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德理工學院邀請多名二十大代表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鄭長春
發布時間:2023-03-27 10:40:22
“躬逢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盛世偉業,青年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這是近日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舟山職業技術學校英語教師張賽芬在西安明德理工學院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時發出的錚錚誓言,使在場教師和學生深受鼓舞,不僅對黨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明確了今后的奮斗目標,對祖國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師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西安明德理工學院組織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的宣講活動,除了邀請張賽芬老師來校宣講外,還邀請了西安市蓮湖區桃園街道勞動一坊社區黨委書記周建玲、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鄭志明、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際航空部件廠班長薛瑩、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教授、西安易俗社黨支部書記惠敏莉等多名黨的二十大代表,來校作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報告,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好評。
宣講會上,幾位代表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主題、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教育科技人才支撐和法治保障、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發揚斗爭精神、“五個必由之路”等方面對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系統宣講,并結合自己工作經歷,分享了參加黨代會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蘇東林以“學習宣貫黨的二十大精神把優秀人才匯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為題,從科教興國的角度作了精彩回答。她以“愛黨報國敬業奉獻”為題談了自己作為教學科研一線黨代表的感受,認為教育、科技、人才就是要放在一起,才能形成“系統性硬實力”,號召廣大師生堅定聽黨話、跟黨走,小我服從大我。同時,以“做空天報國的優秀人才”為主題,以自己扎根電磁兼容研究領域三十多年的體會感悟,向師生分享了如何做好授人以“漁”的“大先生”。她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師應向學生傳達“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的理念,要樹立“論文是干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觀念,培養學生的毅力、能力、作風和科學奉獻精神。2個小時的報告,全場共響起了32次熱烈掌聲。
“文化事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成敗,文化自信自強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而學校是青年學生的集中地,是培養祖國未來的園地,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生力軍。那么,如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發展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西安易俗社黨支部書記惠敏莉說,首先要堅定文化自信,用藝術作品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精神,堅守保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用文藝精品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用戲曲的形式講述黨的二十大精神,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扎根發芽,希望廣大青年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做非遺文化的保護者。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如何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如何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從1997年投身廣西汽車集團生產一線,25年如一日堅守奮戰在生產一線,從公司高級技師到首席專家,再到“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技能大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黨的二十大代表的鄭志明同志,用“接地氣”的表達,“看得見”“摸得著”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技術工人大有前途,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勇于開拓、奮力拼搏,一定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他還談到了自己下一步的目標和努力方向,要為我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貢獻一己之力,以實際行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如何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周建玲結合自己多年來擔任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的工作經歷,講述了基層工作的收獲和體會,特別是基層社區治理工作中的經驗和做法。同時,結合自己擔任黨的二十大代表、特別是擔任大會總監票人的經歷,分享了參加黨代會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并講述了黨的二十大代表陜西省代表團中來自基層的黨代表背后的故事。她指出,社區書記的首要任務就是帶班子、帶隊伍,不斷加強團隊建設,同時要持續學習,做到常學常新,不斷創新服務理念。
作為一名航空產業工人代表,薛瑩從2012年到2022年,三次親歷盛會,見證了國家走過的偉大歷程,也見證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航空工業勇擔強國使命的拼搏實踐。宣講會上,她結合航空工業實際和個人工作成長經歷,立足航空產業工人代表身份,圍繞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航空工業勇擔強國使命的拼搏實踐”為主題,重點講述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制造強國”“人才戰略”等內容,使參會師生對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有了更加系統而深刻的理解。
每場宣講都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緊扣實際,深入淺出,對師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每場宣講會的互動環節,廣大師生積極響應,就如何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工作、如何發揮青年的引領作用、如何做好群眾工作等方面與宣講嘉賓進行深入交流。大家踴躍發言,氣氛熱烈。
每一位宣講者講得脈絡清晰、生動深刻,每一名參會者聽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淺。在交流環節,惠敏莉說,易俗社作為與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劇院并稱為世界藝壇的三大古老劇社,以“輔助社會教育,啟迪民智,移風易俗”為宗旨,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希望能與學校加強交流合作,把易俗社作為學生追尋紅色基因、開闊知識視野的社會實踐基地。
鄭志明、薛瑩兩位宣講嘉賓在交流中提到,希望今后加強企校融合,共同探索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有志于機械制造和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學子提供更多實習和就業機會。
“報告會太精彩了,我們要好好學習和領悟,今后自覺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上來,以黨的二十大代表為榜樣,珍惜時光,不斷進步,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好好學習,早日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參會師生一致表示,要以此次報告會為契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自強不息,勇毅前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貢獻智慧力量。
據悉,日前,在西安市蓮湖區桃園街道勞動一坊社區黨委書記周建玲的大力支持下,西安明德理工學院與該社區聯手合作的首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正式掛牌,旨在以社區為平臺,通過校區聯手合作,在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內容的同時,實現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為共建共育提供長效支撐。
來源:西安明德理工學院黨委組織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