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103958450-73-96dc1.jpg

2020年7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啟動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計劃,從前兩屆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中選擇73項成果進行推廣,并從全國遴選60個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對成果進行推廣和應用。這是教育部黨組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本輪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見成效、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在過去的兩年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對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進行了整體謀劃和統一部署。中國教育學會精心組織實施,積極搭建平臺,加強專業指導,廣泛宣傳經驗。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不斷拓展、持續深化,成果持有方在推廣中迭代升級成果內容,應用校在成果運用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打通了成果轉化應用的關鍵環節,形成了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一、落地見效: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取得新進展

從總體上看,成果持有方和示范區對成果推廣應用工作普遍高度重視,措施有力,成效顯著。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其一,不斷擴大推廣應用范圍。目前,73項成果已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60個示范區的萬余所應用校轉化落地,惠及數十萬教師、近千萬學生。其中,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王月芬團隊的“提升中小學作業設計質量的實踐研究”成果推廣工作,共涉及17個省(市)的23個示范區,惠及2000余所學校,覆蓋300余萬師生。有很多示范區組織區域內所有學校參與到成果應用中,成為提升區域教師專業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抓手。同時,江蘇、廣西等地積極從地方層面組織開展更加適合區域實際、參與范圍更廣的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

其二,積極引領教育觀念轉變。通過教學成果的推廣應用,先進教育理念和科學教學方法逐步影響更多地區,帶動學校育人觀念的轉變。例如:北京市房山區北京小學長陽分校應用的是吳正憲老師的“兒童數學教育”成果,在學習、內化、理解與踐行成果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了學校“友善教育”的理念內涵,促進了學校的文化建設,尊重、友好、善待的文化特色和友善的師生關系,自然而然地體現在每一節常態課、每一項育人活動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通過優秀成果推廣應用,針對區域教育薄弱環節,大力實施基于國家課程標準的教學改革,突破了長期制約邊疆教育發展的瓶頸,深刻改變了校長和教師的教學觀念,以更科學的育人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其三,有效賦能教師專業發展。在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的帶動下,廣大教師專業發展的主動性得以調動起來,對新的課程理念、教學理念、育人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師教研創新能力、教學實踐能力顯著增強,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整體提升。例如:四川省南充市將成果推廣應用貫穿于教育教研的各個階段,圍繞解決成果推廣應用中的實際問題,鼓勵教師開展微課題研究和微課題成果評選,重點圍繞基礎性作業試用、課程領導力、育人模式轉型等設置研究課題。又如:貴州師范大學呂傳漢教授團隊在成果推廣應用工作中,采取多種方式提升教師教科研水平,重點培養了一批城鄉中小學“種子”教師,其中有8名“種子”教師晉升2021年貴州省中小學數學正高級教師。

其四,助力促進課堂提質增效。在兩年多的推廣應用活動中,應用校的教師從認同成果蘊含的教育理念開始,逐步形成文化認同,進而走向文化自覺,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審視課堂教學,明確教學改革的方向,能夠將成果的教學流程模式遷移到日常課堂教學中,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范式,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例如:上海市彭浦初級中學運用優秀教學成果的教學模式后,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效率提高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時間大大增加,學業質量逐步提升。廣東省東莞市開展了“初中整本書閱讀”實踐,開展基于問題、情境、生活、探究的線上線下融合式名著閱讀學習活動,促進了教與學的深度變革,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審美能力、文化感受力等顯著提升。

其五,促進優化學校育人生態。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73項優秀教學成果助力應用校的課程建設、課堂變革、教研提質、師生發展,學校教育生態持續優化,育人質量逐步提高,優秀教學成果的引領、輻射、孵化等綜合效應得到系統提升。例如:河北省石家莊市凝練了“四共一眾”的推廣文化體系,即三級管理的“共生文化”、項目組織的“共建文化”、實驗學校的“共贏文化”、研究過程及成果的“共享文化”和項目攻關的“眾籌文化”,保障優秀教學成果的轉化落地和融合創生的實效,促進了區域整體育人質量的提升和教育生態的明顯改善。

20230403104245117-49-0be00.png

二、總結提升: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積累新經驗

兩年多來,各地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摸清了推廣應用工作中的痛點和堵點,采取有效措施,攻堅克難,持續推進各項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其一,行之有效的推廣機制是有力保障。各地高度重視成果的推廣應用,并將其作為全面提高育人質量、深化教學改革的契機和重要舉措,寫進區域“十四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納入區域教育督導體系,確立了行政、業務雙輪驅動的工作機制,組建專家指導團隊,全力做好頂層設計,在政策、資金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為成果推廣應用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探索出區、校之間“雙向互動式”工作機制—區域層面重統籌協調,通過調研發現問題,頂層設計架構區域基礎教育成果推廣應用圖譜,建立考評制度;學校層面重落地實施,從學校整體思考、學科系統架構、教學實踐探索三個方面制定成果應用的整體方案;參與教師根據學校方案編制具體的學案。又如:河南省鄭州市明確了問題導向、區域聯動、實踐創新的工作思路,建構起項目實施機制、區域推進機制、內涵提升機制、交流展示機制四大推廣應用工作機制和10項具體實施舉措,結合本地教育實際和資源特點,通過成果應用解決本地區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帶動區域教育改革創新。再如:重慶市北碚區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門-大學-教研機構-中小學”(G-U-T-S)四方聯動研究機制和“學科核心研究組-學科實驗校-區內中小學”的逐級聯動實踐機制,助推成果轉化,助力教師教育理念更新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整體提升。

其二,專業化的教研引領是重要支撐。經過兩年多的探索發現,驅動成果推廣應用的關鍵在于基層教研能力建設,把教研工作作為成果學習、轉化、應用的中樞神經,并采取各種措施,激活中樞神經的傳導功能。例如: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王月芬團隊在成果推廣過程中,既注重通過講座、報告等形式傳遞作業設計理念,又注重通過實踐指導、工作坊等形式,帶領教師在具體實踐中提升作業設計能力。

其三,促進教學成果迭代完善是重要著力點。對于成果持有方而言,推廣工作既是檢驗自身成果普適性的過程,更是基于推廣中發現的問題促進成果自身不斷完善、迭代升級的過程。對于示范區而言,學習應用成果是基礎,在吸收優秀教學成果先進理念的基礎上,要創造性地應用成果,深入研究破解區域教育和學校教育面臨突出問題的本土化解決方案。例如:重慶市巴蜀小學校結合新課程、新課標背景,進一步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和各學科課程綜合化教學,對“學科+”成果進行二次開發,著力實現優質教育教學的常態化。又如:上海市“后茶館教學”成果持有方指導應用校結合自身實際,開展課堂教學優化提升的探索研究,幫助應用校提煉出符合學校實際、體現學校特色的教學方法。再如:北京市朝陽區提煉出本土成果創生的五項策略,圍繞學科素養轉化、教學設計指導、教學評價工具應用,加強研究,開發資源,有力推動解決區域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區域內新成果創生創造條件。

其四,推進教學成果轉化應用是重要目標。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全面啟動以來,成果持有方和示范區邊實踐、邊總結、邊提升,結合各自實際,堅持需求導向,探索出了不少個性化的推廣應用路徑。例如:上海市靜安區從優秀教學成果及其推廣應用的規律性認識出發,提出了推廣應用工作“基于共性、尊重個性;注重優化、互動創生”的基本原則,形成了“主導思路-運作機制-立體保障”互為支撐的“三維立體互動”模型,抓住落地、轉化、創生三個關鍵環節開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又如: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作為成果持有方,基于示范區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專題培訓、工作坊研修、課例研討、觀摩學習、專家點評等方式,開展靈活多樣的分區域、持續性、跟進式、個性化的指導。成果推廣應用以來,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持續跟進,為11個示范區提供精準指導,生長出了符合本土實際、貼近當地教師和學生成長需求的個性化支持系統,探索出成果應用與落地的多樣化樣態。

20230403104245290-43-1ae2a.png

三、未來展望:成果推廣應用工作打開新局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戰略任務。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發揮好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的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工作推進過程中仍然存在有待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一要在成果推廣機制上再完善。今后,各方需進一步總結和應用已經取得的好經驗、好做法,同時發現、查找現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強化組織領導機制、條件保障機制、教研支撐機制、轉化應用機制上下功夫,使推廣應用工作更見實效。

二要在融合教學改革上再深化。各方要深入探索成果應用的有效路徑,將成果推廣與深化教學改革緊密結合起來,讓好的做法、好的理念在一線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扎根,助推當地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三要在成果推廣范圍上再拓展。成果凝聚了改革智慧,我們要充分挖掘其價值,在更廣的范圍推廣應用,發揮其更大的作用,全面促進更多地區和學校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各地要逐步完善推廣應用機制,不斷擴大成果輻射面,促進成果落地、轉化、創生。

四要在提升內驅動力上再發力。未來,需進一步總結典型經驗,引導各地擴大應用,將成果應用內化于本地區、本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形成長效、常態化機制,為區域內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五要在推廣應用指導上再加強。成果持有方要主動作為,加強專業指導。示范區教研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加強成果轉化應用指導。中國教育學會要組建穩定的高層次專家團隊,采取合適的方式定期開展調研、指導,評估成果持有方和成果應用方的工作情況,既要充分肯定成績,也要指出問題、提出改進意見,促進成果推廣應用效果的整體提升。

六要在宣傳典型經驗上再提升。要認真總結推廣經驗,交流研討推廣方式,開展推廣成效評估分析,表彰優秀成果推廣團隊和先進個人,不斷擴大社會影響,營造良好氛圍。

做好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關系重大、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影響深遠。我們要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契機,真抓實干、積極作為、砥礪前行,持續推進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推動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全面提升育人質量,為實現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編輯:董士梅(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