造,另一方面是學生在人際交往時應當遵守的規則。這時可以通過《梅竹言志》《寄情山水》《我喜愛的書》《畫畫你我他》《我們在一起》等內容的教授,培養學生個人的良好習慣,升華學生的精神世界,同時學會通過美術與他人互動,有助于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這也是借助教材開展德育的重要路徑。

二、綜合其他學科,深化審美鑒賞

美術是一種能夠生動反映現實及照射人心的藝術形式,美術教學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初中生閱讀美術教材,一般只從美術這一個角度去欣賞作品,體察美感,但是美術作品可供解讀的角度還有很多。倘若學生能夠從其他視角或通過其他形式認識美術作品,審美鑒賞的水平能得到更大的提升。比如《我喜愛的書》這一課就是美術教學與語文教學生動結合的例子。除去了解書籍制作出版的相關美術知識,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逐一介紹自己最喜愛的一本書,并且可以通過美術或其他形式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學生通過制作PPT展示了自己最喜歡的小說,有的學生通過畫漫畫闡述了自己的讀后感受,還有的學生通過制作美術道具把書中的故事給大家演繹出來,等等。這些形式生動活潑,而且綜合性強,有效地結合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初中學生綜合學科素養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再比如《魅力永恒的建筑》一課提到了故宮,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課文《故宮博物院》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是因為語文課文《故宮博物院》的語言嚴謹樸實、富有藝術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故宮建筑的整體印象,深化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還有《讓圖表說話》這一課,可以與數學中的圖表知識相結合,在線條藝術中融入數學的理性美感,讓美術和數學在課堂上共同發聲。這一教學策略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美術學習視野,讓他們體會到了美術學習的別樣樂趣。這種學科融合的初中美術教學方式對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助力于學生綜合性學習思維的鍛煉。

三、貼近日常生活,學生自主創作

教材中供學生審美鑒賞的美術作品,都是古往今來的藝術珍品,是絕大多數初中生無法企及的水平。因此,初中美術教學還要回到現實生活,鼓勵學生創作,開啟學生美術之路的第一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也是如此,所有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等教育追求都要回歸到學生身上,以實際情況為依據開展教學。初中美術教材中也為教師提供了不少實用性強的教學素材,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創作動力。比如《標志設計》《畫家鄉的風景》《扮靚生活的花卉紋樣》《燈飾設計與制作》《公益招貼設計》《變廢為寶》《門》《小產品 巧創意》《設計美麗服裝》《我的網頁》等,都是與學生實際生活、興趣發展密切相關的話題。教師要能夠捕捉其中的德育契機,以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創作意識。比如《變廢為寶》這一課,教師可以從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角度,促使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綠色理念,鼓勵學生多進行創意思考,利用廢品制作出高效節能的產品。再比如《公益招貼設計》這一課,不僅可以教學生如何設計招貼海報,還要能夠做到突出公益性,培養學生樂于助人及為人服務的高尚品質。還有《燈飾的設計與制作》這一課,教師要在給予學生創作自主空間的基礎上,提示他們注意燈飾的用途。比如在家里、在不同的房間里、在學校、在公共場所等,燈飾都有著不同的設計特點,啟發學生在設計美術作品時懂得為使用者考慮,而不是一味追求好看或新奇,這有助于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理性思考、懂得關懷的美好品質。

四、小組合作學習,增進課堂互動

初中生的美術學習不是單打獨斗的過程,學生所獲取的美術素材、靈感、技能等,都是建立在與外界交流的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正是一種增進生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的常見教學方式,它為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提供了相對廣闊的空間。教師不僅要做到有效組織各個學生小組開展美術討論,而且還要注重師生互動,促進整體課堂互動的高效運行。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針對初中生的教育,其重點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還關系到學生與周圍人的相處。比如《畫畫你我他》《我們在一起》這兩課,就是要求教師把教學目光轉向學生與其周圍人的關系,使學生學會通過觀察他人及與他人交流初步了解一個人。而美術就是一種把交流與了解的成果以生動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手段和路徑。初中學生在課堂中很難單獨完成描繪他人的美術任務,因此開展小組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將學生分成小組,選定主題,然后開始描繪人物。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別出心裁地設計課堂活動以增進互動效率。比如教師假設全體學生要分組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美術大賽,每個組都有自己的名稱和口號,每個組員也要有自己的形象展示與自我介紹,接下來各組就要設計人物形象與團隊介紹,以進行初步比拼。通過課堂反饋來看,學生對這種創意的課堂活動很感興趣,紛紛開始在小組內部激烈討論,確定本組的各類信息,思考該如何更好地展示本組形象。在最后的課堂比賽中,各小組各顯神通,效果很好,充分展現了各自的美術風采,并且團隊合作也十分高效。例如“森林之子”小組,組員們設計了一系列的動物面具作品,用不同的動物來代表自己的外形特點及性格特征,并且模仿動物的聲音與形態,吸引了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效地鍛煉了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十分有益。

五、開展課外活動,實踐出真知

美術創作是基于深刻而長久的社會實踐與生活感悟。初中學生的美術學習也是如此。美術世界如此豐富多彩,僅僅是通過教材和課堂所接觸到的實在有限。因此,開展課外活動是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由之路。實踐才能出真知,學生真正看到了,體驗了,才能真正形成對美術作品的深層感悟,才能鍛煉出真正的美術創作能力。比起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來說,課外活動的形式和途徑顯然更加多樣,但在總體上還是要基于教材內容來進行設計的。比如《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中所介紹的民間美術樣式,學生可能只在書上見過,或者在電視上看過,但卻從未親身體驗過。因此,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深入民間探訪民間手藝人,組織學生了解當地的傳統民間美術形式,這有助于學生對民間美術文化的傳承。又比如在教授《走進收藏》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收藏紀念館等,近距離觀察流傳千百年的珍貴寶物,領略文物的歷史文化魅力。這種震撼的體驗是課內教學很難實現的。因此,課外實踐活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美術素養、審美情趣、實踐能力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育在美育的基礎上賦予了美術學科更高層次的教育功能。不論是哪種教育策略,都應與當前的社會發展、教育環境、學生生活等密切相關。學習美術、領略藝術是一種多管齊下、高度綜合地認識世界的方式。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術教師不僅應努力提高個人認識,重視美術學科的德育作用,還應緊抓實踐,把相關策略切實落實到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以從整體上提高初中學生的審美素養及道德素質等。

作者單位  寧夏青銅峽市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