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高校輔導員”全國僅十人 陜西一人上榜
發布時間:2023-04-02 15:00:00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近日聯合發布2022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西安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輔導員劉洋榮獲這項高校輔導員的個人最高榮譽。
“這是至高榮譽,對我也是很大的壓力。”在輔導員崗位工作近八年的劉洋是十位“最美高校輔導員”中工齡最短的人,“我感到很意外,我做的都是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應該做的事情。”
幾年來,劉洋獲得過許多榮譽:他先后榮獲“中國好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陜西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陜西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他作為全國青年代表受邀到人民大會堂參加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他帶領所在支部榮獲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全國高校“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等,他帶領的大學生團隊獲陜西省青年五四獎章集體、陜西好青年集體、陜西高校共青團員先鋒隊等榮譽。
校黨委書記楊更社表示,劉洋此次獲評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是學校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工作的又一標志性成果。學校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激勵廣大輔導員胸懷國之大者,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增強輔導員對崗位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爭做“四有”好老師,切實培養鍛煉成一批批信念堅定、師德高尚、愛崗敬業、潛心育人的輔導員,推動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開創新局面,邁上新臺階。
“用心、執著,不僅不斷提升自己,還帶動一大批學生越來越優秀。幾年間,他見證了2000多名學生成長,其中150多人次獲得省級以上獎勵。”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工作部高向鵬部長談起劉洋,言語間也充滿自豪。
“學生在哪里,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到哪里。”在校黨委的支持下,劉洋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他將支部建在學生社團,打破了學院間的壁壘,克服傳統學生黨支部設置連續性不強等問題,通過實施“黨建帶動、骨干帶動、活動帶動”三個帶動,按照“把優秀學生培養成骨干、把骨干培養成黨員、讓黨員先鋒示范”的遞進培養思路,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思想水平高、科研能力強、表率作用大的“三有人才”。支部3人入選陜西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宣講團,多人榮獲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多人榮獲國家獎學金,有效推動了高校基層黨建的改革創新。
“熟悉劉洋老師的同學都會親切地稱呼他洋哥。他就像一位兄長一樣,有什么問題都可以找他聊,他總能幫你答疑解惑。”2020級研究生楊江南說,“劉老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了一名高校輔導員的人生價值。他是我學習生涯中陪伴我時間最長、給予我幫助最大的老師,受到劉洋老師影響,我現在也收到了高校輔導員的錄用通知,以后也想從事高校輔導員。”
“身處偉大時代,做好學生的成長成才是我的職責所在,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我的使命。”劉洋堅定地說,更在用心執著地做著。
他還結合新時代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點,將黨建工作延伸到學生生活區,在學生公寓建立了“教師引導、學生主學、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黨員工作站,把公寓1000多名師生緊緊凝聚在一起,使黨員工作站已經成為同學們學習、交流、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強陣地。
在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中,劉洋帶領黨員工作站通過開展紅色精神譜系宣講、紅色精神譜系知識競答、紅色精神譜系圖繪制等主題實踐活動,得到了多家中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活動的照片入選陜西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圖片展。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是劉洋始終堅持的做法。他帶領學生既讀有字之書,又讀無字之書;既注重思想引領,又注重言傳身教。從扶貧一線到抗疫、救災前線,他始終堅持以實際行動帶動青年學子去擔當奉獻。
2016年,劉洋帶領同學們下鄉調研時發現,鄉村科普教育普遍匱乏。“當城里的孩子在接受著先進科學教育時,鄉村的孩子們只能在黑板上畫出他們想象中的科學,只能用泥巴堆砌他們的科技夢想。”
面對這樣的現狀,劉洋不禁思考,自己能帶領大學生為鄉村的孩子們做些什么呢? 于是他們開始了一系列的走訪調研,在共青團陜西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等部門的幫助下,六年來,建成了60所“科技小屋”,讓3萬多名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近距離體驗科學,600多名大學生參與和成長。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為“科技小屋”開設專欄,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介建設成效,瀏覽量超千萬人次。劉洋帶領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全國大學生“一帶一路”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科技小屋”項目也獲得國務院扶貧辦全國50佳志愿者扶貧案例、“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銀獎、中國青年志愿服務大賽銀獎、“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陜西省總亞軍等30多項省級以上獎項,入選陜西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
“當看到孩子們走進科技小屋時泛著光的眼神;當看到在大學生和支教老師的幫助下,孩子們在航模大賽中取得一項又一項優異成績時,我們的內心是幸福的,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劉洋深情地講述著。
劉洋手機上仍然保留著同學們臨近畢業時在朋友圈發的信息:“大學時代,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參與科技小屋的建設去山區建科技小屋的每條路,真的很想重新走一遍”“雖然我們力量很微小,但是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的青春無憾無悔”……
“科技小屋雖小,但五臟俱全,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鄉村科普教育困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青年創新創業實踐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民情,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余時間劉洋不斷給自己“充電”,他主持陜西省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年度項目、團中央實踐育人研究課題等省部級課題10多項,發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文10多篇……
“榮譽已是過去,我將不忘初心,在不斷提升自身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同時,引導更多的青年學生把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奉獻給偉大祖國。”劉洋堅定地說。
來源:群眾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