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語:今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2023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這是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安排2023年工作時重點指出的。

為了讓陜西的教育閱讀氛圍持續濃厚,讓書香充盈三秦大地,《陜西教育·綜合》4期雜志將從領讀者說、鄉村閱讀、閱讀現場等方面重點關注陜西教育行業的閱讀榜樣們,邀請他們分享自己讀書的心路歷程,并對教師閱讀和青少年閱讀給出具體的建議和指導,展示他們立足自身,立足一所學校、一個區域的實踐探索。

讓我們在這個美好的春天一起享受幸福的閱讀時光!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任務更加艱巨,閱讀和寫作已成為培養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點。教師務必要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文學欣賞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對文學的熱情與興趣。然而筆者在調查中發現,鄉鎮地區中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的數量與質量都很難達到新課標的相關要求。

從學校層面來看,鄉鎮學校“唯分數論”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課表中的閱讀課往往有名無實;許多學校的閱覽室書籍少且雜,缺少適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梯度的書籍。從家庭層面來看,許多鄉鎮家庭的家長把課外書理解為作文書、教材輔導書或練習冊;鄉鎮家庭的大多數家長沒有閱讀習慣,起不到正面引導作用;家長督促不到位,孩子錯失黃金年齡段應該培養的讀寫習慣。從學生層面來看,學生往往將大量的時間消耗在短視頻娛樂上,即便閱讀,也只傾向于短平快、心靈雞湯類的電子書,而對于紙質版的中長篇經典名著鮮有觸碰;學生的寫作也僅局限于應試作文,通常只是優美詞句的簡單堆砌,空有形式,沒有實質性內容,更沒有深刻、精辟的道理。

如何進一步引導師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如何通過營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氛圍,全面提升師生的整體素養?如何持續深入推進書香校園、書香家庭、書香社會……這些已成為鄉鎮學校亟須解決的問題。現筆者結合自身在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第二中學(以下簡稱“寧強二中”)長期的閱讀實踐為例,淺談一下鄉鎮學校在提升師生讀寫能力上可行的辦法和策略。

營造閱讀氛圍,涵養閱讀風尚。寧強二中連續三年參與了全國新教育實驗,且連續三年獲得了“全國新教育實驗優秀學校”稱號。學校借助新教育實驗十大行動中“每月一事”平臺,以“一月一事”“潤心·書香十二月”為契機,開展“你我‘讀’具匠心,世界‘書’途同歸”“書香浸潤心靈,閱讀伴我成長”“書香戰疫情,悅讀伴成長”等主題的升旗儀式,利用學校電子屏投放與閱讀相關的標語、名言、警句,通過制作宣傳海報、主題板報等形式,在校園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同時,各班在班級展示欄設計“書香園地”,由班級定期張貼關于“好書推薦”“名人名言”“好書大家讀”“讀書感悟”“讀書心語”等內容的文章,學生互相介紹看過的新書、好書,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在班級中形成了良好的讀書氛圍。

搭建讀書平臺,豐富閱讀形式。為興趣而凝聚,因讀書而匯集。在學校,筆者牽頭邀請一群文學愛好者,共同創建了“明潤讀書會”“明潤文學社”等讀書交流團體,并成立了教師閱讀分社、學生閱讀分社、家長閱讀分社、校友閱讀分社。通過搭建讀書交流分享微信群、QQ群等平臺,開展主題征文、共讀共寫、文學講座、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電影晚會、影視評論、劇本表演等讀寫活動,引領師生閱讀風尚。學校通過創建校報《明潤》,每月定期刊發校報,向所有教師及明潤文學社成員下發,多途徑搭建師生讀寫的展示平臺。各年級以整本書閱讀為抓手,組織搭建讀書漂流等閱讀分享平臺,促進閱讀氛圍的建設。各班級組織成立閱讀交流小組,定期組織開展讀書分享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一個學校可以什么都沒有,只要有了為教師和學生精神成長而提供的圖書,那就是學校。”寧強二中新落成的高標準智能化圖書館,藏書10萬余冊,開辟出6個功能各異的專門閱讀空間,訂閱報刊達120余種。圖書館還定期為各年級、各班更新書籍,持續開展圖書漂流分享活動,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學校充分發揮圖書館、年級閱覽室閱讀主陣地功能,建立健全圖書借閱制度,定時定點開放閱讀場所。各年級組規范圖書室圖書借閱時間:每周星期一七年級,星期二八年級,星期三高一年級,星期四高二年級,非畢業年級學生可在周內隨時借閱。

構建閱讀課程,助推閱讀落地。第一,構建閱讀體系,保障閱讀時間。學校構建“晨誦午讀暮省”閱讀課程體系。每天早晨安排半小時的語文或者英語背誦,實施任務清單;中午安排半小時的午讀,讓學生讀名著、讀經典;課后延時服務安排半小時學生暮省時間,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學中醒悟。第二,開設閱讀課程,保障閱讀實效。學校開設了閱讀指導課、閱讀欣賞課、閱讀交流課、讀物推薦課等課程,并在每周利用一節語文課,開展閱讀指導、欣賞、分享等活動。

開展讀書活動,點亮閱讀之燈。首先,開展讀寫誦等系列活動。各年級組根據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推薦一份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必讀書目與推薦閱讀書目),通過小組閱讀、群文閱讀,增加學生閱讀量。其次,開展“整本書共讀”活動。要求每班每月師生共讀一本書,每學期各年級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確定5本必讀書目,以班為單位每班每人購買一本,每月年級內班級間做一次圖書漂流活動。最后,有序推進有聲閱讀,開展有聲閱讀進校園活動。將每天早上的起床鈴聲換成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中國之聲》,晚休鈴聲換成經典朗誦5分鐘;各年級負責人每天中午12:30~12:50通過年級廣播系統播放《朗讀者》《經典永流傳》《超級演說家》等電臺節目;學校廣播室每天下午做“校園之聲”廣播,廣播內容為寫人記事類、哲思類經典美文。

師生共讀共寫,繪就書香底色。學校號召師生每月共讀一本書,利用閱讀課、晨會、早讀、夕會、班會等時間開展交流和討論,分享閱讀心得與讀書感悟,促進師生閱讀能力提升。此外,借助征文活動,鼓勵師生熱情參賽、認真撰文,積極投稿,先后有200余名師生獲得各類榮譽。每學期,在不同層面開展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共讀共寫分享交流大會,以閱讀提升師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指導家長做好家庭閱讀,助推全民閱讀。要求學生主動邀請家長共讀一本文學類、傳記類書籍,暢談讀后感,并以書面形式完成一份親子共讀文章。最后,各年級整理一份符合家長閱讀的書籍名單,通過班級群推薦給家長閱讀。

多元展示評價,賦能師生成長。每學年,學校都會組織一次“書香班級”評比活動,每個年級評出1~3個“書香班級”,并在每學期開學典禮儀式上進行隆重表彰,授予“書香班級”標志牌。學校還將教師的讀書心得、教育敘事、成長印記等讀書成果納入績效考核和年終考核,定期給予表彰。不定期邀請知名作家、鄉土作家、社會賢達來學校作專題報告,并讓培訓歸來的教師作匯報講座,開展青年教師的讀書演講。同時在寒暑假期間,校長也會推薦閱讀書目,助力教師成長。

實踐證明,寧強二中以創建“書香校園”為突破口,有力促進了各項教育教學工作提升,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積蓄了力量。但是教育過程任重而道遠,為了更好地推進鄉鎮學校書香校園的建設,筆者從家校合力、多維度空間、多元化平臺、師生共進四方面談談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學校要在制度上將書香校園建設當作一件大事來抓。通過強化制度,尤其是要將閱讀課納入課表中,并將其落到實處,教導處教研室等職能部門要強化監管責任,為師生閱讀保駕護航。

其次,家長要起到引導作用。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榜樣,同時,也要盡可能縮短孩子使用手機、觀看電視的時間,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安靜的讀寫環境。通過陪讀、共讀、共思、共寫的方式,言傳身教,互助合作,助力孩子閱讀。

再次,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空間,如文化墻、文化長廊等,投入專門資金,對老舊報刊以及不適合學生年齡段的書籍進行清理,定期定時定量購買書籍及報刊,讓閱讀無處不在。

最后,讓學生通過閱讀,提高自身寫作能力。良好的閱讀習慣也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豐富寫作技巧。但是在當前,鄉鎮學校語文教學中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即教師憑借已有的教學經驗教學生寫作,而這大部分的已有經驗屬于“述而不作”,教師憑借這些很難給予學生有效的寫作指導和幫助,學生的文章依舊是好詞佳句的堆砌。因此教師也要主動參與到寫作中去,通過在寫作中獲得的直接經驗點撥學生,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書香致遠,厚重深邃。建設“書香校園”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參與,久久為功。培育書香學子,創建書香班級,共建書香校園,助力鄉鎮學子“讀好書”,我們一直在路上!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