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用黨的創新理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思政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了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最新國內外形勢、重點熱點新聞等。因此,教師要把思政課教學和時事熱點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增強思政課的時效性、針對性和系統性。上好時事熱點課對于思政課教師來說既是政治要求,又是業務必須。長期以來,思政課教師對于這種很熟悉但比較難上的課型,傳統的做法就是簡單地用文字羅列時事熱點,依托資料進行復習即可。筆者有幸聆聽了幾位初三送教教師的熱點專題課,并和渭南市部分縣區高三一線政治教師進行了線上研討交流,啟發很大,思考良多,愿與同行切磋交流,以期共同進步。

一、重視思政時事熱點課的四個緣由

1.時代飛速發展的需要

時代性強是思政課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思政課建設只有適應時代潮流,與時代發展同向同行、與時代精神同頻共振,才能為學生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提供理論武裝與思想指南。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非常注重考查學生關注時事熱點問題的能力。為此,思政課教師應努力將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或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把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把課本的抽象概念、觀點和原理還原于具體生動的社會生活,并使用課本理論分析、說明復雜多樣的社會現象,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心國家、關注社會的意識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需要

時事熱點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熱點,提升能力,形成知識遷移。多年來,陜西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道德與法治試題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是以一年內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與人民生活相關的事件、與中學生生活關系密切的事件等作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學生提取和解讀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可利用課前開展“3分鐘新聞播報”進行導課;課中開展時事熱點專題辯論賽,組織學生深度學習;課后布置聚焦時代熱點的小論文、倡議書、手抄報、社會調查等實踐作業。這樣一來,既能夠培養學生的時政素養和學科能力,又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還能夠落實“雙減”政策對作業的要求。

3.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的需要

2022年4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頒布。課程方案培養目標中提出:“義務教育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使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闭n程標準提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彼颊r事熱點課既能夠引領學生關注時代主題和社會前沿發展,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又能夠凸顯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等課程特點。

4.為黨育人和為國育才的需要

廣大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小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成為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思政課的作用舉足輕重,思政課教師的作用無可替代。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對引導青年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將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選取時事熱點素材的四個原則

高考政治和中考道德與法治二輪復習的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復習重點應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而不是為了復習熱點而找熱點,選取熱點材料應該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重大影響原則

教師要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時事熱點教學范圍,選取價值意義重大、關注度較高的熱點問題進行講析,防止“濫、偏”。例如,2021~2022年比較重要的國內外重大會議、重大科技成就、重大紀念活動,以及對國家、社會和發展有著積極影響和進步作用的新聞等。

2.堅持一材多用原則

時事熱點專題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國內外時事,學會分析問題,能夠綜合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教師選擇的時事熱點材料在于精不在于多,在于有思想深度、教育熱度、育人高度、影響廣度和理論厚度,在于一材多用??梢詫σ粋€時事熱點材料多角度進行解析,這樣就能增強學生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

3.堅持貼近學生生活原則

教師所選的時事熱點專題素材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要避免出現內容陳舊、素材偏難,思想性、教育性和影響力不強等問題,更不能出現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過激、偏激言論和不當觀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成長特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能夠反映國家社會發展的正能量時事熱點。

4.要兼顧地域性原則

教師選擇時事熱點材料時,一定要考慮學生所處的地域,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如,近幾年的陜西中考道德與法治課程命題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陜西地域特色濃厚,主要考查學生對陜西時事熱點新聞的關注度,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發展變化,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上好思政時事熱點課的四點建議

1.應遵循兩種思路

一是以核心基礎知識為線索展開的熱點專題課,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熟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確定一些重點考題,以此為基礎為學生分類解讀熱點。還應為學生梳理核心知識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以重大時事熱點為線索展開專題課,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審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緊扣課本內容選取時事熱點素材,并準確把握設問的角度。

2.應堅持兩個策略

一是堅持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思政時事熱點課教學策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還要了解議題的實踐價值,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議題既包括學科課程的具體內容,又體現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既具有開放性、引領性,又體現教學重點、針對學習難點。陜西實施的“3+1+2”新高考模式和選課走班模式,無疑是未來思政課應對新高考挑戰的一條有效途徑。

二是堅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下的時事熱點課教學策略。筆者認為,要推進大中小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思政課教師就要形成共識,從立德樹人的高度、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的高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認識思政課的重要性、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要立足課程核心素養,制訂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及時將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成果引入課堂,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要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采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教學方法,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內容,按照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原則,在灌啟結合中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清楚、講透徹。例如,在進行黨史教育時事熱點課時,教師可以借助黨史時事熱點素材,讓學生通過參觀革命遺址、看望老紅軍戰士、現場觀摩黨課、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志愿服務、紅色教育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加強學生對國情、社情、民情的了解,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熱情。此外,思政課教師還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時效性、生動性、新穎性和親和力。

3.應從三個方面著手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程資源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支撐?!睍r事熱點素材作為思政課重要的教學資源,其呈現的方式可以是刊物、視頻、圖片,以及現實生活中鮮活的案例等。因此,搜集和利用這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是每位思政課教師必備的教學能力和素養。教師在搜集利用思政時事熱點課教學資源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1)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和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都明確強調:“思政課旨在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根據這一特殊屬性,思政課教師在選擇時事熱點教學資源時,要認真審讀,仔細把關,可以從人民日報、學習強國APP、央視新聞APP等權威平臺獲取資源。(2)新課標規定了思政課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四個方面的性質。這就決定了思政課教師在選取時事熱點素材時,要按照政治屬性、育人屬性、教學屬性等要求,明確所選素材能否合理、恰當、有效地用于思政課教學;要積極利用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積極爭取社會各方力量的參與和支持,盡可能多地擴大信息來源渠道;要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積極發現挖掘其他學科中一切有利于思政課教學的知識點,以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3)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強調:“思政課教師要及時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要圍繞課程內容體系,及時跟進社會發展進程,結合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時事進行講解;要將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成果引入課堂,凸顯思政課程的時代性和新穎性特點?!边@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有敏銳的眼光和時事意識,要在課堂教學中以社會生活的最新發展為素材,并將其優化成為“學材”。近年來,很多社會生活的重大事件都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優質資源。教師應以義務教育道德法治課程標準為依據,積極發現具有育人價值的生動案例和素材,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為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供有力支撐,這也是學生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的重要方式。

4.應注意三個問題

思政課教師要積極思考,熟練掌握教材內容,快速熟悉思政時事熱點課的教學流程,即:確定熱點—聚焦材料—聯系考點—整合知識—設計試題—訓練提升—價值立意—實踐作業—學以致用。還要在此基礎上注意三個問題,即:(1)高考和中考不是考熱點,是聯系熱點。教師要選取恰當的時事熱點素材,聯系教材主干知識,體現學科核心考點,為學生創設合理真實的教學情境,設計多層次的深度思考和高階思維問題,有效落實學科育人宗旨。(2)選擇時事熱點時要找準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不能脫離教材,這種結合可以是宏觀層面熱點主題與教材主題內容的結合,也可以是中觀層面熱點主題與學科單元主題內容的結合,還可以是微觀層面熱點內容與核心知識的結合。(3)要避免熱點過大、過多的傾向,熱點過大會出現內容、方向上的不明確,熱點過多會出現主次不分、沒有側重點,影響教學效率和復習課質量的問題。

此外,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時事播報,將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時事熱點融入教學內容中,可以通過教材分析將理論研究成果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還可以創設情境將社會熱點與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圖片、視頻、活動等方式呈現到教學內容中。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積極進行理論知識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實現學以養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要與時俱進,積極創新教學方式;要關注社會,關心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總之,思政時事熱點課旨在培養學生在材料—設問—課本知識之間建立一種聯系,讓學生樹立回歸課本、用課本知識解讀材料的意識。近年的中高考材料分析題比較注重考查學生用課本知識分析材料的能力,而時事熱點專題正是學生審題、提取信息—回歸課本、概括總結—組織答案、語言表達等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思政時事熱點課對學生視野的開闊、知識的綜合運用、各種題型的訓練、思維的啟迪和情感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政課教師要自信大膽地上好時事熱點課,在引導學生感知熱點、回歸教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凸顯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教學宗旨。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教育研究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