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管理會計應用的廣泛深化以及交叉學科的融合,人工智能背景下財務傳統核算崗位被財務機器人所取代,偏重于預決策的管理會計成為會計職業教育的主攻方向。研究表明,業財稅一體化產教融合有助于財務人轉型和會計職業教育變革突破財務思維,提高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會計職業教育的業財稅一體化建設。

[關鍵詞]人工智能  會計  業財稅一體化

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課題“基于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入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2022SZX211),寶雞職業技術學院08財商翼創科研創新團隊。

引  言

人工智能是財務變革的助推器,共享財務、云財務、智慧財務、智慧稅務、智能財稅等應運而生,實現業、財、稅一體化。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財務傳統核算崗位被財務機器人所取代,財務人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傳統財務會計需向管理會計轉型,實現業財稅一體、財務轉型及會計教育變革。《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明確,管理會計應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將財務和業務有機融合。業財稅一體化產教融合有助于財務人轉型和會計教育變革突破財務思維,提高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

信息技術迭代對會計職業教育變革的沖擊

會計崗位群的權責明確,成就了會計崗位間相互獨立但又密不可分的關系,經濟業務通過事前預測、事后核算、分析和考核等財務流程權衡利弊,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在信息技術迭代下沖擊較大,基礎核算工作被自動化。

1.信息技術迭代高效,會計職業崗位群升級

從財務軟件到AI人工智能,信息技術迭代升級。財務軟件解決了手工賬務處理的繁瑣工作,實現賬賬、賬證、科目等不同期間的即時聯查,能夠匯總企業經營狀況,收入、成本、費用以及會計報告等會計信息均可實現一目了然,但原始憑證的審核、記賬憑證的錄入等工作計算機目前仍無法取代。AI人工智能財務借助OCR技術能夠將各種票據轉化為圖片信息,并識別轉化為計算機可讀形式,再結合財務軟件的強大功能,就能夠完成從票據的掃描到賬單分類,再根據制式模板制單直至最后的報表生成,但制式憑證的模板設計,數據源的匯集、挖掘,業財融合分析以及數據可視化的管理分析尚無法動態呈現和應用。

2.經濟業務多維復雜,會計職業財務思辨力提升

市場經濟新興經濟體的業務類型越發多樣,突破了傳統單一類型模式和業務模式。隨著會計主體的規模化經營,其業務范圍和形式均邁向更高層次,呈現為多維度,向縱深發展。加上經濟業務結算的多元化及跨期運營,相同或類似的業務形式也會因結算方式的不同、結算時間的差異變得異常復雜,尤其在買方市場的情況下,結算更加形式多樣,給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麻煩。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流量的帶動影響,財務與會計的環境發生了改變,財務不再是單一的固定模板,分析層面的應用升級隨處可見,“以不變應萬變”需要的是財務人員扎實的思辨能力。

3.對市場環境信息及時反饋的有效性增強

搶抓市場贏得機會,需要有敏銳的市場信息獵取能力。瞬息萬變的市場機會需要將數據實現可視化運營,練就快速的數據抓取技術及過人的理念思維,才能瞄準業務點,分析反饋轉化為決策。會計人員需要進行成本計算、收益計算,這些都是建立在原會計核算資料的基礎之上,需要將原有會計職能進一步擴展,提高信息的可視化呈現和有效性的反饋,進一步將會計的管理內容更新、發展、深化。

人工智能技術對會計崗位的影響

1.智能稅務對財務信息的影響

隨著金稅三期的推廣和使用,互聯網報稅系統提高了報稅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網上報稅需要納稅企業在每月申報期填寫提交《通用納稅申報表》等申報表、財務報表及其他紙質資料,以驗證報表的平衡及鉤稽關系。在互聯網報稅系統下,財務的日常工作除了工資等少量的原始憑證外,其余均直接從系統調取,對財務人員的信息化能力要求更高。

2.智能財務對會計崗位的影響

智能財務隨著便捷的支付結算、電子結算票據的普及而普及。在實際工作中,單一的會計核算崗位因工作量減少而逐漸被人工智能取代,從原始憑證的取得、分類和審核,到編制記賬憑證、報表的生成,企業會計人員的工作重心從繁瑣的會計記錄中轉移出來,工作量大大降低,會計核算崗位人員轉型財務管理,需要將會計崗位任務前移,適應時代的需求。

3.大數據分析對會計專業的影響

對于企業來說,大數據能夠精準分析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各種情況,高效、實時地處理大數據提供的各種信息,提供財務分析和決策數據支撐,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角色轉變,記賬、算賬和編制報表不再作為崗位工作的主體,而是向更高層次的會計管理工作的方向遷移發展。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除了會計基礎理論課程、核心課程和拓展課程外,還有大數據思維課程、大數據分析課程、大數據可視化應用課程。通過借助大數據功能,會計專業人才能夠更為合理地處理數據,從而幫助企業更好地獲取大量不同種類的信息和數據。

4.財稅職能發揮對會計學習者的影響

人工智能通過互聯網共享,在便捷高效的同時也加大了企業對信息安全的投入。財務人員應熟練掌握信息安全的相關知識,熟知財稅制度及其管理應用,從“以票控稅”“以票控賬”到“以數控稅”的稅務管理體制,在財務的核算與管理中需要針對中小企業實際進行合理規劃和設置。當前,企業財稅管理更側重稅務處理方法和財稅智能應用,財務人員應通過決策分析轉換經營管理理念,同時提高納稅意識,加強對企業賬務、票證、納稅情況的評估,通過稅收優惠、稅收籌劃的方式合理合法進行避稅,對企業整體經營與納稅風險進行籌劃,以降低經營成本,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奠定會計基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業財稅一體化建設

財務人員融入業務,實現高階的管理目標,積極參與項目管理的經營分析,參與預算與決策,需要在學習中歷練成長,在實踐中運用提升。

1.創設靈動課堂

課堂教學以情景建設實現因材施教,創設靈動課堂實現分層教學。

情景課堂:以票、證、表、稅夯實基礎,建構理實一體的業財稅一體化情景課堂教學。首先以多媒體情景化形式呈現財務部各崗位及其具體業務,搭建企業業務、財務、稅務各崗位實際的情景課堂。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創設分崗位的情景訓練,以出納、成本、總賬、稅務等財稅崗位的工作任務驅動,強調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將業務、憑證、賬簿、報表、報稅的學習內容內化于行動中,實現學習效率的動態跟進,以動態成果來評價學習效果。其次,積極采用財稅一體化教學平臺,將真實的業務憑證引入課程平臺,將全套賬務分崗位分類別引導學生理實一體進行實操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針對不同崗位場景、典型案例,結合學生實際,不再拘泥于固定模式,靈活調整教學訓練形式,主旨在提升學生探索、分析、靈活解決財務問題的思辨能力。

構建分層教學: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堅持圍繞專業核心能力的提升,選擇相應教學層次展開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科知識和學生實踐應用兩個方面。首先在學科知識的系統化理論與實踐運用的核心能力培養方面,要精、準、深、透,直抵人格的塑造和實踐能力的養成,讓每一位學生學懂弄通且能操作實務。通過分崗位的環境創設開展模擬實驗,讓學生熟悉業務及其流程,以及各崗位的典型工作認知及工作任務實務操作等。在職業能力拓展方面,堅持豐富全面的學科知識理論體系和對學科發展的全新應用,注重對學生數據思維的培養。

其次,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增強各崗位的業財稅高階訓練學習,以競賽平臺為依托,在會計技能、智能財稅、數據源匯集和數據分析透視建設以及財務分析與決策等方面加強高階訓練,同時設計具有一定層次性和靈活性的案例,拓展資源庫建設,采取適合形式完成實踐項目的教學應用。

最后從專業課程體系知識的理論層面總結凝練,闡述完整的知識體系架構,形成思維導圖,使學生對業務、財務、稅務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系統化的思考,提高其業財稅一體化的應用能力,實現融會貫通。在人工智能時代,公司所有運作環節和經營狀態均與財務緊密聯系,財務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還要積極參與經營決策,以財務結果及時反饋信息,改善企業業務和管理。

2.業財稅一體化建設

業財稅一體化是指業務、財務、稅務一體化的智能化財稅,在財稅專業業務層面,以業財稅一體化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

(1)票務處理業財稅一體化

票務處理業財稅一體化包括票據的取得與審核,辨別票據的真實、合法及合規,進行發票的掃描、OCR識別并分類,發票校驗、認證等。票務處理業財稅管控在加強學生財務稅務實踐能力的訓練中,能夠滿足學生在票務管理、業務及稅務的核算與處理等方面的學習需求。

(2)賬務處理業財稅一體化

賬務處理業財稅一體化主要體現在采購與付款及銷售與收款的業務循環核算,資產、薪資業務處理,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業務等方面,以憑證處理、賬簿管理及報表信息列報為主。采購付款業務重點是貨、票、款的對應關系,從專票的認證、抵扣,估價處理付款到制單、核銷,采購結算及材料成本計算,提供資金流出、債務結算等方面的真實信息。銷售收款業務主要是發票開具、應收單錄入以及在應收賬款信用管理中的客戶信用評價與控制、收款處理及壞賬管理等方面,對企業資金流入進行預測,核算與管理應收賬款,展開賬齡分析及掌握催收政策。資產業務處理著重體現在單位設備采購與管理使用、折舊方式與稅務的差異、折舊費用的提取及分攤等。薪資業務處理包括職工薪酬數據的匯總及上報、工資核算分析、個人所得稅的處理及核算、銀行代發工資、準確掌握薪資的變動趨勢等事項。財務報表與分析業務主要以報表項目及報表數據的來源、報表的申報及財務分析為主,要求學生掌握數據采集、匯總及數據透視功能和圖文數據組織等數據處理能力。

(3)稅務處理業財稅一體化

業財稅一體化教學立足企業實際和學生發展,在教學中積極進行財務稅務的實戰演練,讓學生順利掌握業務、開票、報稅等稅務實務工作,讓學生體驗到真實的稅務申報及開票流程,掌握業務、財務、稅務一體化的系統使用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業財稅一體化方面的綜合能力。另外,財務人員要懂業務,能順應時代發展結合業務流程進行云票據管理,并參與到業務流程當中,做好企業的采購、計劃和銷售的物流計劃,讓計劃帶動物流,物流帶動資金流,使學員具有數字化思維,掌握智能財務環境下的智能會計核算、智能會計報表,勝任智能財務交易及稅務處理,熟悉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與智能財務的結合運用,讓學員熟悉數據分析工具,開拓財務數字思維,掌握企業智能會計核算等業務技能,以信息化手段下的業財融合為抓手,培養學生的團隊管理能力及風險管控能力。

(4)業財稅一體化融合應用

基于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教學特點及崗位特色,采取1+X教育模式,并把它作為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的主要推手。“1”是以學歷教育的基礎性、主體性為基礎,“X”是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針對性、引導性和先進性為補充,既解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職業對應的技術技能教育,又由各培訓評價組織整合優質資源解決職業技能、職業素質或新技術新技能的強化、補充或拓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基于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院校實際,可以選擇智能財稅、數字化管理會計、共享財務服務、財務機器人、業財一體信息化等方面開展教學應用。

共享財務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一體化應用的主要內容涉及一般企業的票據管理、數據采集、會計核算、會計稽核、外勤、稅務、運營支持等崗位的基礎會計核算工作,或以從事企業設立、變更、注銷、社保公積金和資質證照辦理、稅務事項處理等工作任務為主。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一體化應用以社會共享的代理實務、外包服務以及企業管家課程模塊為主,例如社會共享代理業務的發票開具、票據分類制單、審核和稅收申報,社會共享外包服務的票據、財務核算、納稅申報和工資社保等方面的外包業務,社會共享企業管家的企業設立變更、資金管理、稅務管理、財經綜合事務等財稅一體化實踐應用等。在數字化管理會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一體化應用中,主要選擇初級的情景業務驅動形式,將場景、崗位、業務、交接、核算、外聯融為一體,從身處場景的崗位任務切入,以銷售作業、采購作業、生產作業、資金結算業務和數據分析等方面內容為主,包括銷售數據、采購數據、生產數據、存貨數據的分析與管控,以及資金收入的管理和資金支出的控制。從銷售業務接受客戶電話訂單開始,到材料、人工、制造費用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再到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的分析,業財一體,以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應用的具體任務,使學生具備場景業務的流程認知和資金管理、供應鏈數據管控等數字化管理會計能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選擇通過強化、補充和拓展的形式進行,以適用于新技術新技能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變化,在職業教育中以情景化的業財融合實現轉化應用,分階段積極訓練學生,達到一體化技能的提升。

3.保障措施

(1)以雙高院校建設為契機,夯實業財稅一體化基礎建設

深化校企融合,打造業財稅一體化應用平臺建設,夯實大數據與會計應用基礎,適應“互聯網+”發展的教育需求,結合課堂教學情景探討應用提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加強推進網絡學習的空間建設和應用,開展分層教學,培養學生扎實的會計崗位核算能力。按照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建設要求,持續更新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加強實訓條件建設,健全專業教學資源庫,多形式組織教學資源,靈活拓展學習資源領域,并及時動態更新。

(2)以1+X證書打造產教融合,推進業財稅一體化融合

在具體教學中融入會計崗位設置,加強職業教育意識建設,不斷優化完善實踐教學。常設出納、記賬、成本、材料、稅務等職業崗位,由學生組織實施分組分崗。首先明晰學生崗位的工作認知,明確崗位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及其具體操作要領,進行職業崗位模擬訓練,進而實行崗位輪換,實現會計教學的崗位對接,提高實訓效率,增強實訓效果。其次,將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相結合,推進業財稅一體化融合建設。以共享財務的形式,將企業搬進學校,通過財務云共享中心,實現企業級真實工作平臺動態入校,實現產教深度融合。以業財融合突破財務思維,革新傳統模式,基于企業的實施案例,通過實景體驗式教學,解決專業教學維度中業務與財務深度融合的教育問題。最后,以財務人主動介入經濟活動的具體業務,參與企業的預、決策規劃而實現真正的轉型運用。以1+X證書等應用為契機,接受情景案例的實踐鍛煉,推進業財稅一體化的深度產教融合,培養符合新時代市場需求的復合型財務人才。

(3)以“雙師”培養提升教師實踐能力,著力理實一體化應用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是實踐教學應用的根本。在實踐教學師資的培養方面,以“雙師”培養為目標,提高教師理實一體的實踐操作能力,彌補實操業務不強的短板。一方面有計劃地為專業教師提供企業實踐平臺,鼓勵教師深入社會為改進和豐富課堂教學積累素材,從會計實務中挑選整合案例。另一方面,根據大數據與會計專業體系建設,培養教師在精通會計基礎理論的同時,熟悉行業企業知識及業務,增強大數據思維,適應經濟政策要求更新會計核算內容。

(4)以“思想引領行動”引導學生,設定一體化目標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不斷積極向上,以不定期的班會、培訓、報告激發青年學生的豪情,在其精神松懈時進行有益的激勵,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拓展有機結合,夯實基礎,多視角認知,廣思維思考,學會溝通,以學歷和技能的全方位提升,提高學生的認知度和貢獻度,提高其創造價值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高唯微.基于“1+X證書制度”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上海商業,2021(1):133-135.

[2]原和平.基于行動導向模式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財會通訊,2015(22):64-67.

[3]原和平.基于信息技術系統的企業管理會計實踐[J].現代企業,2015(8):55-56.

[4]鄧金梅.談會計轉型與業財稅一體化教學的融合[J].職業,2019(24):40-41.

[5]孫善學.對1+X 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72-76.

(原和平: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商貿學院;郭昕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馬莉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商貿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