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作者:高 虹
發布時間:2023-03-23 10:42:41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音樂屬于一門藝術類學科,在古箏教學中,教師可以實現對學生審美的培養,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思想。古箏是音樂教學中重要的學習樂器,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聲音動聽,能給人帶來一種安靜、神怡的感受,并且演奏活泛,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就目前的古箏教學,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加強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的建設。
一、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建設的目標分析
(一)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的知識性目標
古箏是比較傳統和古老的樂器,在教學時大部分教師會重視對古箏樂理知識的講解,以此更好地弘揚我國的音樂文化。而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的建設,就是要讓學生從小就認識和了解古箏的發展和演變。在教學古箏音樂時,學生能學習到很多音樂知識,還能幫助他們樹立一定的審美觀念。
(二)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建設的發展性目標
新時期的核心素養下,教育部門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建設音樂古箏校本課程的時候,教師要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建設的發展性目標,其實就是學生在學習古箏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對音樂的理解,如所學曲目的知識以及演奏技巧等。學生要學會體驗和感受古箏演奏所帶來的情感,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他們的創作欲望。
(三)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建設的價值目標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詞語“仁者之器”,其實說的就是古箏。在傳統時期,很多樂曲都遵循一種原則,即“中和之音”,所以我們構建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的價值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教師要通過古箏教學的知識滲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以此助力學生向好發展。
二、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建設的價值思考
對于小學音樂古箏教學來說,想要準確地掌握古箏演奏的手法、韻律并體會其中的情感,是需要演奏者心靈與手的相互配合,演奏的速度和力度會給古箏演奏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古箏演奏的美感。所以,我們在建設古箏校本課程時要提高學生的古箏演奏技巧,讓學生通過演奏產生心靈上的慰藉,并感受到古箏與其他音樂的不同,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此外,古箏校本課程的建設還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古至今,人們對古箏的認識存在很大偏差,有人認為古箏只是一種樂器,把它僅局限在演奏方式的轉變上,并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大部分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是較為缺乏的,因此學生無法深入挖掘到古箏音樂的內涵。建設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就能將以上問題很好解決,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古箏音樂的美。在親身體會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能提高自己的音樂水平和能力,而且思想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三、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策略
(一)制定古箏校本課程教學目標
要想實現小學音樂古箏校本課程的建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古箏校本課程目標,在目標的帶領下實現古箏校本課程的建設。對于古箏校本課程教學目標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發展目標和價值觀培養。總體來說,教師要通過目標的制定,引導和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古箏知識,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二)制定古箏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
制定古箏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遵循“整體授課為主,個性指導為輔”的教學原則,因為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差,所以教師要加強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以及對古箏技能的掌握,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第一,整體授課,小學音樂教師在設計古箏教學內容時,我們一般采用分層教學,根據不同年齡段和班級的學情展開具體教學。如教師可以根據年級劃分層級,結合古箏樂曲的聲部展開分層教學。在學習《歌唱祖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個別演奏,然后再展開整體演奏,并將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分析和指導,讓其在演奏過程中融入情感、提高審美,促進學生對古箏樂器的掌握。第二,教師要以學生的個體輔導展開教學。我們知道,學生之間因為生活習慣、家庭背景以及喜好不同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每個人對古箏的認識和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還能促進學生對古箏音樂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愉快的夢》這一節課時,教師先給學生介紹了音樂背景,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特點,為他們構建相應的學習環境,目的是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提高對古箏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當學生對古箏曲目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教師要結合情境給學生做示范,因為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差,對很多古箏樂器的知識無法充分掌握,所以教師要做出正確的示范,讓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示范動作進行學習和展示。最后,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教師可以采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當然,也要引導學生完成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避免出現驕傲心理,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有很大幫助。第三,教師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級別的古箏音樂活動和比賽。表演是小學音樂古箏教學的內容之一,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作用。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要引導學生組建古箏樂隊,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種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會自覺產生學習動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從而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加強古箏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
在小學音樂古箏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古箏應以實踐為主,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卻忽略了理論知識的講解,從而導致學生音樂理論基礎不扎實。我們知道,在音樂古箏教學中,理論與實踐同等重要,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古箏的知識、發展以及背景,而實踐可以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和能力,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效果才是最大、最好的。與此同時,教師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培養和教育,實現古箏校本課堂的建設。此外,我們還要明確一點,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及好奇心,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古箏音樂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教師在講解古箏音樂理論時,為了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點進行拆分,在古箏演奏的過程中融入理論知識的講解,這樣不但能促進學生技術水平的進步,而且還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音樂知識。長此以往,學生的音樂素養也就提高了。如在剛開始運用古箏演奏樂曲時,教師為學生講解內容:古箏又名漢箏,是中國獨特的民族樂器。常用于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它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具有極強的表現力,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經過背景知識的渲染,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就被激發出來,此時教師可以相機展開下一步的具體教學,如此學生不僅學得有趣,而且記憶深刻。教師也可以將古箏的音色特點予以詳細描述,如此學生在演奏過程中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和感悟,從而推動他們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古箏教學中開展校本課程建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價值,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同時,古箏校本課程的建設還能幫助學生學習到很多的音樂知識,古箏演奏水平也能得到熟練掌握。為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根據校本課程目標的要求,制定符合學生學情的教學策略,不斷推動學生更加全面、健康的發展。
作者單位 浙江省寧海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