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闡述了開展“紅領巾獎章”課程化研究的意義,介紹了學校少工委以學生發展為本開展自我教育,進行“紅領巾獎章”校本課程化的實踐,形成了“爭章奪星”特色章“四自式”活動課程,即“我承諾我負責——自定發展目標”“我選擇我喜歡——自選發展方式”“我行動我反思——自主實踐目標”和“我成功我幸福——自我評價得失”,通過“紅領巾獎章”課程化的實踐使學生在自我認識與剖析、自我規劃與設計、自我選擇、自我評價等方面的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爭章奪星”特色章“四自式”活動課程的研究意義

1.學生自主發展的時代需求

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這種個人同他自身關系的根本改變,是今后幾十年科學與技術革命中教育所面臨的最困難的一個問題。可見,開展主體性教育,培養具有積極進取精神和主體人格的自主發展型人才,是當今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

“紅領巾獎章”活動通過獎章激勵形式促進學生發展,因而受到學生的喜愛。對“紅領巾獎章”中的特色章進行課程化研究,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對爭章體系進行進一步補充、梳理、歸納,讓爭章活動能滲透到學生德、智、體、美、勞發展的方方面面,形成全面而系統的爭章體系。通過“紅領巾獎章”課程化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的發展需求,在教育過程中積極地引導學生自我教育,以適應社會未來的重大發展變化。

2.學校各項活動的有力保障

如何保障爭章活動的時間?如何讓爭章活動能持久而全面開展起來?通過課程化推進爭章活動,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難題。將爭章活動列入學校整體課程中,與學校活動課程及相關的學科課程有機融合,以起到互補作用,同時要切實確保“爭章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二、構建“爭章奪星”特色章“四自式”活動課程模式

結合學生發展對紅領巾獎章的新需求及紅領巾爭章活動自身的特點,筆者把定標、追標、達標、換標、再追標作為“爭章活動”課程的內容,探索每一環節的課程目標、課程形式和活動策略。在不斷地實踐磨合中,形成了極具特色的“爭章奪星”特色章“四自式”活動課程模式:即“我承諾我負責”“我選擇我喜歡”“我行動我反思”和“我成功我幸福”“四自式”活動課程模式,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并學會從眼前入手規劃發展小目標,進而一步一個腳印向大目標邁進,注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我承諾我負責——自定發展目標

“我承諾我負責”是“爭章奪星”特色章“四自式”活動課的第一環節。人要發展就不能沒有目標,有了目標的指引,發展的腳步才會走得更堅定。學生自主發展的目標應該由他們自己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學生選擇目標的空間越大,選擇的自由度就越大,選擇的民主性就越強,選擇目標的正確性就越高。

(1)制訂目標,學會規劃

每學期的第一節隊會課的主題就是“我承諾我負責”,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析自身的長處和不足,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還可以對他們提出分層目標的選擇要求,即低年級學生的目標選擇重在優勢發展和建立自信,中高年級學生的目標選擇重在挑戰弱項和全面發展,使學生在制訂目標的過程中切實提高個人的認知水平。

(2)交流承諾,學會負責

每個教室里都布置了富有特色的紅領巾“爭章園地”,每個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發展目標貼在“爭章園地”,以時刻提醒自己要履行承諾,并為此不懈努力。

2.我選擇我喜歡——自選發展方式

“我選擇我喜歡”是“爭章奪星”特色章“四自式”活動課程的第二個環節,它對目標的最終實現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選擇”是自主意識的啟蒙,是學生個性的張揚,“喜歡”是個體情感的自然流露。自主意味著學生根據個人條件與外部環境自主選擇與自己目標實現相匹配的發展途徑、方法、伙伴等。在實現目標上沒有絕對的最好方法,也沒有適應所有學生發展的最佳方式,其實只要是適合學生發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1)給學生選擇的權利,使其體驗到選擇的快樂

每學期開學,社團輔導教師都有義務向學生介紹課程內容、學習要求等,讓學生在聽了宣傳后能根據自己的發展目標,再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喜歡的課程。

每學期開學,各中隊輔導員都要向學生公布“當家崗位”,并使明確崗位要求,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合適的崗位進行實踐鍛煉。此外,學校還要求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選擇參加一次校級“小鬼當家”活動。

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意向制訂行動措施,并且要填寫“我選擇我喜歡”個人成長規劃表格,為自己下階段的行動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工作。

(2)安排系列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大隊部充分挖掘社會教育資源,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素質教育基地等,分年級分階段組織學生參觀,并逐步將這類活動形成一個系列化的學校活動持續堅持下去。

3.我行動我反思——自主實踐目標

“我行動我反思”是“爭章奪星”特色章“四自式”活動課程的第三個環節,對目標的實現起著促進作用。自主發展重在落實到行動上,學生自主發展是一種開放的、生成性的動態過程,不僅是外鑠的,還是內發的。學生的自主發展是在各種關系和活動的交互作用下實現的。學生的自主發展必須通過自主實踐才能把自主發展目標轉化為現實。

(1)行動實踐,記載過程

鼓勵學生建立個人檔案,通過日記記錄個人的成長,日記內容包括實現個人目標過程中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如比賽得獎、老師鼓勵、同伴贊賞等喜悅之事或失敗挫折等傷心后悔之事。

(2)對照標準,自我描述

在學生堅持一段時間后,可以利用隊會課等時間,讓學生根據開學初自己所定的發展目標,審視自身的行動表現,以文字的形式進行客觀而公正的描述,寫好個人“爭章奪星”階段小結,內容可以包括目標達成與否、離目標實現還有多大距離等。

(3)組織討論,反思調整

學生由于年齡的特點,在出現問題后,往往不知如何進行自我調整。這時,同伴間的交流、討論可起到啟發、借鑒的作用。教師在學期過半時,可以組織召開“成長交流會”,會上,學生可以通過不同方式交流各自的“爭章奪星”小結,對目標提前達成的一部分學生來說,成功的喜悅會轉變成動力,促使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努力,而對那些尚未實現目標的學生來說,他人的經驗、建議對自己無疑是一種良好的啟示。

4.我成功我幸福——自我評價得失

“我成功我幸福”是“爭章奪星”特色章“四自式”活動課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學生自主發展的評估對隊員發展具有檢測與激勵作用。自我評價既能凸現隊員在評價中的主動精神,即積極進行評價,又能凸顯其自覺精神,即正確對待自己的發展成就與存在的不足。學生自主發展中的評價不僅是對自己發展目標的一個監督,還是自己下一輪發展規劃的基礎。

(1)填寫幸福成長錄,發現成功

筆者團隊設計了供學生發展評價之用的幸福成長錄。每學期末,學生根據自己一學期在學業、道德、實踐活動等方面的表現,有序地填寫幸福成長錄。幸福成長錄中的“繽紛光環”記載的是學生基礎性課程的學習情況。“學分儲蓄”反映的是學生參加校本課程得到的學分情況。“反思長廊”則由“成果漢堡包——我的榮譽”和“刺兒回收袋——我的不足”兩部分組成。學生在填寫過程中能看到自己在自主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及不足。

(2)提高學生自主能力

每學期的“爭章奪星”特色章“四自式”活動課程是一個循環上升的過程。而學生自主發展也是一個不斷進步、螺旋上升的發展過程,由初級的自主發展向高級的自主發展方向發展,從單一的發展向豐富的發展動態提升,從而走向自主發展。通過“爭章奪星”特色章“四自式”活動課程化的推進,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①自我認識與剖析能力的提高

學生對自身有了一個較為客觀、全面、公正的認識。由以往的被動、茫然到如今的主動、清晰。學生能從個體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人際交往、自律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自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短處。

②自我規劃與設計能力的提高

學生每學期在客觀分析自我的基礎上,學會了合理制訂個人發展目標。有的“揚長”,即從自己的長處入手制訂目標,增強自信;有的“攻短”,即從自己的短處入手,將突破弱勢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增強勇氣,力求全面發展。學生針對目標,借助“我承諾我負責”活動有序地規劃實現目標的步驟,做到穩步前進。

③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

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個人觀點,增強自信。在自評、互評中,學生能做到實事求是,當自己與他人持不同意見時,還會據理力爭,甚至會擺出事實與他人“討價還價”。

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少先隊活動要以每一個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通過“紅領巾爭章”課程化研究,為學生搭建適合他們個性充分發展的舞臺,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真正為學生打造一個屬于他們的舞臺。

作者單位  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