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禮泉縣教育局著眼引領文明就餐新風尚,建立文明就餐新習慣,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一是加強理論學習,深化思想認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該局黨委要求全縣各級各類學校要通過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學習、專題輔導和不同形式的學習交流、撰寫學習心得等活動,使廣大黨員干部和教師深刻認識到糧食安全的對人民安居樂業的現實意義和極端重要性。厲行勤儉節約,愛惜糧食,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關系到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政治大事。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以學校和學生為載體,不斷培養孩子們愛惜糧食,拒絕浪費的崇高品質,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推動全社會風氣向好。

二是加強輿論引導,促成行動自覺。該縣各校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班會、團隊活動日、校園廣播、板報、電子屏、櫥窗、展板、文化墻、征文、書法、演講比賽、手抄報、勞動體驗、講述"一粒米"的故事等活動,在全體師生中營造濃厚的愛惜糧食,拒絕浪費校園輿論氛圍。開展致家長一封信、“兩微一端”、“家長會”等“家校共育”活動,引導社會輿論。加強輿論引導,占領校園陣地,引領校園時尚,搶占社會思想高地,爭做“文明節儉,拒絕浪費”的踐行者、宣傳者和推動者。

三是加強養成教育,提高個人修養。該縣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作為學生日常養成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落實“五育并舉”實踐的重要方面。各學校一方面將加強愛惜糧食、拒絕浪費融入日常課堂教學,另一方面還組織成立德育分隊,專門負責督促學生一日三餐的用餐紀律,對浪費糧食、故意拋灑、餐具不按要求存放、用餐期間大聲喧嘩等不良行為,現場予糾正,勸阻無效的計入學生平時德育考核。同時,各校鼓勵師生按需點餐,剩余打包帶走。通過倡導合理消費、文明就餐、健康飲食,讓學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滲透著勤儉節約的精神,體現良好用餐就餐習慣,體現個人文明修養。

四是加強長效機制,引領社會風尚。按照《關于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餐飲浪費”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對照《制止學校餐飲浪費情況檢查表》,該縣從組織領導、餐飲供給、宣傳教育、制度體系等方面入手,開展餐飲浪費情況監督檢查。通過挖掘、整理各校在開展餐飲浪費治理、培養學生習慣養成等方面成熟的做法,建章立制,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監督措施,形成長效機制,引領社會風尚,推動社會進步。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